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它解决的也不仅是生存的问题,更是发展的问题。文章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失地农民问题为例,提出了提升农民自身的就业意识;针对性开展创业指导,提升农民的创业理念;引导农民科学就业、科学生产;开展持续化、符合市场需求的就业培训服务;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就业信息平台等措施,以期望建构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的制约因素及其政策支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描述了我国失地农民就业的现状,指出了制约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如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就业重视不够,社会就业环境不利于失地农民就业,农村职业教育缺失、就业培训缺乏组织协调机制,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低、间接影响农民再就业等,并提出通过消除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制度缺陷、为失地农民就业和创业提供各种资金支持、积极拓宽到非农产业就业的渠道、搞好就业培训工作、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等措施来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如何保护务农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的合法权益,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保证农民安居乐业,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敏感话题。该文重点关注农民在部分或完全失去土地以后一段时期内的生存现状,将之与非失地农民的生存情况进行对比,重在分析农民因失地带来的收益以及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大型工程建设的不断加快,大量占用农民土地的现象变得日益严重。而企业改革及企业用工制度的市场化,使得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的渠道变少,货币化安置成了各地的自然选择。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偏低,农民难以持久生存,以及农民对征地安置方式和平调村民集体资产行为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式等的不满,农村土地纠纷已成为影响当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根据失地农民收益最大化行为和农民土地使用权赋予产权的实质内涵,首次提出了“产权置换”的失地补偿措施。本文认为,“多重产权置换”措施可以避免简单货币化安置所带来利益冲突,符合人本原则和和谐方针。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土地被征用后的农民既不同于城镇居民,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未来生活保障的根本途径,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建议:一、坚持多措并举,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就业安置办法,把就地安置、招工安置、投资入股安置、住房安置、划地安置和失地农民自谋职业等安置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给予税收减免和信贷扶持,帮助和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6.
在新常态下,我国农民的就业环境正面临根本性的转变,有两大因素促使这种转变的发生:一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经济结构的变动。在新时期,要破解我国失地农民的就业困境,就要准确把握就业环境变化趋势,集结政府、社会和农民个体自身的力量,积极寻求失地农民的就业出路。  相似文献   

7.
许韬 《前沿》2013,(3):89-90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农民失地后变为“四无”人员:种地无田、工作无岗、社保无份、就业无钱,进入城市后若无相应的社会保障权作为保障后盾,很容易出现生存危机甚至影响我国的改革进程,因此政府必须承担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责任,建立起失地农民的失地不失利、失业有保障“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甘肃农民失地问题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数量将不断增多,失地农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将日渐显现出来.本文对甘肃农民失地问题进行了凋查与分析,描述了欠发达地区甘肃农民失地状况,分析了失地农民就业、收入和消费情况,以及由农民失地引起的补偿标准问题、生计和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观念问题和政策执行偏差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农民失地问题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2004年农业和农村工作、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精神,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目标,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这个中心任务。福建省各地在当地政府统一部署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农村"一户一就业"活动。最近,福建省劳动保障省厅下发通知,在全省全面开展农村"一户一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活动。各地要把开展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低保户和失地农民"一户一就业"作为今年劳动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细化各项措施,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要将推进本地农村劳动力、低保户和失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成都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失地无业农民数量不断增加,统筹城乡就业,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成都市按照“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科学规划、产业带动、有效培训、政策扶助、配套服务”的总体思路,大力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和再就业,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就业的新路子。这条新路子的主要做法就是建立了六大机制,保证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失地有保障”。一是建立了促进充分就业的有效运行机制,提出了实现城乡充分就业的目标,具体指…  相似文献   

11.
李伟明 《前沿》2011,(24):20-22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建设用地需求大量增加,土地的征用规模越来越大,失地农民不断增加,在城区周边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拆迁农民整体安置社区。本研究以农民安置社区为研究对象,从政府行为及公共管理的角度展开研究,指出农民安置社区管理在做好户籍改革制度、完善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和就业制度、优化服务功能等工作后,最终可以走向在政府监督下的自治模式,使原来的"农民"成为真正的"市民",共享城市化成果。  相似文献   

12.
失地农民主体性的残缺及其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晓波 《岭南学刊》2010,(3):122-124,134
我国农地征收过程中失地农民主体性的残缺表现为农民自主性的失衡、能动性的失调、创造性的丧失。必须从树立服务理念、建立互动平台、赋予农民土地产权地位、健全社保体系、落实安置就业目标责任等方面重构失地农民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失地农民与就业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美之 《新东方》2007,(5):7-10
一、农民失地后的就业状况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是正常现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实际上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二次创业”战略的推进,苏州高新区在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坚持从开发和建设的实际出发,在着力优化区域投资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不断采取措施,完善就业服务,着力改善失地农民的就业环境,实行城乡统筹就业,取得了明显效果。截至2004年底,全区各类企业参保职工达到15.8万人。全区“3545”以下的48840名失地农民中,有40830人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了就业,占“3545”以下失地农民的84%。从去年开始,苏州高新区在全市率先改变城乡二元化的就业状况,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统一就业登记制度。取消了对农民…  相似文献   

15.
构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问题日益突现,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焦点。要充分认识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的重要性,逐步建立健全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机制,真正让农民分享到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现代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6.
由于城乡体制的长期壁垒和政策上的缺陷、土地征用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农民自身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等方面的不适应,使失地农民既失地又失业的现象变得普遍而又难于一下消除,成为城市化中新的弱势群体.女性农民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在这个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困难.本文以城市化速度较快的青岛市城阳区为例,分析失地女性农民就业出路问题,为提高解决失地女性就业中的性别敏感度提出理论性指导.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征收后,失地农民面临权益受损维护问题、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服务型政府是当代政府治理的基本模式,蕴含责任政府的服务特质,也是我国政府转型的重要价值目标。服务型政府应从实施建设性安置、加强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实施“政府主导型”的就业安置与促进就业创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及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等几方面,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实现服务责任型政府应尽之责。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少数民族农民逐渐失去其谋生的土地,进入城市寻求再就业,但在再就业过程中出现未能就业的比例较高、就业方式与途径较少且缺乏稳定性等问题。少数民族失地农民就业难主要是由于其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缺乏其他专业从业技能、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要妥善解决少数民族失地农民就业问题,需要提高其非农产业从业技能,挖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点促进其就地实现再就业,并为其再就业提供积极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9.
《前进》2008,(7):F0003-F0003
一是逐步建立健全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在旧村改造中为五村企业农民设立了养老保险基金。二是着力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开发区财政出资,免费开展农民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20.
要根本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切实实现失地农民以“土地换保障”。土地能否换回失地农民的保障就成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血浓于水,唇齿相依,须臾不可分割。然而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农民不断从土地上剥离出来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我们把实现小康的希望放在城市化的道路上时,城市化、工业化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掀开了波澜壮阔的新篇章。城镇的铺开,改变着土地上千百年来不变的生产方式,也剥离出一时间手足无措的农民。一个新的社会群体随之迅速扩大:失地农民。说是农民,他们已经没有土地;说不是农民,他们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