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拥有成熟的家庭政策是先进福利国家的标志。19世纪70年代以来,丹麦政府对家庭政策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特别是在战后的黄金时期内,随着社会权利的普惠化趋势,丹麦的家庭政策走上了普惠之路。进入后工业社会后,丹麦家庭政策既有延续又有变革,旨在及时适应本国的经济社会变化。对家庭政策发展历程和现状的探索,可以归纳出丹麦福利制度发展的一个特点,即福利政策产生于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其立足于代表主要利益群体的各党派之间的谈判和妥协,强调和谐理念而非冲突理念。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和成熟,可以为中国在不远的将来建构普惠式福利社会提供一定的经验启示。普惠式社会福利的本质是:福利的提供不是根据特定的收入调查或者劳动贡献,而是仅仅取决于公民身份和人们的客观需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阶段性演变逻辑这一概念来分析和把握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历史以及未来方向。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对国内外社会政策实践的分析和梳理,本文认为尽管国内外社会政策实践各有其具体的内涵和特点,但是有一个从兜底保障、适度普惠、高级普惠和多元积极参与的阶段性演变逻辑。用此逻辑来深度探视中国社会政策的实践过程,从而展示中国社会政策未来的可能方向和路径。本研究发现,中国的社会政策实践刚迈过兜底保障和适度普惠阶段,正在建构高级普惠的社会福利体系,同时为了避免高级普惠阶段可能存在的福利依赖和福利陷阱问题,有必要提前引入多元积极参与理念和方法,这是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给后发的中国社会福利建构提供的经验和理论借鉴,凸显了中国社会政策实践的特殊历史情景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以公正的视角,从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的理念出发,审视国家、市场和家庭在妇女福利中的角色与作用可以发现,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国家、市场、家庭在妇女福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努力建立政府、市场和家庭合作的妇女福利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社会福利被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毒药",成了福利国家的"替罪羊"。在传统社会分配领域,社会福利扮演"分蛋糕"的角色,因而具有消极性。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福利制度面临转型,需要从消极福利向积极福利变革。从社会投资的视角来看,积极社会福利可以促进人力资本的投资,促进积极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政策的形成。本文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分析,提出我国社会福利发展战略的现代化主要包括:在发展原则上,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福利的同步发展;在发展路径上,将儿童和家庭的政策干预作为主要切入点;在发展领域上,要积极地投资于人的能力建设;在发展创新上,通过社会企业实现社会福利发展的新突破;在发展远景上,建立"社会服务国家"。  相似文献   

5.
2010年是中国社会福利元年,标志中国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立法与社会福利财政时代来临。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框架成为国家发展社会政策与战略目标。本文按照历史发展顺序,首次简要描述了英国17-19世纪社会救助立法与济贫制度,英国18-19世纪劳动就业工厂立法与公共健康立法,德国19世纪社会政策、社会立法与社会保险制度,20世纪早期英国社会保险与社会服务体系,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保障立法与社会保障制度,20世纪中期社会福利立法与福利国家制度,20世纪晚期福利国家改革与福利治理典范,21世纪早期全球社会政策与全球软法福利治理模式,共计八种社会福利立法典范的历史演变轨迹和结构性特征。概括了西方社会福利立法典范变迁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规律;分析了社会福利法律体系结构性转型的普遍规律;揭示了欧美社会由社会控制、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社会福利到社会治理制度的演进逻辑,发现西方社会福利法律制度由社会救助,经过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阶段,发展到社会福利和社会福祉,由民族主权国家福利立法发展为全球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立法等发展规律;指出了西方国家政治、法律与福利制度现代化历程与结构转型方向,为法治国家与福利中国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为中国特色社会福利法律制度建设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角度看,美国儿童福利政策变革伴随了政府从自由放任到积极干预,再到尊重家庭权利的角色转变,是国家干预主义下的一种理性回归,也是儿童福利由残补性政策逐步向预防性政策过渡的一种体现。在这一变革推动下,美国儿童福利与保护体系确立了以家庭为核心的理念,在保护弱势儿童及维持与完善问题家庭功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经验与理念也对我国构建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护的政策理念已经逐渐形成国际共识。在儿童社会保护领域,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儿童发展账户和普惠儿童津贴是三类具有代表性的政策模式,体现了不同的福利意识形态和政策运行特征,对我国2020年之后的可持续反贫困发展有积极启示。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风险变迁可能加大脆弱儿童及其家庭的贫困风险,这需要进一步强化儿童敏感的社会保护,确立儿童优先的可持续反贫困战略,加快构建具有内在一致性和整合性的儿童反贫困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是西方社会福利思想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其社会福利思想表现为:在经济上主张公有制与和谐的劳动分工及就业保障;强调受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公民应该享受的福利;重视形成互助共济的和谐人际关系与共享较高的医疗、母婴与老年福利待遇,体现了以人为本、造福为.民的和谐社会福利思想。《太阳城》亦存在局限,但对我国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即以“以人为本”为价值指导,国家主导实施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成员平等共享的、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化社会福利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引发社会福利供给模式的变化: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型福利供给模式逐渐削弱,新的政策型福利供给模式则迅速兴起。本文以《人民日报》有关社会政策的文章为分析对象和测量尺度,分析了1978--2008年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规律,探讨了社会福利供给模式的总体情况以及社会政策具体领域的特征。社会政策兴起的原因和背景是相当复杂的,本文分析了经济政策、社会公平、社会阶层所起到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政策和国家福利供给意愿的上升,未能遏制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冲突增多的态势,社会政策水平仍需不断提高,探索科学的福利供给模式,以应对工业化与后工业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对汕头市的60个脑瘫儿童家庭进行问卷调查,7户脑瘫儿童家庭进行入户访谈,探究其家庭现有问题和社会福利需求。调查结果发现,汕头市脑瘫儿童家庭现有问题主要有:经济拮据的问题、家庭关系紧张、资讯获取不足、主要照顾者沉重的生理负荷和心理压力。社会福利需求主要有:政府加大经济补助力度,公共部门提供相关的福利政策和资讯及提供医疗照顾知识和技能培训,希望得到社会的支持和鼓励、社会大众的接纳和认可、特殊教育体制的完善。值得注意的是,汕头市的脑瘫儿童家庭的经济问题最为突出,而现时脑瘫儿童最迫切的需求是能够接受义务教育,因此建议加快特殊义务教育体制的建设以及完善社会福利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府为何在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同时,实施大规模的反贫困战略与行动?立足于这一战略追问,从社会政策学的视角,回顾、比较早期中西福利制度建设中的基本理念、基本概念与内涵的差异,提炼中国反贫困政策实践中的福利元素,以此理解中国福利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理念、政策与对象等几大困惑,并在此基础上论述"社会中国"视角下反贫困机制的福利制度建设框架。研究认为:(1)中国的反贫困政策中包含了大量的社会福利元素,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而非社会民主主义的战略安排、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理念、全民参与的政策特征、每家每户的对象特征;(2)从"社会中国"的福利框架对反贫困政策的实践进行理论整合,可以建构以社会公民权为基础的福利理念、具有整合性的跨越地域与身份差别的社会福利体系、以无差别的社会公民身份为识别对象的社会福利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以系统论的视角来分析外部环境建设对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影响,提出应当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法律等方面来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提供保障。文中建议:促进经济增长,提高财政支出比例;稳定劳动就业,刺激消费投资;降低收入差距,维持社会秩序;稳定人口增长,提高福利水平;加强政治建设,构建法律体系;发展私营部门,完善社会保障;提高信息科技水平,加大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家福利治理与政府社会福利责任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利治理,是1970年代福利危机后西方国家社会内在矛盾发展演变的产物,体现着西方国家寻求社会福利改革的努力。福利治理以保守社群主义、左派第三条道路和福利多元主义为学理依据,依循社会福利供给改革的变迁逻辑,形成了福利治理模式。这一思路和模式强调社会和公民福利责任的回归,构建多元主义福利供给机制,重新定位政府的社会福利责任。但是,福利治理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根本制度和内在矛盾,因此,也就不能根本解决西方国家的福利危机。  相似文献   

14.
妇女社会福利是社会福利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妇女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对于实现男女平等、提高人口素质、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妇女社会福利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无论是覆盖范围、福利水平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当前妇女社会福利还存在一些问题.提高妇女福利水平,一是要进一步呼吁在国家福利政策中纳入性别意识;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社会福利的社会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女性养老资源供给未曾出现在政府文件的表达中.福利多元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研究范式,为中国养老政策、养老服务的制度设计和研究领域提供了全新理念和视角.文中基于福利多元主义的视角,结合国内外社会福利的实践,分析我国的女性养老资源供给主体,探讨国家、家庭、市场、社区及社会组织等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研究各主体之间协调通达的路径,分析中国未来女性养老资源供给主体及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我国社会福利的发展定位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从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内涵出发,针对我国目前狭义的“低福利模式”实践,提出现阶段中国社会福利发展虽然难以达成西方“福利国家”的“高福利模式”,但可以逐步实践一种较为宽泛的中等水平的“小康型”社会福利政策,这需要国家财政投入的适当增加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机构改革,但其具体实施还是应当依托社区作为核心基础。  相似文献   

17.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西欧各国都采取了国家干预的形式来调整福利政策,减少社会支出、激进的财政紧缩政策成为应对危机的共同措施。西欧福利国家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陷入了困境之中。未来福利国家改革总趋向将从“资源调整”转向“社会关系”调整;在改革的理念层面,更加注重可持续的福利理念;在改革的政策层面,将更加注重政策的延续性、国际合作性。  相似文献   

18.
在实行两党制的英国,政党选举与政党竞争不仅是影响社会福利政策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而且是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内在动力。政党之间围绕选民和选票的争夺致使社会保障项目不断增加、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直至社会福利开支的增长幅度超过经济发展的实际承受能力,并使民众对社会福利产生稍度性依赖。同时,福利事业的发展、公民物质保障与权益保障的实现是政党不断革新与完善的外在压力。福利政策主题的变化,不仅反映了福利制度内在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更反映政党要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条件,是执政党实现理念更新、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和立法更新的产物,是政党与时俱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社会福利是现代国家政府的一项重要的公共管理职能 ,社会福利开支已成为政府预算开支的重要内容 ,从福利思想和福利政策实践两方面对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进行考察 ,发现在不断扩大和强化的总体特征下 ,其社会福利政策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 ,涉及公平、效率等各种不同的政策目标的选择 ,勾勒出了其政策演变的轨迹 ,美国社会福利政策的这种变化在本质上是为了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的需要 ,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以及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最大的理论创新是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成为实现两个目标的核心。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主要由国家福利、市场福利和社会福利三部分组成,社区福利体系是狭义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10月28日,民政部等16个部委首次发布国家级《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标志2016年成为中国社区社会工作与社区福利体系建设元年,中国城乡社区福利和追求生活质量时代来临,反映中国社会正在由1980年代的“社区服务”,经由1990年代的“社区建设”,进入2010年代的“社区福利体系建设时代”。如何统筹规划、科学设计中国现代社区福利制度框架,如何推进社区福利与幸福和谐社区建设运动成为国家社会政策议程的优先议题。社区福利体系与美好和谐社区既是和谐美好社会与美好生活的基础部分,又是构建美好和谐社会与美好生活的基本途径,还是观察美好和谐社会和幸福美好生活的最佳视角。构建美好和谐社会、幸福和谐社区和社区建设、社区服务活动“不约而同”聚焦社会福利与社区福利制度建设。中国现代社区福利制度框架决定社区服务体系和社区服务中心性质、定位、地位、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