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潮》1986,(12)
一九八六年三月十二日下午,胡耀邦同志就如何搞好电影“三大战役”、“巍巍昆仑”的创作发表了重要谈话。他说: 我为什么要提倡创作反映“三大战役”的电影片呢?我是从这几方面考虑的:不管毛主席有多大错误,但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对我们这个民族的功绩,那是非常伟大的。而毛主席的功绩,从事业上讲主要表现在解放战争,他最光辉的一段就是解放战争的三年半。毛主席理论上的成就当然是延安时期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  相似文献   

2.
生命铸丰碑     
杨东付校长就这样走了,走得这样匆忙,他才41岁啊,正是如日中天的黄金时期,他带着对师生无比的牵挂,带着对事业强烈的热爱,带着对人生无限的眷恋,因突发脑溢血,倒在了他奋斗了22年的讲台上。“为祖国为人民茹苦含辛半世功劳培后代,爱学生爱教育鞠躬尽瘁满门桃李写千秋”,这副挽联写尽他敬业的一生,奉献的一生,自律的一生。3月9日,中共长沙县委追授杨东付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号召全县共产党员向他学习。湖南省副省长许云昭批示:“东付同志走了,这是农村教育的一个损失,但他无限忠于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  相似文献   

3.
(一)邓小平同志对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必要性作过一系列的论述。他指出:“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20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首先,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20年来,我国国内年生产总产值(1997年)达到9020亿美元,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七位;20年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9.8%。①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就可以用更多…  相似文献   

4.
王成 《廉政瞭望》2007,(3):40-41
他不远万里,从美国来到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义务支教;他曾多次要求其就职学校降低他的工资,认为月薪几百元就够养家糊口,结婚却舍不得买一张双人床;他的办公室挂着一面五星红旗,他的心愿是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中国的教育事业;当有人说他是“洋雷锋”时,他说:“我只是丁大卫,很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人才理论 ,肯定了人才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提出了“关键在人”的科学论断 ,反复阐明事业的核心问题是人才 ,并指出 :“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 ,没有大批人才 ,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 ,“人才不断涌现 ,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他站在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 ,要求全党大胆解放思想 ,真正转变观念 ,切实解决好识人用人问题。1988年 ,他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进一步强调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 ,深刻地指出了科技人才的重要作…  相似文献   

6.
在川北苍溪这片神奇瑰丽的土地上,曾孕育出了许多优秀儿女,韩宗怀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实实在在办事,勤勤恳恳为民,使苍溪劳动局这支“劳动之花”开遍川北,红遍天府。 谱写劳动歌 作为劳动局长,他想得最多的就是为劳动事业办实事、创实绩。他最爱讲的一句话就是:“人活着就意味着得失、取舍,就意味着牺牲与奉献。”他是这样承诺的,也是这样兑现的。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黔东南州工商局办公大楼或职工宿舍区时,总是常见一位起早贪黑地忙碌工作的人。他就是“10年一片痴情献给工商事业”的苗族共产党员、勤杂工潘昌明。1988年,18岁的潘昌明被聘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工商行政管理局勤杂工。他先后从事锅炉工、招待所工作员、单位治安员、办公大楼管理员、水电维修工等勤杂工作,10年来,不为名,不图利,一心仆在工作上,将一片痴情献给工商事业。为搞好本职工作,他严格要求自己,立志做到“一心”、“二早”、“三晚”、“三满意”、“三放心”。“一心”即一心一意为工商事业作贡献;“二早”即早…  相似文献   

8.
《党的建设》2018,(7):10-11
他曾带头赤脚站在冰中修筑淤地坝,他曾带领干部两天接待逾700位来访群众,当场拍板、限期解决近200件问题.他说:“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 他禁止亲朋好友打他的旗号办任何事,自己考察调研常常住普通房、吃家常菜.他说:“党内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 他亲上火线主导改革,砸开了一个个以前不敢想、不敢碰、不敢啃的“硬骨头”.他说,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9.
21年前,他响应党支援西部的号召从胶东来到农七师一二九团支教。靠博学与汗水,1993年,他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0年,他又被自治区教委授予“自治区特级教师”殊荣。作为全师惟一享受政府津贴的教育工作者,他说:“我为自己能有机会为团场的教育事业尽力而自豪。”他就是农七师一二九团五五中学副校长、高中部化学教师王春志。认真,是王春志工作的一贯作风。无论是对自己的教学,还是对学校的管理工作,他总是尽可能做到最好。他始终对工作抱着一个信条:让自己终生无憾,让学生忆昔无悔。长期的教学使他积劳成疾,高血压引发眼底出血…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轮渡公司船长、共产党员魏又明从1979年当上轮渡水手开始,就决心献身轮渡事业。水手工艺有近百种,比如缆绳一般20公斤重,甩绳子得会用“巧劲儿”,“水手结”的打法也有上百种等等。他主动向老师傅请教,刻苦练习。多年的磨砺与积累,使他在1996年当上了“武汉市青年文明号”轮渡2号的船长。而这一年,刚上任的他又面临着轮渡公司的第一次“大分流”。随着轮渡客流急剧下降,部分船员将被分流到市公交公司。那时公交车司机的月薪比船长高出许多,大部分人都走了,魏又明却选择了留下。他说:“我喜欢开船,而且我相信武汉轮渡是不会消亡的!”20…  相似文献   

11.
曾三逸事     
原国家档案局局长、中顾委委员曾三同志,走完85年光辉历程,于1990年11月18日在北京逝世。党中央举行隆重的追悼仪式,对他的一生给予高度评价,称他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先驱,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开拓者和杰出领导人。”在他的家乡益阳,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着这  相似文献   

12.
“我是学农的,我的事业在大地。”当风华正茂的郑树明1984年7月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时,他谢绝了母校要他留校的好意,毅然来到双流县工作,干他的“大地”事业。在团县委、县科技局工作的18年中,他始终为大地上的农民们着想,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成  相似文献   

13.
安徽家乡的碧水给了他先天的灵气,”一汽”事业的恢弘给了他后天的气魄。耿昭杰披一身红尘走进我们的视野,他的名字同一个宏大的企业连在了一起。 青年的耿昭杰是幸运的。1954年他刚刚跨出哈工大的校门,就奔赴正在建设中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汇入了中国汽车工业第一代创业者的大军。 中年的耿昭杰也是幸运的。1985年他当上了“一汽”的第六任厂长,改革开放就为他搭起了前任们所不曾拥有的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14.
党员干部应该有追求,但这种追求,不是追求自己的虚名私利,而应该追求的是党和人民的事业,这是由党员干部的角色所决定的。当一个人追求的是党和人民的事业的时候,他就会视虚名私利为浮云,他的关注点就只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上。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个人的功名利禄不值一提,也根本不提,甚至是本应该得到的功名利禄,他也会“让衔又让位”。比如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罗荣桓。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人才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认识论把握了历史运动的客观规律,认为历史的主体是人民。因而在价值观的体系中,人民是价值主体,也是评价主体。邓小平人才观和价值取向,就定位在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这一点上。他始终一贯地认为,作为人才来选拔和任用的人,一定要“为人民造福”。他说:“用人的政治标准是什么?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积极贡献,这就是主要的政治标准。”(《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1页)这里讲的“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归根到底还是为人民造福。 邓小平同志在这里把“为人民造福”称为用人的政治标准,同时这也是评价人生的价值标准。他说:“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  相似文献   

16.
十五大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探索、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是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共同纲领而艰苦奋斗的基石。没有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就没有凝聚力,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邓小平说:“现在中国提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他还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的艰苦  相似文献   

17.
1 1935年6月,成思危出生在湖南湘乡,父亲成舍我是我国报业杰出的开拓者之一。他是成家五姐弟中唯一的男孩,“自强、独立、民主”的家训,使他从小就有了“男儿当自强”的意识,父亲给他取名为“思危”,就是想要他居安思危,不要忘记一个男儿的责任,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两岁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父亲任社长的《立报》由于坚持抗日立场,被迫于1937年11月25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军事家”这一称号,对他而言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邓小平晚年曾多次强调,自己“是一个军人”、“真正的专业是打仗”o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并担任红7军、红8军总政委,后来又担任刘邓大军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等职,在创建人民军队、指挥对敌作战、参与战略决策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955年授衔时,最初的方案中邓小平是元帅的人选之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对此,中共中央有如是评价:“邓小平同志的军事生涯,在他光辉一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中央军委主席,他为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19.
贺霓虹  韩双亮 《湘潮》2008,(4):46-47
在伟人故里韶山,有这样一位特殊的“村官”:1997年、2002年、2007年连续三次当选为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他,就是韶山市韶山村党总支书记毛雨时。这位土生土长的韶山村人,从1983年开始担任村委会主任、村党总支书记以来,就立足伟人故里,发挥特有的优势,带领村民发展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使韶山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得以蓬勃发展。他先后获得“湖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明星小康村模范带头人”和“全国优秀村主任”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0.
姬建民 《前线》2011,(3):54-54
郭明义说过,“一个共产党员,要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任何理由!”他还说,“如果想那么多,就什么也做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