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27)
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年女教师是教育系统中的特殊群体,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制约这个群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能够缓解和破除职业倦怠,可以从个体因素、组织因素、职业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多重角色冲突与女性生理因素是个体因素;教育改革带来的压力、教育评价体系带来的困惑、高工作负荷是组织因素;社会评价、工资待遇、教师的职业特点是职业因素。  相似文献   

2.
魏燕希 《学理论》2013,(17):66-67
在社会工作大发展的背景下,以社会工作者为研究对象,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深入探讨社会工作者的择业动机与职业认同的关系。结果表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水平总体不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社会工作者在职业认同各个维度上的认同具有显著性差异,对工作回报的认同最低;社会工作者的择业动机与职业认同之间有显著性相关。总体上,择业动机为内部动机和混合动机的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要高于择业动机为外部动机或无动机的社会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探析铁路民警职业倦怠心理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和疏导,对维护民警的身心健康和提高铁路公安队伍的战斗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铁路民警消除了职业倦怠心理,就可以达到自我与职业的和谐统一,就可以创造辉煌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惠 《学理论》2013,(24):261-263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长期的压力积淀,中学语文教师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职业倦怠感尤其突出。从社会因素、学科因素、制度因素、教师个人因素四方面来阐述造成中学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不可避免的外部压力使语文教师找不到职业尊严,缺乏成就感,疲倦工作。语文教师个人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解压,不注重个人能力发展,加重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32)
高等教育进入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式发展阶段的转变,高校教师面对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职业倦怠日趋明显,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也有高校内部小环境的因素,更有个体自身的因素。要有效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一是要社会支持:为教师减压;二是要学校关怀:为教师减负;三是要自我调节:为职业喝彩。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国社会工作者职业现状调查"数据,从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关系视角,探究社会工作者流失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工作满意度中的情感支持因子和薪酬激励因子均对社会工作者离职倾向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薪酬激励因子对社会工作者离职倾向的影响要大于情感支持因子,且薪酬激励因子对社会工作者离职倾向的影响受到性别和年龄的调节。此外,报酬满意度是收入和离职倾向之间的中介变量。为降低社会工作者离职倾向,在制定社会工作政策时应对薪酬因素重点关注,且不仅要关注薪酬的"多少",更要重视薪酬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职业倦怠研究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有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是职业倦怠研究本土化得以扩展的重要因素。在文化认同度、文化生态互动、本土研究定向、引导唤醒自觉等研究基础上,应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内容、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干预手段进行本土化的调整与充实。具体说,即对职业倦怠和职业投入进行整合性研究,形成职业倦怠多元化综合式的研究内容,在测量工具和实验设计上充分考虑到研究背景的本土化因素,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中有益的成分,协调好个体干预和组织干预之间的关系。总之,应将西方实证的现代心理学与中国传统的本土心理学有机结合起来,创建中国本土化的职业倦怠研究内容、理论、方法和干预手段,将是深化职业倦怠研究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8.
刘莉  何雪松 《青年研究》2023,(1):13-22+94
职业回报与留职意愿的关系是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相关数据,探讨职业回报对社会工作者留职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在回报与内在回报均对社会工作者的留职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90后”社工、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社工和持证社工的留职意愿受外在回报的影响更大;外在回报可通过内在回报影响社会工作者的留职意愿;内在回报与留职意愿的关系受组织氛围的影响。在提高社工薪酬水平的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培养他们的职业认同,以增强其职业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李兵兵  徐优 《学理论》2012,(2):150-151
近年来,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不仅影响着教师个体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严重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在关注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基础上,剖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探讨解决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途径对幼儿教师的健康成长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0.
王静 《学理论》2013,(21):347-348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现象不仅影响该类人员的身心健康,还对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在阐述职业倦怠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试图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减少职业倦怠现象,增进工作积极性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育事业发展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内外因形成的三对矛盾:强压力与弱自我、高期望与低成就、强烈民主要求与缺乏科学管理.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自我效能感对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具有调节作用.从教师自身、学校和政府三方面进行干预,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是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得到不断发展和深入,但在专业学科、职业保障、社会认可和政策落实方面还存在一些限制,企业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研究发现,企业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体现为核心价值、知识和技术三个层面,具体包括十个方面。因此,需要通过人才培养的学科化与职业化、人才训练的专业化与持续化、人才使用的规范化与整合化、人才建设的制度化与社会化,培养和夯实企业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陈雁 《学理论》2013,(17):330-331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的组织者、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服务者,在高校人才培养上肩负着重要职责,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产生具有广泛的危害,包括影响辅导员自身的心身健康和职业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辅导员自身对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危害性应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规避。  相似文献   

14.
崔季 《学理论》2012,(19):244-245
随着我国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监狱警察要厘清职业发展动力不足产生的原因,有效地防止职业倦怠。监狱系统要以制度形式建立理想激励机制,再以激励机制为依托,催生监狱警察职业化发展的新生动力。通过建立完备的保障制度、确定职业发展规划,来提升监狱警察职业自信心和促进监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全面深化群团改革以来,我国工会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建设得到不断加强,服务方法和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政策体系逐渐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初具规模,但仍面临着人才困境。未来我国工会社会工作人才战略的关键是核心能力建设,一方面,要构建"价值—知识—技术"三位一体的工会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具体表现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践行劳资共同体理念,了解产业发展与劳动关系知识、掌握劳动保障和职业福利政策、熟悉社会工作与工人运动理论,运用员工协助技术、关系协调技术、增能赋权技术以及民主协商技术等十个方面;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夯实工会社会工作者的理论基础,提升工会社会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不断提升其创造力、凝聚力、影响力、感召力和公信力,协力开创新时代工会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刘红星 《学理论》2014,(3):267-268
工作职责不清、期望值过高、报酬及地位低等因素是当前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甚至离职的主要原因,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加强和改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改进方向。主要论述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感产生的原因及消除辅导员职业倦怠感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现代慈善事业只有与专业社会工作的融合才能促进其良性发展.这是因为专业社会工作者在推进慈善事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社会工作者是慈善文化弘扬的倡导者;社会工作者是慈善组织完善的推动者;社会工作者是慈善活动开展的监督者;社会工作者是助人专业知识的实践者;社会工作者是慈善活动开展的策划者.  相似文献   

18.
郭君  邓东波 《学理论》2013,(11):360-361
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当前困扰教师专业成长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予以关注。影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既有社会以及当今高职教育大环境影响,同时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机制,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等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职业过程。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应从改善社会大环境、加强学校人文关怀、教师个体自我调节等几方面入手进行。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8)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中的重要力量,青年教师身心健康发展关系着高等教育的未来。笔者研究发现,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显著的年龄特征和明显的矛盾心理等特点,出现这些心理特点除了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特征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外,还受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等举措影响,把握这些特点及因素将有益于优化环境,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受十八大以来基层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和人际关系改善的影响,基层公务员自我效能感有所提升;同时,虽然新时代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压力更大、任务更重、加班更多,但他们的职业倦怠并没有明显增加。分析发现,基层公务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是负相关关系,且人际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联性更大;虽然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受个体背景因素的影响较大,但根据科层制定律,职位才是影响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程度的根本因素。为此,应健全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提高报酬待遇;应重视基层公务员心理健康、强化学习培训;应完善基层公务员评价机制、拓宽职位晋升渠道;应强化组织支持、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