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五”期间,曲靖市委、市政府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建设珠江源大城市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针对曲靖农业大市、农村人口比重大、城乡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突出的市情实际,积极探索解决城乡统筹发展问题,于2005年初进行“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实践。经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用心工作、创业求新,“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建设曲靖新农村。  相似文献   

2.
以法制保障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把农村、农业、农民植入一个新的法律环境中,以法制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法制引导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以法制保障新农村建设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三农”问题十分突出,实现强国梦,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首当其冲。事实证明,乡村旅游是一种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扶贫及解决“三农”问题都有促进作用。倡导“以农村社区现有的资源客体为发展基础,以多元化行为主体为主导,以农村社区和乡村游的互动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多方位监督和调控确保目标实现”的四位一体新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本文首先阐明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性,然后说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最后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统一战线作为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具有智力密集,人才荟萃,资源丰富等很多独特的职能和优势,应当而且有条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是新时期统一战线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统一战线发挥资源优势和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统一战线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统一战线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赋有神圣的职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一战线需进一步探素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潜江市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扎实推进各项基础性工作.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呈现出年龄低龄化、能力全面化、文化高学历化发展趋势,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自2005年8月以来,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以“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摆到各项工作的首位狠抓落实,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积累了经验、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审时度势做出的战略决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笔者2009年参加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感受到新农村建设涉及的问题很多,工作很具体,任务很艰巨.要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各级党委和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需要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需要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乡镇党委,基础在农村党支部.只有乡镇党委高度重视,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管理科学,组织到位,才能把广大干部和群众充分动员和组织起来,有效改变农村贫困面貌,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就乡镇党委是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村党支部是建设新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广大的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全部工作的主体等三个方面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主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江苏省射阳县地处苏北欠发达地区,是农业大县,全县有农业人口83万人,占总人口的79%。对于一个农业大县来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二十字”要求,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这是一项尤为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构想,并把它定位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丰富,寓意深邃。全会召开以来,文登市深刻领会全会精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济国际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大结构调整、农村改革和基层组织建设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一、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昭通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欠发展地区而言,无疑是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大机遇。我们要把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与昭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把握精神、明确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落实措施、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3.
从广义上说,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从1956年到1978年,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格局和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为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1978年以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市场取向的改革中进行的;党的十六大以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与深层次社会改革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联而进行的。在全社会树立起以工助农、以工养农的理念,发展现代规模农业,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遵纪守法的新农民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农民是农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事业,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农民最有发言权。因此,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贵阳市有1166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96万人,占全市人口的53%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加强基层组织工作。深入剖析、及时解决当前基层组织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以利川为例,谈谈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论坛》2007,(5):F0003-F0003
加强科普工作 服务新农村建设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科普工作,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造就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各级科协组织进一步加大科普工作力度,在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四大科普服务体系,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具体要在实现“五动”上做文章。 一是产业拉动。要着眼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努力打造精品名牌。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同时,要大力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各种专业协会,不断完善市场服务网络,引导农村各种生产要素向特色产业、优势产业集聚,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宜城市委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全市农村党组织中开展“三培养”活动,提出“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造就一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的目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铺路架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就农村论农村,而应该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使农村与城市形成良性互动,以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因此,从城乡互动视角来研究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论述了城乡互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和作用,并基于城乡互动视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我们在新时期新阶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加强新形势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一、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构建新农村的辩证关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为农村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目标的实现。我国是农业大国,没有农村的文明,就没有全国的文明,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