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义利关系:历史性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盛聪 《思想战线》2006,32(6):57-63
在当代多元化、差异性的社会中,“义”的“私德”性质淡化,“公德”性质突显,其内涵已不再局限于个体之“道义”,而根本上吁求社会与制度之“正义”。构建当代转型社会的制度之“义”,以最终实现“义利统一”的道德机制,成为传统义利观转型与发展的现代性视域。  相似文献   

2.
“义”是中国人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之一 ,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孔孟儒学宣扬“仁义”学说的结果。其实是墨子出于建立一种稳定的社会管理秩序的需要 ,以及出于对孔子“仁”的管理伦理思想进行扩充和完善的目的 ,使“义”成为了他从伦理道德层面阐述其管理思想的一个范畴。由于他的大力鼓吹和宣扬 ,具有管理伦理内涵的“义”在当时思想理论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许多先秦学者 (史称先秦诸子 )开始对“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从而使“义”在管理伦理方面的内涵不断得到充实 ,成为了先秦管理伦理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之后才逐渐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传统伦理道德观的  相似文献   

3.
人们遇到突发状况时,希望得到及时帮助;遭遇不法侵害时,渴望有人挺身而出。如果“救不救”“管不管”成为长期困扰人们的一个难题,“见义不为”“见危不救”等不良风气就会冒头。见义勇为,代表着社会正义,体现着时代精神和民族品格。然而也有人说,见义勇为过时了。但在我们身边,总不乏“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英雄。这些英雄,大多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了不平凡的一笔。  相似文献   

4.
新式糊涂     
近年来,将清代名士郑板桥“难得糊涂”的文墨,明悬中堂,置诸案头的人渐多起来。长久玩味深得三昧的,也许大有人在。但据笔者细察,一些人信奉的并不是郑老先生那种清高傲世的“糊涂”哲学,而是一种见利见名则争则抢、见义临危则避则溜的圆滑实用的“糊涂”之道,可谓新形势下的“新式糊涂”。 一是不该糊涂却糊涂。小偷掏包、歹人行凶,明  相似文献   

5.
“以义制利”的商业道德在先秦时期孔子就已提出。在孔子看来,对利的追求符合人的本性。但这种对利的角逐若危及到社会及经济交往的秩序时,就应该用道德规范加以限制。他提出的“义”这个道德规则,是用“义”来约束社会中互动的人们之间所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这就是人们在交往中要重义轻利。产生于黄河流域的晋商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把“利以义制”作为自己经商活动的准则,遵从诚信、恪守诺言,成为他们成就和保持事业兴盛的利器。本文试图从比较经济学成本收益的角度对晋商经营活动的这一道德观念作出理论阐释。(一)晋商道德观念成本晋商…  相似文献   

6.
孔子之“义”作为一种道德行为准则,试图解决日常生活中个人与社会、利益与道德、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正确理解孔子之“义”的深刻含义,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给予现代诠释,对于我们正确处理道与义、利与义的辩证关系,实现“信义”与“权义”、知“义”与行“义”的统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国传统的诚信观念与现代市场经济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在传统文化中“信”与“义”紧密结合。“信”随“义”走,“义”与“利”相分离,并与“利”相对立。当市场经济及其基本范畴——“利”成为社会关系的基本内容的时候,人们不仅在实践上,而且在理论上承认了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把赚钱赢利认作合理合法。然而,在商品交换中,为了实现交换价值,必然形成一股强烈的经济冲动。这种冲动,就极有可能引导人们形成利益追求是合理的、可以取代甚至践  相似文献   

8.
私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所有制经济结构已纳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框架,但对私营经济的疑虑尚未完全消除,对其发展的必然性与规律也认识不足。究其根本,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认识不清。一“消灭私有制”,是科学社会主义经典理论的要义b“消灭”的德文字是aufheben,既有“取消、使结束”又有“保持、保存”之义,即包含“取”与“消”两相反义,也即“扬弃”。①在马克思看来,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是个辩证否定的历史过程。马克思高度评价了私人资本所有制向股份制发展的自我扬弃过…  相似文献   

9.
于晨 《创造》2013,(12)
近年来,养老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老有所养”,连续成为党的代表大会向人民的郑重承诺.每个人都有年老的这个阶段,这是自然规律,不可回避.人到了老年以后,如何让老有善终、老有所养、老有颐养,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关注的民生问题.2300年前,孟子见梁惠王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是孟子的养老观念,也是孟子盼望的民生.  相似文献   

10.
义、利及其关系问题,是个古老而新鲜的话题。在我国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实行根本转变的过程中,弘扬传统文化中义利观的精华,倡导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两个文明建设,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既受“利”即物质利益所支配。又受“义”即道义、理想、信念等所驱动,分别成为社会发展的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义”与“利”虽分属思想文化和经济生活两个不同的范畴,但两者又是辩证统一的。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各学派对义、利及其关系的主张虽有差别,但占主导地位的是“贵义重利”、“见利思义”和“取利于义”的义利统一观。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新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已见端倪,科学技术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今天,认真学习和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  相似文献   

12.
记者第一次见到积极投身抗疫的双胞胎姐妹,是在“小双”胡俊珠所在的渝北区两路街道义学路社区。没想到,在这条我之前无数次经过的巷子里,能有缘坐下来倾听两位女同胞讲抗疫故事。“大双”胡明珠是渝北区双凤桥街道民秀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小双”胡俊珠是渝北区两路街道义学路社区党委书记。虽然同在渝北工作,但两姐妹很忙,平时难得见上一面。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新军事变革和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用型军事学研究生的培养已成为研究生培养的重点,但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同样应重视其科研能力的训练,科研能力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张俊 《群众》1996,(12)
近年来,人们的公共道德意识日益淡化,社会上种种不文明现象孽生蔓延,诸如公共设施受到破坏,公共场所“脏、乱、差”,“红包”现象愈演愈烈,“假冒伪劣”之风盛行,赌博、封建迷信日益泛滥,人与人之间见难不帮、见义不为,等等。针对这些情况,启东市迭出新招,下大力气切实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由于领导重视,思路明确,制度健全,工作扎实,全市公德建设蔚然成风,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他们在全市范围内分层次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转型时期,“见义不为”现象的出现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首先,见义勇为代价的特殊性日趋显化;其次,所有制形式的改变淡化了见义勇为的动力;其三,尚未健全的各种体制也无法给见义勇为者应有的保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必须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应正确理解“个体现”,为见义勇为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其次,应制定见义勇为代价补偿政策,为见义勇为者提供应有的精神、物质保障;其三,应加大对“见义不为”的惩戒力度,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新闻学界对此还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见 解。本文综合各家之说,通过认真考证,廓清了“新”、“闻”及“新闻”的词义,以此为基 础,证实“新闻”的使用始于公元 705年唐代神龙年间的孙处玄。被许多人指认为“新 闻”一词源头的唐末李成用,在公元900年前后于其诗中使用“新闻”一词,应当被看 作是历史上首次在军事新闻信息传播中运用“新闻”指称军事新闻。  相似文献   

17.
词典     
《时事资料手册》2006,(6):74-75
反恐融资 10月底审义通过的反洗钱法明确规定,反洗钱措施适用于“反恐融资”。鉴于世界上恐怖主义犯罪活动日益猖獗,通过反洗钱机制发现并切断恐怖主义融资渠道,成为各国反洗钱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我国“反恐融资”也已成为反洗钱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9·11“事件后.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反洗钱国际组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就提出了关于“反恐融资”的8条新建议.专门打击和切断支持恐怖行为的资金链条。我国于2004年作为创始成员国发起成立了“欧亚反洗钱与反恐融资小组”  相似文献   

18.
呼唤正义     
呼唤正义○敖江波“正义”究竟是什么?翻开史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幕幕为正义而扯旗洒血的伟大场面,是一次次为道义而捐躯的英雄壮举。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商品经济大潮汹涌澎湃的今天,金钱物质之利一如厚重的尘障,蒙蔽了一些人的心与眼,见危不救、见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上篇《“正其义”与“谋其利”如何一致》一文谈到的那场辩论中,主张“正其义不谋其利”的一方被另一方提出来的问题难住了,这便是如何按照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回答关于“利”的问题。主张“正其义而谋其利”的一方振振有词地问:你们口口声声地说正其义不谋其利,那么,你们为社会做了好事以后,有关方面给你们发奖金,你们拿不拿?主张“正其义不谋其利”的一方不无勉强地答:你们所说的现象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谋利,一是得利。做好事并不是为了谋利,而得利是做好事的结果。为了谋利而去做好事是不对的,这就是“正其义不谋其利”…  相似文献   

20.
冯兵 《长江论坛》2008,(2):83-88
性恶论是荀子思想的理论根基,源于孔子对人性的潜在看法。“义”是荀子思想体系里至高无上的道德意识形态。荀子充分肯定了“利”以及人的“欲利之心”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客观合理性。他认为义与利总体上呈一种相克相生的辩证统一关系,具体的伦理规定为:先义后利,以义制利。关于形成正确义利观的途径,荀子提出“学”、“行”、“积”、“尽”四途,并强调了精神激励和礼、法于此的强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