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法制与经济》2005,(7):61-61
听说漂流刺激好玩,前些日子我们全家去某地漂流。上漂流筏时,公司没有向我们说明漂流的危险性和注意事项,三个人只发了一件救生衣。漂流中,绕一险滩时,筏子被浪所激,我女儿被激入水中。两名筏工一名下水急救,一名在筏上支撑筏保持平衡。结果筏工抢救无效,我女儿不幸遇难。事后得知下水筏工为公司的临时雇用人员。  相似文献   

2.
语言的分量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 “一对小夫妻平时经常吵架,女的每次都吵着要跳楼,这样的状况维持有半年多了。这一天,两人又摆开架势打起了嘴仗,女的竟然站在五楼的阳台上,一只手抓着窗框, 大半个身子悬在窗外,而丈夫则是铁青着脸坐在沙发上,对眼前的景象一副视而不见的样子。当闻讯赶来的警察耐心劝解女人下来时,男人张口说道:‘别信她的,也别管她,都跳  相似文献   

3.
她一直对母亲把一颗心都掏出来给父亲的活法,颇有微辞的。 她不怎么喜欢父亲,过半百的人了,还像个孩子似的任性顽固。脾气暴躁不说,对母亲讨好他做的一切事,向来都要横挑鼻子竖挑眼地发几句评论。每每母亲都温顺地站在一旁,洗耳恭听着,眼里,竟是含着笑的。  相似文献   

4.
一提起喝酒,我就常常想到两段顺口溜:"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商量;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我放心……""喝酒像喝汤,此人肯定在工商;喝酒不用劝,此人一定在法院;举杯一口干,此人一定在公安;八两都不醉,此人一定在国税……"  相似文献   

5.
话说"官市"     
一个像笑话一样的“故事”是:皖北一乡长硬逼着妻子,要她把靠养猪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3万元存款拿出来买官,并“承诺”加倍偿还。妻子舍不得,还数落丈夫是“头脑发热”。最后是那乡长文武相加才如愿以偿,乡党委书记的官位也终于如愿以偿地买到,并在半年后真的“奇迹”般地“连本  相似文献   

6.
小非 《江淮法治》2009,(20):13-15
漂流事故时有发生 漂流,曾是人类一种原始的涉水方式。最初起源于爱斯基摩人的皮船和中国的竹木筏,但那时候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存需要。漂流成为一项真正的户外运动,是在二战之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螳喜欢户外活动的人尝试着把退役的充气橡皮艇作为漂流工具,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水上漂流运动。  相似文献   

7.
金钱畅想曲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是一个对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金钱像一只万花筒,折射出纷纭复杂的人生,演绎着人们的不同价值取向和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8.
站在法庭被告席上的俞丽燕始终低 着头,对法庭提出的问题,她大半只回答“是”,并一再强调自己并没有要致“婷婷”于死地。她嘴中的这个亲昵的“婷婷”,就是她的好朋友、曾经的合作伙伴、此案的被害人。 据两人的朋友说,俞丽燕和姜婷婷曾经合作服装生意。后来姜婷婷“找了一个有  相似文献   

9.
晓磊 《检察风云》2006,(10):74-75
事件背景:“虐猫”事件一经曝光,即让舆论一片哗然。该事件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复旦大学研究生张某在半年内以帮忙收养小猫为由,通过网上从学校同学手中骗取和从宠物市场购买这两种渠道收集小猫近20只,对小猫进行残忍虐待,下落最终都不知所踪。当版友要探求这些小猫的下落,前往  相似文献   

10.
2009年4月8日8时,南昌、晴天,太阳早已从地平线升起,新的一天注定要成为张艳难忘的一段人生经历.出租屋内,23岁的张艳扎着马尾辫,穿着一件蓝色的牛仔外套,脸上绽放着微笑,她状告母校的案子在这一天就要开庭审理了,作为江西首起状告学校讨考试权的她在面对众多采访的记者时,显得既紧张又兴奋,"坦白地说,要告自己的母校我的思想负担很重","但是,不告我又不服气".  相似文献   

11.
指示,工作上好大喜功,浮在面上,落不到实处,这是一种庸俗的官僚主义作风。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坐得住、沉得下,扎扎实实实地工作,扎扎实实地解决问题。(二)正确处理3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有的领导同志对上级机关交办的事非...  相似文献   

12.
大海 《政府法制》2006,(20):30-32
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海归”打工仔,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像有钱人那样骄奢淫逸,他打3份工,包养了两名“二奶”。两名“二奶”的巨大开支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没日没夜地干活,在城市里东奔西走,舍不得买一份超过4块钱的盒饭……终于,在两个“二奶”的围困下,他的积蓄彻底耗尽,骗取工友的巨款后也无济于事。眼看“二奶”、“三奶”都要离他而去,他决定杀掉“二奶”,用“二奶”的钱养“三奶”……2006年6月,安徽省合肥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李明河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13.
王莹 《政府法制》2007,(23):9-10
倘若要选取一部反映转型中国法制现状的立法,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物权法,无疑是一个最具考察价值的样本。作为一部与民众财产权益息息相关的权利法典,也许没有一部法律像物权法这般经历了如此复杂变幻的博弈过程,也没有一部法律像物权法这般唤起了如此汹涌澎湃的维权热情。更耐人寻味的是,物权法自今年3月16日诞生后,在长达半年多的"实施准备期"内,屡遭难题,波澜四起。从举世瞩目的"最牛钉子户"事件到沸沸扬扬的"小产权房"风波,再到纠缠不清的小区物权纠纷,它们或揭开了未决的立法悬念,或触及了现实的物权"死结"。所有这一切,都以最直观的方式检测着物权法,也等待着法律更加及时、更为明晰的答案。对于已经正式实施的物权法而言,考验,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4.
清代《草堂书屋》里的一个故事:说有个知县,死后到阎王爷那里表功,称他在人世间如何清廉,每到一地只喝老百姓一杯清水。阎王爷笑了笑说:“如果因为只喝一杯水就是好官,我不如在县衙大堂上设一个木偶,岂不连水也不要喝了?你在世间没给老百姓办过实事,遇事总是绕着走,这样的‘清官’如何富民一方?”这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徽双轮集团总经理刘俊卿于1993年刚到“高炉”上任不久,便号召全厂展开了一场“好人是不是好干部”的大讨论上说的。他引用这样一个故事,目的就是要人们知道:既要努力地做事,又要清清白白地做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  相似文献   

15.
于佰春 《检察风云》2005,(21):64-65
轻信血本无归1992年,年逾花甲的刘惠民凭借自己在深港经商的资本和业绩,把目光投向黑龙江,这里正翻腾着灼人的边贸热浪。早期中俄边贸的理念是:有伙伴才有生意,有生意就能发财。刘惠民也和别人一样,忙着寻找俄罗斯伙伴。树大招风。听说刘惠民有较强的实力和货源,不少以介绍伙伴为业的经纪人找到了刘惠民,给他牵线搭桥。1993年夏天,经过几番接触,刘惠民与俄罗斯巴什基尔共和国布里巴依矿产局总经理依·米·扎衣那格布吉诺夫结识,成了相见恨晚的贸易伙伴。后来证明,此举打开的是一只“潘多拉魔盒”。刘惠民之所以轻信扎衣那格布吉诺夫,缘于他…  相似文献   

16.
黄莎 《方圆》2022,(6):20-23
最高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中心的大厅里,四部电话频繁响起.坐在大厅中央的案件流程管理处检察官助理施方方,一只手举着听筒,另一只手时而握笔记下关键要点,时而翻动手边的文件材料.无论事情有多么棘手,电话那头的语气多么急躁,她都让自己语速放缓,条理清晰地给予答复.  相似文献   

17.
她一直对母亲把一颗心都掏出来给父亲的活法,颇有微辞的. 她不怎么喜欢父亲,过半百的人了,还像个孩子似的任性顽固.脾气暴躁不说,对母亲讨好他做的一切事,向来都要横挑鼻子竖挑眼地发几句评论.  相似文献   

18.
沈洋 《中国审判》2020,(3):12-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來,有这样一支温暖而有担当的队伍:不畏严寒,不惧危险,一直守卫在抗“疫”一线.他们就是全国各地人民法院的干警。疫情面前,党员冲在最前沿;联防联控,志愿者走向一线。没有誓师会,没有请战书,唯有一只只普通的口罩和一张张群众熟悉的面扎。  相似文献   

19.
一鹤  慧丽 《检察风云》2008,(24):36-38
差10天就要结婚的独生儿子被扎了10多刀惨死,农村妇女梁建红却在法庭上哭着为杀死儿子的凶手求情,她的博大胸襟让法官、公诉人、辩护人以及杀人犯都潸然泪下.杀人嫌犯宋晓明当庭下跪连磕3个响头,高喊一声:"妈妈!您让我知道了这世界上还有亲情,我要卖血还债!我要给您养老送终!"……  相似文献   

20.
一只木桶是由多块木板箍成的,只要其中的任何一块木板断了一截,便无法盛满水,而且那块木板断截的位置,就成了这只木桶“整体水平”的水平线,这种现象,就称之为“木桶效应”。我们各个基层检察院就像这样一只“木桶”,也同样存在着类似的情况。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