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雷山县西江苗寨距县城37公里,距州府凯里市30多公里,海拔833米,背靠雷公坪,面临白水河,山环水绕,怡静清幽。全寨由原来的平寨、东引、羊排、南贵等4个行政村10个自然寨合并而成,主要有李、宋、杨、蒋、陈、唐、龙、毛、王、陆、梁、董、顾、吴等姓,共1350户,5522人,苗族占99.5%,被称之为"千户苗寨"。198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西江列为乙类农村旅游开放区。1987年,又明确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点。先后获得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地理、人文、历史等因素,"西江苗寨"这个品牌,成为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之一,也成为国家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伴随着民俗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西江苗寨民俗旅游开发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了其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促进西江苗寨民俗旅游稳定持续开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调查表明:2008年9月26日,第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黔东南自治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召开。到今年10月9日止,一年多的时间里,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发生了巨变。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0,(10):F0002-F0002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是全国已知的最大苗寨之一。1285户苗家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层层相叠,鳞次栉比,被誉为“苗都”。探访西江的游客无不为其恢宏的气势所震撼。夕阳下的苗寨,流金洒银,如梦似幻,更加引人遐想。  相似文献   

5.
贵定定东乡党政领导干部分别把七个苗族村寨作为干部脱贫致富的重点帮扶对象,由一名乡领导联系一个村寨,确保为群众把实事办好。定东乡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大力推广杂交玉米种植、发展养殖业,为七个苗族村寨农民每户免费提供脱毒洋芋种50—100公斤,共达30吨,价值33000多元,使户均增收200—300元。乡里努力争取到贵州燃灯基金会资助3万元,贵新高等级公路指挥部资助1万元,乡财政挤出3万元,县教育局补助6万余元,在大兴寨建起一座新的教学楼,彻底改善了苗族学生入学条件。在县水电局支持下,投资6万多元,群众自己集资1万多元,乡政…  相似文献   

6.
欧阳谦 《当代贵州》2006,(22):19-20
贵州固然是“欠发达、欠开发”,但正是因为“欠发达、欠开发”,贵州才可以找到它潜在的“后发优势”,即它的诸多有待开发推广的文化资源。如以黄果树瀑布和梵净山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文化资源、以苗寨和侗族大歌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文化资源、以茅台酒和老干妈等为代表的黔味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朱乐耕与贵州的直接交集不多,但在他众多艺术作品中,早期创作的《苗家风情》《苗寨》两件作品与贵州渊源颇深。朱乐耕关注的不只是陶瓷艺术领域的设计和创造,还有艺术设计背后人们的生活方式、空间合理布局、历史文化内涵等。随着多彩贵州各种优势的不断凸显,如今,朱乐耕对贵州的关注除了民族民间文化、平塘牙舟陶,更多的把关注点投到贵州良好的生态优势、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付松 《当代贵州》2014,(21):34-35
正从苗寨的木质吊脚楼,到苗族歌舞、服饰、节日……都是苗族人精神文化的根脉,需要保护、传承和悉心呵护。西江千户苗寨,一个"藏在贵州大山里的桃花源",一个"人类疲惫心灵的栖息地",一个"用美丽回答一切"的地方。这个居住着1288户、近6000村民的"世界最大苗寨",不仅拥有规模庞大的苗族民居,而且拥有特色浓郁  相似文献   

9.
天边的苗寨     
这个苗寨叫金龙。 金龙坐落在湘西自治州花垣县排料乡,在一个逶迤而雄伟的大峡谷上。高高的,远远的,像挂在天边。金龙不大,只150来户人家,可占尽了物华天宝、人间美景,是贵州的千户苗寨也要羡慕和嫉妒的。  相似文献   

10.
正擎大娄山为笔,蘸乌江、赤水河为墨,揽西江苗寨、百里杜鹃、织金洞天、黄果树瀑布为纸,多彩贵州抒写的壮阔时代画卷在建党百年的荣光照耀下显得无比灿烂与辉煌!辛丑牛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亲切看望各族群众,对贵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精准定位领航,要求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相似文献   

11.
毕文君 《当代贵州》2022,(13):14-15
"排名第7位!" 这是在中国旅游研究院与马蜂窝联合发布的《2021全球自由行报告》中,西江千户苗寨的景点热度排名. 这份名为《2021全球自由行报告:我的中国,真好玩!》的报告,是依据马蜂窝平台的浏览、搜索、交易等综合数据计算形成.报告显示,位于贵州黔东南州的西江千户苗寨入选2021中国景点热度TOP30,排名第7位.  相似文献   

12.
正通过举办中日青年企业家(贵州)经贸交流会,贵州进一步展示了开放开发的态度和诚意,让更多的中日企业家朋友关注贵州、了解贵州、投资贵州。4月8日至12日,在为期5天的中日青年企业家(贵州)经贸交流活动中,来自省内外100余名中方企业家代表和100余名日方企业家代表,先后来到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贵阳市南明区欧美医药产业园区、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等地参观交流。行走中,中日企业家代表一行进园区、进企业、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移动贵州公司"4G+"将率先在贵阳市区和贵安新区城区试商用,并在今年12月底前实现全省全面商用。"啊咿耶啊咿耶,啊咿耶啊咿耶……",2015年12月1日上午,清脆嘹亮的歌声从西江苗寨"飞"到中国移动贵州公司"4G+试商用暨4G客户跨600万"新闻通报会现场,通过与远在黔东南州的千户苗寨现场连线,"4G+高清语音"使"苗岭飞歌"高保真原音呈现,"4G+视频通话"将苗族姑娘的银饰、刺绣实时展现在现  相似文献   

14.
我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中国贵州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在贵州高原的六枝特区梭戛乡陇戛长角苗寨建成。这是中国和挪威文化合作的第一个项目。1998年10月31日,这所博物馆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挪威王国博物馆学家约翰·杰斯特龙先生和我国国家文物局、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的领导马自树、龙超云、李光富、徐光毅等到会祝贺并讲话,同时还共同种下两株中挪友谊树。在剪彩、授牌后,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马自树宣布:中国贵州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开馆!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2,(32):66
今年6月底,时长25分钟微电影《背出来的鱼水情深》在贵阳首映,以长顺县敦操乡"背篼干部"为原型,讲述了敦操乡乡镇干部们多年来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此后,一批贵州题材、贵州制造的微电影陆续问世,如以西江千户苗寨为故事背景的微电影《缘分西江》、16分钟微电影《你不来,我不老》等。在百度上搜索"贵州微电影",有《爸爸的合唱团》、《传奇》、《与火车激情赛跑》、《烛光烙印》、《爱自主》、《我想要爸爸妈妈回家》等数十部,其中不乏构思精巧、画面唯美的佳作。  相似文献   

16.
苗寨风情     
春末夏初,得隙一游贵州东南的苗寨。尽管春雨潇潇,依然掩不住山的神奇、水的清韵和苗族同胞火辣辣的情致。贵州多山,一路上蜿蜒崎岖,过了若干桥,绕过许多弯,没人去留心它,倒是那峰峦叠翠的山岗上盛开的映山红,勾起了同行者的兴趣,不约而同地唱起了那传唱不衰的歌谣:“若要盼的哟红军归,岭上开遍哟映山红。”笑声、歌声洒落一路。我们去的苗寨,叫朗德苗寨。这里芳草无边、山色如黛。濛濛细雨之中,使人顿生“烟雨暗千家”之感。好客的苗家人,穿着民族盛装,佩带着特有的银饰,用隆重的礼节迎接远方的客人。鞭炮声吵醒了山寨的宁静,芦笙奏出了山…  相似文献   

17.
吴之俊 《当代贵州》2012,(21):38-39
贫困和落后是制约僻处内陆的贵州发展的主要矛盾。贵州先贤陈法在两百多年前写下的《黔论》,对贵州如何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改变世人对贵州"三无"的偏见,似乎开出了药方。陈法(1692-1766),平坝县人,字世垂,晚号定斋,世称定斋先生,清代知名学者和治水专家。陈法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中进士后,历任刑部河南司郎中,顺德和登州知府,运河道、庐凤道、淮扬道、大名道等职。  相似文献   

18.
正从国画《苗寨笙歌》到版画《高台地戏》,从油画《加榜梯田》到雕塑《亚鲁王》,从油画《海龙屯与平播之役》到书法《白水瀑布》……精湛的文化表现形式和丰富的艺术语言,凸显贵州独特的文化风貌。这些作品都是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的重要成果,是贵州美术和书法史上的"高峰"。贵州于2015年底启动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历时两年面向全国征集创作一批体现时代要求、中国精神,具有国家气派、贵州特色的美术、书法精品力作。2017年12月28日,"翰墨书盛  相似文献   

19.
黄晓青 《当代贵州》2007,(11):53-53
应全国青联邀请,以澳大利亚联邦参议员露丝·维伯为团长的澳大利亚政治交流理事会代表团一行7人于5月15日至17日到我省进行友好访问。唐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贵州大学党委书记龙超云同志会见了代表团成员。在黔期间,代表团参观了贵阳市金阳新区、贵阳一中科技艺术中心、黔东南自治州南花苗寨.体味了贵州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风情,对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20.
《新湘评论》2020,(9):F0003-F0003
东山学校旧址位于湖南省湘乡市东山街道办事处,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东山学校旧址旅游景区已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主要包括东山学校旧址、毛泽东与东山学校陈列馆等景点东山学校旧址始建于1895年,占地28亩,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少年毛泽东曾在这里求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