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凉有度     
秋末 《学习导报》2011,(24):45-45
人走了,茶该不该凉,茶该凉,但要凉得有度。人走了,比如一个领导干部,从位置上退下来了,面前那杯茶当然该凉。你那杯茶,可不是北京街头的大碗茶,也不是苏州拙政园里茶楼的吞茶,杯子也不是人人都有的,茶汁里茶温里有你的职位、你的权力,  相似文献   

2.
漆云 《当代贵州》2023,(24):46-47
<正>贵州爱茶、护茶、懂茶的这份用心激发起邹裕波对推广黔茶的热情,“我要在768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里打造出以茶舒心、以茶会友、以茶识黔的一亩三分地。”“一亩茶舍”由此孕育而生。“从茶里能感受到最天然的贵州,这份高山好茶的韵味能褪去繁忙生活中的疲惫。”仲夏,走进北京768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里的“一亩茶舍”,现代化的装修风格搭载着来自贵州深山的好茶,绿柳成荫中飘荡着幽幽茶香,宛若踏入繁华都市中的一片清净之地。  相似文献   

3.
《当代贵州》2013,(2):8-8
2012年12月29日,由贵州省农委会、省经信委主办的“国酒茅台·国品黔茶”黔茶高端推广会系列活动拉开帷幕,在北京演绎“黔茶故事”。此次活动,是依托国酒茅台品牌力和渠道力助推“黔茶出山”的一大举措,旨在推介黔茶优质产品,展示黔茶产业成果,宣传黔茶产业商机,加快黔茶渠道建设,提升黔茶品牌价值,助推黔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喻丹  白荧 《当代贵州》2009,(10):13-13
一群人因茶夙兴夜寐,一个产业在自赎中躬身前行,“一筐”品牌淘沙见金,一杯“贵州绿茶”香醇流溢,“替身”隐退,黔茶正以真实面目突出重围。茶,停留在初级生产是不能开枝散叶的,茶,没有科技的路标是无法长途跋涉的,茶,缺乏文化的附丽是苍白乏力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张雨薇 《世纪桥》2012,(23):155-156
摘要:俄罗斯茶,源自中国。上至总统,下至平民,喝茶成风。俄罗斯的炊茶,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的发源地,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俄罗斯人饮茶的历史不是很长,但是茶却在他们的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俄罗斯人们不仅喜欢喝茶,而且创造出了一套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的独特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6.
《廉政瞭望》2010,(5):71-71
立春一过,天气回暖,川西坝上的茶园便次递苏醒过来,在鹅黄飞绿中散发出青涩的芬芳。在这个季节里,资格的茶人和资深的茶客们的嗅觉与味觉就十分敏感起来,总要想方设法品饮到明前春茶的“头茶”为怏事;有人捷足先登搞到二三两春茶的头茶,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曲茶”。自古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缺不了“茶”。今天,我们就更缺不了“茶”。在云南这样的边疆民族地区,茶是推动西部大开发、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绿色经济强省的天然契合点。茶业是永恒的产业茶叶的发现与开发,茶文化的创造,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如果说神农氏是农业的发明者,那么他同时也是茶业的发明者。茶和中华民族的生存是息息相关的,茶业在神州大地上的发展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唐代陆羽写《茶经》,开宗之…  相似文献   

8.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曲茶”,中国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自古就离不开茶。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和《元和郡县图志》“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的记载,证明景德镇是历史上东南最大的茶叶集散地。然而,在人们茶需求量剧增的今天,我市有机茶产量缘何成萎缩态势呢?就此,我们走访茶叶企业、茶园、茶农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9.
闫静 《学习导报》2012,(24):46-46
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清新一脉,其甘醇的口感、芬芳的气息、清澈的汤色,在惬意的时光中袅袅娜娜,优雅之中泛出淡泊的禅意。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饮品,是生活,是文化。而最初,除非生病,人并不饮茶,直到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问世,才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其作者就是被尊称为“茶圣”的陆羽。  相似文献   

10.
谢寿保 《新湘评论》2009,(12):31-31
“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安化地处湘中偏北,资水中游,雪峰山脉北段,自古就以产茶闻名,素有“茶乡”之誉,茶文化底蕴深厚。明末清初,晋、陕、甘等地茶商纷纷来安化办茶,最盛时,安化资江沿岸的小淹、江南、洞市、唐家观、黄沙坪、酉州、东坪等集镇,茶行、茶号多达300余家。时至今日,安化还保存着许多老茶行、风雨廊桥、茶亭、茶碑、茶钟等诸多茶文物,它们是几百年来安化茶业发展沧桑历程的见证。  相似文献   

11.
闫静 《新湘评论》2012,(24):46-46
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清新一脉,其甘醇的口感、芬芳的气息、清澈的汤色,在惬意的时光中袅袅娜娜,优雅之中泛出淡泊的禅意。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饮品,是生活,是文化。而最初,除非生病,人并不饮茶,直到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问世,才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其作者就是被尊称为“茶圣”的陆羽。  相似文献   

12.
杨柏 《当代贵州》2009,(19):42-42
现阶段,品质优异的贵州绿茶因产销外部性问题没解决,仍处于国际绿茶供应链的最底端。对贵州而言。在茶外做茶振兴的文章,发展与茶生产相关的生产者服务业。可能是一个紧迫的专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湄潭将茶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上下游发力,产业链联动,农文旅融合,以茶产业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围绕茶、做足茶、突破茶”的发展逻辑,推动湄潭县茶产业成为遵义市乃至贵州省农村产业发展的典范。近来,一则“三连冠!湄潭再次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的消息在湄潭人的微信朋友圈不胫而走,茶农、茶企、民宿老板等频频刷屏点赞。茶,是湄潭的“饭碗”。全县茶叶种植面积60万亩,“吃茶饭”覆盖了8.8万户35.1万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14.
<正>国发〔2022〕2号文件出台以来,全省农业经济稳定增长,粮油生产稳步推进,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效益持续释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就突出,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稳定作用不断增强。入冬以来,在湄潭县永兴镇马义村黔茶系列茶苗新品种繁育基地,村民们忙着将一株株茶苗扦插,为新一轮茶苗繁育做准备。  相似文献   

15.
广告     
银球茶再现辉煌———首家用虫药治疗肿瘤的袁晓春医师胡教授银球茶,这颗源于雷公山上的“明珠”,以其独特的外观造型和丰富的内质于1988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后,雷山县银球茶叶公司技术人员对银球茶生产工艺不断完善,使银球茶在近十多年的技术改造中,以其叶芽嫩匀、汤色明亮、翠绿清香等特点,越来越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并多次荣获国家级表彰,1991年11月获国家专利,其专利号为91110631.6,1996年10月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定为全国食品行业名牌商品。2002年5月,银球茶在参加第四届国际名…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08,(11):I0006-I0007
任怀瑞健康茶(发明专利号:ZL200410085311.9),是任怀瑞先生总结并挖掘了历代先人对茶食用、药用、饮用,特别是在传统茶疗的基础上,结合自己26年的临床经验,不断学习,研究,实验而发明的一项专利产品——全新的健康茶疗(无毒副作用、无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平塘     
《当代贵州》2008,(13):F0002-F0002
甲茶风光 甲茶风景区:位于平塘县摆茹镇,属平舟河下游,面积45.1平方公里,海拔只有402米,景物景观20个,  相似文献   

18.
刘彦青  李悦 《当代贵州》2023,(25):12-13
<正>5月21日是国际茶日,茶的话题再一次受到关注。在茶叶传播的世界版图上,中国西南是最初始的原点,随着这种生命力极强的山茶科植物在不同的地域落地生根,也逐步在影响着各地的经济、习俗、饮食及文化,世界近30亿茶饮爱好者用不同的品饮方式诠释着茶叶之芳香。茶是“生活之词根”,茶叶既有农产品属性,更有文化属性。茶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碣滩茶,产于湖南省西部的沅陵县北溶乡境内,明清时代称它为“辰州碣滩茶”。茶园南临千里沅水中下游五强溪电站库容水面,北依起伏如涛的武陵山峦。这里气候温和,大雾弥漫,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适宜于茶叶生长。碣滩茶源远流长。相传,1200多年前唐景云一年(公元710年),唐睿宗李旦即位后,率群臣举行盛大宴会,欢迎内宫娘娘胡凤姣从家乡辰州沅陵胡家坪进京时,将凤姣娘娘从家乡带来的上乘土产碣滩茶赏赐给众大臣,文武百官举杯小饮,无不交口称赞。于是,碣滩被指令辟为茶园,把茶的上品封为贡茶。后来往来于长安的日本、印度…  相似文献   

20.
莫治江 《当代贵州》2009,(12):63-63
2009“贵州十大名茶”评选于6月3日在贵阳启动。此次活动旨在以“十大名茶”评选活动为契机,宣传贵州、推介贵州、提高黔茶知名度,整合品牌.做大、做强黔茶叶产业,同时提升贵州绿茶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是贵州实现名牌战略,打造茶叶强省的重要措施。据悉,2009“贵州十大名茶”评选将由各地经过筛选后报送,评选对象为茶叶公共品牌或主导品牌,有一定知名度、明显的市场优势和市场覆盖率。期间将开设网络投票渠道,并面向全国征集贵州十大名茶标志。评选活动将于7月28日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