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蔡欣欣 《实践》2014,(5):47-49
<正>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文化是由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各个民族经过不断的开拓、创造、积蓄、创新、发展而形成的以"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为核心理念的地域性文化,其独特的地域民族特色、丰厚的文化积淀贯穿于蒙古民族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道德礼仪等各个方面。草原文化在草原儿女的血脉中发展传承,不仅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为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法治文化建设提供了一种精神指引和前进动力,并成为推动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驱动。  相似文献   

2.
王忠民 《实践》2005,(2):46
文化对于人类发展来说,是作为一种资本、一种精神力量投入到社会发展中,影响和推动经济、政治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草原文化虽然是一种区域性、民族性的文化资本,但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资本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对内蒙古地区,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经济、政治、科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对草原文化资本的开发利用力度。  相似文献   

3.
《求是》2010,(19)
<正>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极具特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草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越来越引起世人的瞩目。一、草原文化的战略地位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一。近年来大量的考古资料和已有的研究证明,作为草原文化发祥地的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不但分布有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5,(8)
<正>丰富的草原文化为草原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北方草原是亚洲古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早在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时代,北方草原先民就已经开始与西方交往;4000多年前,横跨欧亚大陆的北部草原地带还形成了绵延万里的细石器文化带……纵观历史,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是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独特的草原文化空间为最早向西开启草原丝绸之路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在汉武  相似文献   

5.
包红梅 《实践》2013,(10):60-61
草原文化是一种以草原为表征符号的地域文化。对于草原文化的构成,当下的研究中,有对人们的生活习俗、文化心理,尤其在道德领域影响较深的古代传统文化;有对政治生活领域和意识形态方面发挥重要影响的现代革命文化;有在日常生活、科技、经济和文化领域强势渗透的外来文化;有借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东风在科技文化、信息文化和大众文化领域日益得势的新生文化……因此,用单一  相似文献   

6.
邵清隆 《实践》2004,(10):39-40
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自治区,东西狭长,幅员广阔.如果从更广阔的地理范围看历史,内蒙古草原属欧亚北方大草原东段南部,既是草原牧业历史文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华北大平原和秦晋山间平原农业历史文化区紧密联系,史称漠南,毗邻漠北,是整个大漠草原历史文化演进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7.
邹万银 《实践》2006,(9):43-44
草原文化是人类社会重要文化形态。从它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看,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各个重要阶段;从它的分布区域看,它遍布于欧亚大陆。笔者这里所说的是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草原文化。是以中国北方草原为载体,由世代生息在这里的先民,特别是阿尔泰语系民族创造的文化。我国草原地区通常包括沙丘和森林地带,在  相似文献   

8.
张冷习 《实践》2010,(10):52-52
<正>丰富的考古资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北方草原也是"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北方广大地区的游牧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草原文化。他们随着气候、人口等的变化而迁移,也带动了草原文化及游牧文化的转移以及与农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草原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一旦形成了文化,就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地理概念、人文概念,经济概念等的重合。在对草原文化的挖掘与梳理上,应该从大视角出发,从多重角度对草原文化进行解读,从而为草原文化的繁荣与当代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何金玲 《实践》2005,(9):42-43
8月上旬,中国·内蒙古第二届国际草原文化节在包头 市举行,期间,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科联、包头市委 宣传部联合主办了“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分为草原文化与包头文化两个学术专题,将草原 文化研究和区域文化研究相结合。内容涉及包头文化的特征、 阴山草原文化发展的历史、地区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 城市文化定位问题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与会学者、 专家们认为,包头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一 直是内蒙古草原文化的传承之地。同时,大型现代工业企业 在包头市的建设发展,又为内蒙古草原文化增添了现代工业 文化的内容,使包头市在内蒙古草原文化中别具特色。因而,  相似文献   

10.
哈达 《实践》2009,(4):49-50
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草原文化以其富有时代意义的内涵和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不断提供新的滋养,成为社会繁荣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在因素.在当代,草原文化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各个领域,萌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不仅集中地体现在促进经济开发、推动政治进步、支撑文化繁荣上,而且还广泛渗透到军事、边防、警务活动的方方面面,成为内蒙古社会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5,(8)
<正>草原文化的自信来自于草原游牧民族的独特实践。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草原民族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北方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且还积极吸收了其他地区的先进文化,在与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中得以形成、丰富和发展。其中独具特色的游牧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军事战略、规章制度、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审美情趣、思想理论等就是草原文化的具体表现。草原文化的自信来自于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精神。草原地区的各民族在保持游牧、狩猎文化  相似文献   

12.
<正>13世纪,蒙古人登上世界历史舞台,结束了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动荡的历史,同时也继承、整合和发展了历代草原民族的文化,并积极吸收儒家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的合理成分,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蒙古文化,成为北方草原文化的主流文化,并延续至今,影响日益扩大。世界各民族文化或多或少都带有多元性、复合型特征,但恐怕没有哪一种文化像草原文化这样具有鲜明的多元整  相似文献   

13.
李莹  李娜 《实践》2015,(4):52-53
<正>城市不仅是集聚生产的最大场所,也是人类生活和消费的场所;不仅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也是碳排放的集中地。内蒙古既是资源能源生产大区,也是消费大区,单位GDP碳排放偏高,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的碳排放也持续增长。因此,加快我区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低碳城市十分必要。草原文化是生活在草原地区的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14.
朱秉龙 《实践》2006,(8):42-43
历史命运注定动态的进攻性的草原文化和静态的建设性的农耕文化在中国北方这块土地上狭路相逢,这是草原作家们难以回避的文化背景。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曾产生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草原文学的辉煌。当时,作家们用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叉视角观照草原的历史生活和现实生活,从而使草原文学具有了双重文化身分,迅速得到了新中国中华主流文化的接纳和认可。比如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6,(10)
正各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构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民族地区的展现,更是各民族地区文化现代化成果集成的过程。草原文化:内蒙古区域文化构成的基石区域文化被视为一个区域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为模式和管理方式等因素的总和。直到大规模农业开发出现之前,基于游牧社会生活传统的草原文化还主导着内蒙古区域文化的走向。草原文化构成了内蒙古区域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5,(2)
<正>内蒙古自治区被誉为蒙古马的故乡和蒙古族马文化的摇篮。蒙古族以"马背民族"著称。在蒙古族文化中,马被奉为"神"。在北方岩画中最早出现的"史前艺术"中就有马的形象。在草原上,人们把那种没有一根杂毛的纯白马视为"圣物骏马"、"长生天"派来的使者,是能为草原带来美丽富饶和为牧民带来富裕幸福美好生活的象征。草原文化是蒙古族文化的核心,蒙古族马文化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草原文化的形象标识。一、内蒙古马业发展的六个转变养马约有4000多年的历史。马能为人们  相似文献   

17.
正草原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文化形态之一。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草原文化虽历经多次变迁和兴衰沉浮,但其内在的脉络始终没有中断,这使其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为古老和悠久的地域文化之一。因此对于草原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思考是非常必要的,这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代草原文化在整个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完善与发展自身,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就是人类社会的全部。同理,民族文化不仅仅是民族社会存在的反映,民族文化本身就是民族社会生活的所有内容。民族文化是构成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沃土,是维系民族成员心理的重要纽带,是民族形成发展的基础。草原文化是北方民族特有的文化,保护和发展草原文化,应该注重其三要素。  相似文献   

19.
乌兰 《党建》2012,(11):20-20
作为中华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其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等符合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系列核心价值和理念,愈来愈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如何认识、把握和弘扬草原文化,已经成为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实现内蒙古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重大时代课题。草原文化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弘扬草原文化,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是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内蒙古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重要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20.
《前线》2017,(7)
<正>北京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交错地带,不同经济形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是这一地区历史发展的主线之一,而长城文化带又是这一地区民族融合的重要走廊。地处华北平原北端的北京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交错地带,不同经济形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是这一地区历史发展的主线之一,而长城文化带又是这一地区民族融合的重要走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