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与价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新的形势下、需要研究今后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公共行政价值是公共行政对公民的意义,是公共行政的应然状态.人本、责任、效率、公平、秩序、廉洁是公共行政追求的主要价值.要从这些价值理念出发,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公平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与节约政府.  相似文献   

2.
公共行政心理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行政心理。自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社会发展本身正浩浩荡荡地向公共社会挺进,行政管理研究突破了现实行政管理的视野和境界,从传统行政管理研究的范畴进入了一个新的涉及心理和心态的管理领域,无论是人们心理还是行政管理都越来越明显地具有、体现和表现了公共性。公共行政心理的实质是人们对行政管理实践活动的主观反映,并能通过行政行为能动地作用于包括行政体制在内的社会政治制度。公共行政心理包括公共行政个体心理、公共行政群体心理公共行政组织心理等三方面的内容;公共行政心理受教育发展水平、整个社会心理、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变革和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公共行政心理对行政管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行政理论、行政行为和行政体制改革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政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所长,中国政府制度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海淀和谐社区发展中心主任。 研究政府,是一个跨学科的任务。各个学科都研究政府,并形成了自己的学问,比如法学研究政府的学问叫做宪法和行政法,政治学研究政府就是公共行政学。管理学研究政府叫做公共管理学。  相似文献   

4.
“1”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6,21(6):F0002-F0002
闫立(严励),男,上海政法学院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预防犯罪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刑法学研究会  相似文献   

5.
公共行政:政府行政与非政府行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行政学将公共行政等同于政府行政。近百年来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突出了非政府主体公共行政的作用与意义。本文认为,当代公共行政应包含政府行政与非政府主体公共行政两大部分。与政府行政相比,非政府主体公共行政具有行政内容的服务性、行政性质的非权力性、行政方式的非集中性、行政组织的多样性等特征。当代中国的非政府主体公共行政由基层自治行政、公共事业行政、志愿组织行政、社会中介行政构成。  相似文献   

6.
本期名家     
王浦劬,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员会政治学科评议组副组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部召集人、国家教育部全国政治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治与行政学会会长。兼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政法部委员、中山大学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编撰《政治学基础》、《选举的理论与制度》、  相似文献   

7.
公共行政心理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行政心理。自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社会发展本身正浩浩荡荡地向公共社会挺进,无论是人们心理还是行政管理都越来越明显地具有、体现和表现了公共性。公共行政心理包括公共行政个体心理、公共行政群体心理公共行政组织心理等三方面的内容;公共行政心理受教育发展水平、社会心理、实践活动、社会变革和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公共行政心理对行政管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行政理论、行政行为和行政体制改革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如何加强公共行政监督,确保行政权力依法、有效的行使,已成为公共行政管理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政府失灵和行政权力异化两个角度出发介绍了加强公共行政监督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现行公共行政监督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国公共行政监督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共行政道德的责任缺失、行为失范是摆在当今社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问题,本文围绕构建效率政府、法治政府、和谐政府的要求,着重对公共行政道德的责任缺失、行为失范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一些解决此问题,加强公共行政道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江西行政学院学报》系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江西行政学院学报》重点研讨公共行政管现、公务员制度和公共政策,为政府管现的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服务,为行政管理学科建设服务,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竭诚欢迎广大作者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11.
<正>关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设计及讲授、培训效果评估已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主题.这源于世界各国对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要求和对培训价值的期望.国际性的行政改革都希望建立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而培训是使政府能够提供更好服务的手段.基于这种主题思想,由我院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主办的公共行政管理研讨会于1997年6月2—5日在我院召开.来自中英双方的近2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重点听取了英国专家关于培训圈理论、英国高级公务员能力本位培训理论与实践的介绍,共同研讨了中国地方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培训理论、实践以及借鉴西方培训经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不仅是概念的创新,其内涵和实践亦具自己的特色。法治、责任、服务、廉洁是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也是人民满意政府的基本要素。在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中:责任政府是关键特征,服务政府是本质属性,法治政府是根本治理原则和方式,廉洁政府是体制形成的根本表征和内在要求,人民满意政府是根本价值取向。从比较公共行政的视角对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目标与要求进行解析,目的在于探询改革自身特色应有的理路。  相似文献   

13.
<正>《江西行政学院学报》系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江西行政学院学报》重点研讨公共行政管理、公务员制度和公共政策,为政府管现的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服务,为行政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学者福克斯等人提出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是后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中的先锋派。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采用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方法对现有公共行政模式即官僚制以及其替代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解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建立在真实、真诚、诚实和坦诚的对话基础上的话语理论。该理论不仅为克服西方行政理论的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两难选择开辟了新的途径,而且也对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当今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美国宪政结构中行政行为的不同属性,罗森布鲁姆提出了公共行政研究的三种途径,以此来解释公共行政的知识。这种解释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既不能充分反映美国公共行政研究的多样性,更不能反映今天世界化的公共行政知识中日益弥散的复杂性。从政府的属性出发,我们把关于公共行政的知识分为组织理论、政治理论与社会理论。其中,组织理论关注的是作为组织实体的政府及其行动,政治理论关注的是作为政治实体的政府及其行动,社会理论关注的则是作为社会实体的政府及其行动。在行政世界日益呈现出社会化特征的今天,公共行政研究的当务之急是探索公共行政的社会理论,既通过这种探索来更好地服务于实践,也通过这种探索来完善公共行政的知识图谱。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公共政策决策模式创新成为政府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治理理论倡导多元、民主与合作的公共行政,在公共管理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治理理论的视角下,应该从决策理念、决策主体、决策组织、决策方式和决策监督等方面探索对我国公共政策决策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行政管理时期,公民参与实际上是被排斥的.新公共行政管理理论提倡公民参与以确保更高程度的社会公平,更多的是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所需的回应.只有建设服务型政府,才能更好地推动公民参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当代西方行政改革实践,推动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从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的转型和从政府管理向政府治理的转型。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基本发展趋势是公共管理对公共行政的三大扬弃和超越,即从行政权力的有效配置走向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从单中心管理控制,走向网络化的协同共治;从科学行政、依法行政的统一走向科学行政、依法行政、效能行政的统一。中国的行政改革行进在从公共行政迈向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比较借鉴西方行政改革的经验教训,并寻求与自身实际结合的中国路径。  相似文献   

19.
传统公共行政理念认为,政府是公共行政的唯一主体,在此范式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是一种“零和博弈”的竞争关系,二者在本质上是相互冲突的;治理理论认为非政府组织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治理语境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更多地进入理论界的视野。本文阐述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对我国传统公共行政理念的影响,对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合作做了初步探讨,提出构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公共合作行政”模式的设想,发掘我国建构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合作行政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依法行政主体无论是在观念意义还是在法律规定上,在我国行政法制度建设中都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厘清和清晰的概念。依法行政主体不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整体的权利义务主体,而仅仅指公共行政事务的承担者,从行政法治角度而言,凡承担公共行政事务的主体,都必须依法行政,都是依法行政主体。法律学上的主体无非有组织和个人两类,依法行政的主体也限于组织和个人两种。但是,那些组织和个人能够承担公共行政事务,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情况,就是相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情况也是不同的。就中国而言,改革开放30年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远没完成,其中对公共行政概念、范围的理解,公共行政组织社会形态的定型,传统上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管制行政向治理行政转变等等的改革成功,都是确立依法行政主体理论定型化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