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征订启事     
舒瑜 《现代领导》2006,(3):30-30
“面子”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它是个人要求他人对自己表示尊重或顺从而得到的相应评价,也是个体为了迎合某一社会圈认同的形象,经过印象整饰后而表现在他人心目中认同性的心理与行为的序列地位。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社会人,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使他们获得和失去面了有着与普通群众不同的特点。当权力成为刻意追求面子的手段时,就会在挣面子中失去面子;当权力成为造福于民的手段时,就会在打破少数人的利益均衡中获得更为宽泛意义的面子。现实中,领导干部很容易由于“挣面子”和“给面子”而导致自身行为的偏差,因此,必须对他们的面子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和规范,方可能获得社会和个人期待的最大有效度。  相似文献   

2.
法律与道德本质上并不冲突。作为一种规则,法律主要侧重于对人们行为的调整。法律对人们提出的要求属于基本的底线要求,其主要功能在于防范人们实施破坏社会秩序和损害他人的“恶”的行为。而道德侧重于对人们内心世界的调整,道德对人们提出的要求属于更高的要求,其主要功能在于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倡导人们实施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善”的行为。可见,法律是一种强制性规则,人人必须服从;道德则应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不适合强制遵守。  相似文献   

3.
良心的价值     
良心不是物的实体,不能用五彩瓷盘捧着供在桌上;良心不是商品,不能放在拍卖行拍卖。你们常说:良心一斤值几个钱?然而,良心并非无价。良心是人们社会行为价值的抽象凝结,良心是规范个体行为的道德灵魂。衡量良心的天平是道德天平,当我们把一个人的行为与道德砝码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时,便能称出行为的重量,衡量出行为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人的行为是道德良知的外在反映,公众行为则可以集中观照人们的社会责任。眼下在非典流行的特殊时期,社会又赋予公民责任新的内涵,这就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既不让非典感染自己,又要帮助他人远离非典;公民在这特殊时期讲道德负责任有良知,就应该自律自重,严守社会管理各项规定。上海市政府为防控非典流行,连续两次发布通告,推出一系列管理措施,每个公民都应遵照执行。责任与良知是一道底线。冲破这道底线,就是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控制非典,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更需要唤起公民的道德、责任与良知。后者是一种更为熏要的社会资源。一旦被全部开发,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和无尽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它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中华民族在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史中,逐渐形成了完备的传统道德体系,成为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企业社会职能的改革和变化,势必会与某些传统道德观念产生激烈碰撞。因此,研究和探讨传统道德在企业经济中的效应,是十分必要的。分析传统道德在企业经济中的效应,必须坚持~分为二的原则,既要肯定传统道德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传统道德束缚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在传统道德中,…  相似文献   

6.
魏娟 《时事报告》2006,(6):50-50
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指出:对可耻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拯救。当我们把知耻作为一种德行来肯定时,对于净化社会风气,提升个人道德修养,规范社会行为会产生重大的意义。知耻本质上也是对荣誉的一种肯定及对不文明行为的一种厌弃。它是对假、恶、丑的憎恨和对真、善、美的向往,是内心里明是非、辨善恶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在日社会生活中,公民因结婚生育、劳动就业。投资置业、消费购物、生产经营、读书写作、财产占有和处分等行为和活动,必然与他人和社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法律关系。在这些行为和活动的发生、变更、终止的过程中,公民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你为了防止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或避免可能受到的侵犯时,你会应用公证手段来保护自己吗?阿香是一个有志青年,多次高考不中,便选择了自谋职业的人生道路。几年下来,她已成了拥有3个新潮时装店、个人资产达6位数的女老板。可是,生意好做,爱情难…  相似文献   

8.
所谓道德,是体现在文化和历史传统中的一种意识形态或规范,他通过个人的自律、良心和社会的舆论、监督,支配人们的品格和行为,对社会生活发挥积极的调节和约束作用。责任是人们应该做的分内事,或者是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应该承担的义务。义务在这里是指道德上应尽的责任。由二者的含义可见,我们也没有必要对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严加区分。谈到科学家(我们主要指称自然科学家,有时也包括社会科学家)的道德(或伦理)责任(或义务)时,我们要慎重地使用“责任”一词,应该厘清这个概念的复杂含义;  相似文献   

9.
自律是道德的基本原则。道德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社会实践中为实现自身的自由幸福而自觉地内化并遵循社会道德规范所形成的内在约束。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自己为自己设置必然性。只有当在道德中构成人的主体性的种种人类本质特征得以充分表现和发挥时,道德对于人来说才是一种自我确证、自我肯定和自我发展的方式,才是人掌握世界的方式。道德自律包括:获取道德认知;内化道德规范;培养道德情感;践行道德规范;进行道德反省;养成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0.
王院琴 《开采》2002,(2):31-32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法律对人的行为规范,有赖于国家的强制力,它是以遵守为前提;道德对人的行为规范,主要是通过人们内心的义务感、责任感、荣誉感来实现,同时,它又测重强调对他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道德评价的对象不仅是人的行为,而且包括人的行为动机和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11.
领导活动是人类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一种群体性社会实践机制,其根基在于伦理道德,具体表现在工具创造与使用时的价值判断,以及促成群体合作协同实现人类社会福祉最大化。在领导活动实践过程中,其伦理道德的实践逻辑表现为个体道德品质与行为的二重性、人力资本增效和中庸最优性、道德共同体建构和德法并举式治理。作为人类社会共同体权威和道德的代理人,领导者首先必须是一个道德人,进而成为好的道德代理人,以实现人类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2.
"次道德"现象在社会上广有争议,无论提倡还是反对,都应承认"次道德"现象的客观存在.从善与恶的关系看,"次道德"在性质上应归属于不道德的行为,但它是一种恶中有善的行为,不能一概否定.从动机与效果的关系看,对"次道德"行为价值评价时,在总体上应否定其行为动机、效果的价值,但也应对其减轻恶的效果的行为有所肯定.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看,"次道德"仅仅帮助其载体建立减少犯罪损害的自我道德标准,而这种标准是低于社会道德原则的.对"次道德"的承认,会使违法者的道德底线提升,减少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13.
道德评价是对评价对象的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道德判断。它对形成道德舆论,调整道德行为,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道德评价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以道德评价的正确和准确为条件的。怎样才能使道德评价正确和准确呢?准确的道德评价不仅要有正确的道德理论,还要有科学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关于治安概念的再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治安含义的现有观点过分强调治安的政治性或法律性,必然会面临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的矛盾。现有观点的形成原因是过分迷信词源分析的作用,也违反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当把治安作为一种行为来使用时,其本质是一种社会控制,即个体或者组织为消除自身或他人不平衡的安全状态而实施的各种控制行为的总和。  相似文献   

15.
道德选择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生存方式,蕴涵了一个对我们而言是善的目的,在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代人生活在新旧道德的历史嬗变期,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道德选择可能性扩大,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并走出道德选择的困境,就会妨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展,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因此,要对人的道德选择进行正确的引导,不断提高其自觉、自律意识,强化责任感,从而做出必然性的道德选择,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道德行为选择要依据行为的精神价值。从伦理学观点来看,人类的行为不管其如何复杂多样、千变万化,都可以根据它们对他人、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而区分为三大类:其一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其二是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其三是与他人和社会无关的行为,如自己做饭自己吃,自己洗衣自己穿,与他人和社会不发生利害关系。很明显,道德行为必然是“利他”的行为,它是以行为的精神价值即对他人和社会的某  相似文献   

17.
官员不是单一的社会角色,而是一个角色丛。自于每一社会角色的背后都有特定的社会义务,而义务与义务之间时常发生冲突,这就迫使官员在角色冲突时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有时甚至是在两难境地中作出选择。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总要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这种地位就是社会角色。当一个扮演一个角色或同时扮演几种不同角色时,往往会造成不同道德义务之间的冲突。官员的社会角度定位是"人民公仆",其道德义务是为人民服务。但是官员不是单纯的道德主体,而是多重利益的交汇主体。这就意味着当官员履行本职工作义务时可能会舍弃…  相似文献   

18.
孔盛元 《前进》2000,(1):48-4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不高,市场经济体制及整个社会的行为机制不健全,受利益刺激,尤其是金钱和权力的诱惑,除了各种犯罪和腐败行为外,还会出现种种损害他人权益和社会利益的不道德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在完善经济体制和法律制度的同时,切实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全民的?..  相似文献   

19.
罗骋 《湖北社会科学》2006,(10):171-173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它是在横向比较、纵向扬弃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德育观和新的德育范型,它教导人们,不仅人对人的社会行为而且人对环境的自然行为均要受到伦理评价,不仅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而且还要恰当地对待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利益关系,摆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由此可见,生态道德是人与自然之间道德关系的要求和体现,它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道德关怀,自觉承担起对自然环境的道德责任,体现了人类道德进步的新境界,体现了人类自我完善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海南》2007,(1):19-19
建立“八荣八耻”道德观的社会保障制度 要在全社会广泛形成行八荣拒八耻的道德风尚,光靠道德的认知性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要辅之制度的强化。一方面,遵规守德不是人的天性,需要一定的外在“力量”(法律、规章制度)的强化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另一方面,道德是以提倡、劝戒、建议为特征的价值导向,它赋予了行为主体的自主选择权,即道德主体具有意志自由,人们可依自己的意愿选择遵德或背德,因此,道德依靠的是个体的道德追求、觉悟和自觉性,而光靠个人自身内在的思想觉悟则难于抵制各种利欲诱惑,还需要建立道德的社会保障制度,使道德提倡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类型在社会中得以保护和推行。一是通过道德法律化,将“八荣八耻”的一些基本道德要求上升为具有某种法律属性或法律效力的法律原则和规范。如诚实信用的道德,不仅要成为经济法、民商法等法规的法律原则和不可动摇的“帝王条款”,而且要建立信用的法律体系。毋庸置疑,建立信用的法律体系,使企业、个人的信用成为社会流通的“通行证”,是促进社会成员诚实守信荣誉感形成的社会基础。二是通过法治的社会治理结构,为“八荣”行为提供生长环境。道德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倚赖于社会对背德恶行的处罚。法律通过禁止性的规范,对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损人利己等行为进行严惩,会使人们循规而为,这在客观上会遏制“八耻“行为的发生。政府应加强法律的『必行性、外在强制性和不可践踏性,促使人们具有法律信念、信仰和规则意识,为维护“八荣八耻”的道德观奠定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