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法医遗传学研究领域,Y染色体遗传标记已成为常染色体的重要辅助遗传标记。由于Y染色体遗传标记的遗传特点和在不同群体中的差异,其单倍型的分布具有群体特异性。本研究对中国闽南地区汉族17个Y-STR基因座和单倍型频率的遗传多态性进行调查,旨在为人类遗传学、法医遗传学研究提供群体遗传学数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采用PAGIEF结合免疫固定法,调查了辽宁汉族群体(431人)ORM的分布,检出了ORM1型和ORM2型各8种表现型;对不同条件下的血痕标本进行检测,成功地检出了37℃保存2年血痕的ORM1型;首次由脑脊髓液中检出了ORM1型。ORM型的总鉴别机率为0.7043,是进行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的良好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3.
卡方检验和精确检验在HWE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几种不同数据处理方法卡方检验和精确检验在法医人类遗传标记群体遗传学研究Hardy-Wein鄄berg平衡检验中的应用。强调了精确检验在多等位基因标记系统,尤其是以VNTR、STR为代表的法医DNA分析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法医DNA分型经历了三代遗传标记的研究,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作为比较成熟的工具已被广泛运用于法医生物学鉴定中。进一步对人类基因组的探索,先后发现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等一系列遗传标记,而其中InDel作为新型的遗传标记,基本兼具各类遗传标记的优点,受到包括医学分子生物学和法医生物学在内各领域的广泛关注。本文就InDel的研究历史与相应的成果进行简单总结与回顾,以时间轴与研究目的为主要的分类指标,重点关注以多个InDel联合作为遗传标记的多重扩增系统(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在法医生物学及人类学研究中的进展,并对今后该领域研究的方向与暨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Kidd,Duffy,Diego与Kell血型是血型血清学和法医血清学上有重要意义的血型系统,是在父权试验中经常要进行检验的一些遗传标记系统。为了掌握各个系统的鉴别能力,以及能够在父权试验中对非父排除率和父权相对机会作出确切的估计,必须拥有各该系统的频率分布资料。有关这些系统分布,已有袁义达(1982)就华北汉族,赵桐茂与张工梁(1982)就上海汉族进行了调查,但东北地区尚无这方面的报道。本文就辽宁地区汉族这四种血型系统的分布进行  相似文献   

6.
正STR是当前法医DNA分析的主流遗传标记,具有较高的突变率,这虽然会影响法医分型判断和鉴定意见的准确性,但为群体遗传学提供了研究基础。因此,常染色体STR基因座被广泛运用于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本研究对云南回族人群17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进行调查,以期为法医学个体识别、亲权鉴定以及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法医DNA分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者按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遗传物质.DNA分型技术在法医物证鉴定中应用日益广泛,在各类重大 刑事案件的侦破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10多年,是法医学发展最快的时期,DNA分型技术跨了两大步: 1985年建立的第一代分型技术--DNA指纹,实现了物证鉴定从否定到认定的历史性转变;进入90年代,PCR(聚 合酶链反应)技术问世,可以在体外完成扩增复制靶DNA片段的全过程,是生命科学一项划世纪的进展.以PCR为 基础的第二代DNA分型技术在检测灵敏度上有重大突破,解决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困扰法医的微量、陈旧、腐败检材 鉴定的难题.DNA分型的高科技,以其无可争议的认定或否定的鉴定结论,为法庭提供确凿的证据,成为打击犯罪 的有力武器.从本期起,对<法医DNA分型>进行专题讲座,将分期介绍DNA多态性基本原理,DNA分型结论的 评估,法医DNA分型技术与方法,以及DNA分析技术展望等四个部分,以飨读者. 许多涉及人体伤害、死亡的刑事案件,法医常要对现场 遗留的血痕、精斑、毛发、骨骼等人体材料作出鉴定,分析 这类物证是来自被害人或罪犯,称为个人识别或同一性鉴定. 个人识别或同一性鉴定可以通过检测血型进行判断:血型不 同,可排除同一性;血型相同,则不排除同一性.血型如同 人的一种特殊标记,每一个人有独自的血型.血型严格按照 一定的遗传规律从亲代遗传给子代,故称血型是人类的一种 遗传标记.通过对遗传标记的检测分析,人类可分成若干类 型.这种现象叫作遗传学多态性.如按ABO血型分类,就有 A、B、AB和O等4类.多态性的产生原因,是基因座上的 碱基发生了点突变,形成等位基因.在DNA分子中,含有大 量的高多态性基因座及遗传标记,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直接 检测分析DNA遗传标记的型别,实现个人识别的目的.通过 分析亲代和子代的遗传标记作亲子鉴定,可以判断父母和孩 子是否亲生关系.对遗传学多态性和遗传标记的研究,为法 医学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二代测序平台对生物检材的微单倍型遗传标记进行检验,并探讨微单倍型遗传标记在法医物证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MHseq Typer47微单倍型试剂制备文库,MiSeq FGx平台进行测序,MHTyper微单倍型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47个微单倍型位点经二代测序全部检出,灵敏度达60 pg,1:19的混合样品可以准确拆分,法医物证检材的检验结果良好。结论 微单倍型遗传标记在法医物证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Zhang WJ  Zhou XP  Jia ZJ 《法医学杂志》2003,19(4):249-252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全面深入地了解个体和群体间基因组的变异或多态性已成为可能,并日益显示其重要性。X染色体遗传标记的遗传多态性较多地表现在短串联重复序列和单核苷酸的多态性。这类多态性有助于解释个体的表型差异、不同群体和个体对疾病,特别是对复杂疾病的易感性、以及对各种药物的耐受性和对环境因子的反应,因此受到临床及法医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收集了国内外X染色体遗传标记在临床疾病诊断及法医DNA工作者实践中的研究和应用资料,汇总报道了X染色体遗传标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第三讲 法医DNA分型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医DNA分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分析人类遗传标记 ,进行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 80年代以来 ,法医DNA分型技术跨越了两大步 ,第一代分型是以DNA分子杂交为核心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 ;第二代是以聚合酶链反应 (PCR)为基础衍生出的各种DNA标记分析技术。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早年Jeffreys建立的DNA指纹技术本质是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 ,技术核心是DNA分子杂交。DNA指纹图谱的特异性取决于 2个因素 :一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特异性 ;二是探针特异性。RFLP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血清类粘蛋白、α1-抗胰蛋白酶、α2-HS-糖蛋白和型特异性成份等四种遗传标记同步等电聚焦免疫酶放大分型方法。累计个人识别机率为0.9878,非父排除率为0.6648,是国内外已报道同步电泳分型方法中鉴别能力最高的。本法可对稀释度为1/100的血清进行分型。对于室温保存四周的血痕盯全部正确分型。除Pi外,ORM、AHSG和GC三种遗传标记至少在24周之内皆可正确分型。  相似文献   

12.
SNPs多态性及其法医学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在不断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的同时 ,也在对自身生命密码进行着不断的解读。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深入 ,一代又一代遗传标记相继开发 ,法医物证检验技术也掀起一次又一次的革命。第一代遗传标记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 ,RFLP) ,建立于 70年代后期 ,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各种形式的序列水平上的DNA多态性 ,包括单碱基改变、插入 /缺失突变、长度重复多态性等 ,检测手段主要是Southern杂交。此方法检测成本昂贵 ,耗时费力。第二代遗传标记是用PC…  相似文献   

13.
法医物证学DNA检验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是法医物证学检验的主要内容,用于法医物证学的检验方法一般有两类:法医血清学检验和法医分子生物学检验。前者包括血清学、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可用于红细胞血型(ABO、MN、Rh等)、红细胞酶型(PGMI、GLOI、DNaseI等)、血清蛋白型(HP、Gc、Pi等)和白细胞抗原(HLA)的检测。这些遗传学标志为蛋白质(包括糖蛋白)或多肽,容易失活而导致检材得不到理想的检验结果。此外,这些遗传标志均为基因编码的产物,多态信息含量(PIC)有限,不能反映DNA编码区的多态性,且这些遗传标志存在生理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医学会物证专业委员会法医DNA分析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法医学会法医物证学专业委员会与国际法医遗传学会中文专委会于2006年10月在成都召开学术会议。我们的讨论强调有必要将国际法医遗传学会的信息及时传递到中国。因此,按照国际法医遗传学会的指南,我们推荐混合斑分析,法医DNA数据库及新遗传标记选择标准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际法医遗传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Forensic Genetics,简称ISFG)是旨在促进法医遗传标记分析研究的国际科学组织。成立于1968年,现有来自61个国家971名会员。每两年召开一次代表国际科学研究前沿水平的国际会议。国际法医遗传学会的专委会(Working Group,简称WG)不仅  相似文献   

16.
DNA遗传标记在法医遗传学的应用及研究中一直占主导地位,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DNA甲基化和RNA等越来越多类型的遗传标记被应用于法医遗传学研究中.RNA作为个体遗传信息表达必不可少的重要桥梁,由于其本身具有组织特异性和时序性等多种特性,使其拥有独特的应用价值.近年来,众多学者尝试将其应用于法医学研究的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7.
X染色体遗传标记在法医学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因其独特的结构和遗传特征而被应用于复杂亲缘鉴定。目前应用于法医遗传学领域的有超过50个高度多态性X-STRs,筛选到高度多态性的X-SNPs和X-Indels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且X染色体特异性遗传标记对复杂疾病的易感性也受到了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就X染色体遗传标记在法医学及临床医学上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基因工程抗体使抗体的研制发展列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抗体是法医血清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医血清学领域开展基因工程抗体的研制工作,将会使法医血清学甚至法庭科学发生意义深远的变化。本文就基因工程抗体研制的原理和方法作一介绍,对有关工作进行扼要说明,并阐述它对法医血清学的意义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Zhao SM  Zhang SH  Li CT 《法医学杂志》2010,26(5):343-8, 356
目的采用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多态性遗传标记,建立一种可用于中国汉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5个主要民族法医DNA鉴定的多重PCR系统。方法采用人类基因组浏览器和dbSNP数据库筛选具有高度遗传多态性的人类常染色体InDel标记,采用Primer 3软件设计多重PCR引物,通过复合荧光标记系统建立多重PCR扩增体系,采用该体系对汉、回、维、蒙、藏5个民族进行多态性调查。结果成功建立了一个包含30个InDel位点和Amelogenin性别鉴定位点的复合荧光多重PCR扩增体系,命名为InDel_typer30。多态性调查显示这30个InDel位点在上述5个主要民族中均呈高度遗传多态性,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64、0.460、0.453、0.466和0.469,平均个人识别率分别为:0.595、0.585、0.586、0.589和0.595。该系统在5个民族中的累积个人识别率(CDP)均达到0.999999999996以上。结论 InDel_typer30是一种适用于中国汉、回、维、蒙、藏5个主要民族的法医DNA鉴定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医学会法医物证学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06年召开中国法医学会法医物证学学术交流会,这是近年来法医物证学科最大规模的学术交流会。是对法医物证学科科研、办案、教学以及管理等各个方面取得的成果的检验和展示,也是进行学科内及与相关学科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会议主题:法医DNA分析的新挑战会议组织者:中国法医学会法医物证学专业委员会;国际法庭遗传学会中文工作组(CSWG of ISFG)会议时间:2006年10月至12月间。会议地点:另行通知。会议交流论文的主要内容:(1)新遗传标记与新检测技术;(2)个人识别与亲子鉴定案件特殊的DNA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