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情:那坡县平孟镇农民李某贪图小利,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结果他人未出国界自己却进了牢房。3月30日,那坡县人民法院以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判处李某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罗文注等5名外国人也受到了我国相关法律的处罚。  相似文献   

2.
邱有全  金梅 《人大论坛》2010,(10):27-27
笔者检索发现,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及《刑法修正案(一)》至《刑法修正案(七)》确定的448种罪名中,有6种罪名含有“他人”一词,即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刑法第321条)、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刑法第318条)、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刑法第353条第1款)、强迫他人吸毒罪(刑法353条第2款)、容留他人吸毒罪(刑法354条)、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罪(刑法第363条第二款)。  相似文献   

3.
偷渡是一种涉及全球的非法移民现象,其严重地扰乱了正常的国际交往规则和移民秩序,损害了国家主权、社会稳定和法制尊严,往往也会危及个人生命财产。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公民偷越国(边)境犯罪的现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及惩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付静  马坤鹏 《人民公安》2022,(23):12-14
<正>为巩固深化集中打击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专项斗争成果,今年以来,公安部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严厉打击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獴猎”行动—2022,由国家移民管理局牵头,公安部有关业务局密切配合,联合中国海警局等有关部门,统筹指导31个省区市公安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33个边检总站以及各地海警部门深入开展专项打击行动,重点发起“五大战役”。  相似文献   

5.
常明胜 《公安研究》2012,(9):47-51,72
摘要现行《刑法》中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规定的立法背景主要是为了遏制我国公民偷渡潮,打击弄虚作假骗取出境证件,提供伪造、变造出入境证件以及出售出入境证件等犯罪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由非法移民输出国变为既是非法移民输出国又是非法移民输入国,使得目前《刑法》中关于妨害国(边)境管理秩序犯罪的几类犯罪规定,从犯罪构成到犯罪种类等方面都与司法实践存在不适应,需要从立法上修改《刑法》中关于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的相关条款。  相似文献   

6.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各位委员: 我受委员长会议委托,作关于《严惩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的补充规定(草案)》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的补充规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1994年3月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1994年3月5日  相似文献   

8.
组织运送他人从开放口岸偷渡是指外国或中国的“蛇头”组织运送持有伪造护照或签证的人员偷越国境的行为。其特点是企图让持无效证件的人员在“合法”形式的掩盖下蒙混出境,并且组织者是以牟取暴利为目的,它区别于组织运送无任何身份证件的人员从陆路边境或海上偷渡的案件。组织运送他人从开放口岸偷渡案件违反了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严重妨害了国境管理秩序,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声誉。  相似文献   

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关于严惩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的补充规定(草案)》进行了初步审议。会后,法律委员会和法制工作委员会将草案印发到有关的省、自治区和中央有关部门,并邀请中央有关部门和法律专家痤谈,进一步征  相似文献   

10.
本次会议于3月2日下午、3日上午对严惩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的补充规定(草案修改稿)和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草案修改稿)分组进行了审议。委员们认为这两个草案吸收了常委会委员和地方、部门、专家的意见,基本是成熟的,建议本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有关人体器官买卖的危害行为日益猖獗,严重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基于此,刑法修正案(八)第37条明确规定了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刑法》第234条把组织出卖人体器官行为作为刑事犯罪进行打击。文章通过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分析了本罪的构成,即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和国家器官移植医疗管理秩序;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因此,司法实践中准确把握本罪与它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本刊自1999年第一期在“笔谈”栏目开辟“国家安全学理论探讨”专题以来,两年发表了讨论文章28篇,涉及有关国家安全的若干理论概念以及国家主权、领土、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外交、文化、金融、信息、生态、保密、民族、国民和国家首脑安全、有组织犯罪等领域与国家安全有关的问题,还发表了国家安全学分支学科国家安全法学、国家安全行政管理学等内容的文章。在专题讨论即将结束之际特邀请桑格森同志撰写《国家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一文,作为讨论的结束。  相似文献   

13.
为维护良好的出入境秩序,遏制非法出入境中介活动,公安部、外交部、教育部等七部门日前决定,从3月25日起,在全国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清理整顿非法出入境中介活动的“春雷行动”。当前,非法出入境中介活动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一些单位和个人利用群众急于出国出境赚钱的心理,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大量编造、倒卖虚假证明材料,有的甚至与非法移民团伙勾结,变造、伪造、倒卖护照、签证等各类出入境证件,从事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的违法犯罪活动。此次开展的“春雷行动”将对从事出国定居、自费留学、境外就业、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一年,法律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立法工作的精神,紧紧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努力完成立法任务。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安排,1994年法律委员会共召开了60多次委员会议,先后审议并提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预算法、对外贸易法、国家赔偿法、劳动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仲裁法、审计法、广告法、母婴保健法、监狱法以及关于严惩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的补充规定、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  相似文献   

15.
李金 《公安教育》2002,(2):29-32
近年来,带有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以下简称“带黑犯罪”),在吉林省发展日趋严重,对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已构成威胁,因此对这类犯罪的打击和防范,已成为目前刑事侦查工作的重点。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是指组织团伙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犯罪。在实施新刑法的同时,要求我们必须分析和研究这类犯罪成因和对策,为有效地打击犯罪做好工作。一、“带黑犯罪”形成的主要原因(一)不良文化的传播、封建帮派意识的滋生是产生“带黑犯罪”的思想基础。文化、意识形态对于犯罪有着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预防和遏制犯罪作用一面,又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海上犯罪的主要特点:1.走私犯罪是最常见的犯罪类型,其次有妨害国(边)境管理的犯罪,海上抢劫和海盗犯罪、海上盗窃;2.犯罪具有群体性;3.犯罪的主体以青壮年男性为主;4.犯罪活动地域广阔,流动性、预谋性和环节性强;5.多为跨国跨境犯罪。海上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原则:海陆一体化,快速反应,法制原则,警企民共同参与。海上治安防控体系构成要素:精良的海上治安管理队伍,高效的专门工作,群众参与配合,法制建设保障,横向协作配合,国际合作互助。  相似文献   

17.
张栋磊 《公安研究》2014,(10):33-39
在我国公安管理领域,正有意无意地运用“第三方义务”制度解决现存问题,主要集中在治安管理、公共交通安全管理、出入境管理等方面。公安反恐立法引入“第三方义务”制度,具有调动私人主体参与反恐,提高反恐工作效率,实现依法反恐的价值,这些价值的存在使“第三方义务”制度在身份信息、国(边)境、金融、网络等公安反恐立法领域,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但“第三方义务”制度不能恣意设定,必须考量是否符合“比例原则”、“第三方义务”主体是否适格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8.
《半月谈》2002,(3):25-27
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一大公害,对国际社会的和平、安全与秩序构成了巨大威胁。 长期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境内外的“东突”势力为实现建立所谓“东突厥斯坦国”的目的,策划、组织了发生在中国新疆和有关国家的一系列爆炸、暗杀、纵火、投毒、袭击等恐怖暴力事件,严重危害了中国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并对有关国家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了威肋。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充分认清“东突”恐怖努力的本质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危害,本刊特编发了这篇关于“东突”问题的问答。  相似文献   

19.
值得警惕的是,直接危害金融的犯罪有增无减,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家的金融安全。犯罪分子在货币资金的融通过程中,以获取非法利润为目的,违反金融管理法规,非法从事金融活动,破坏金融秩序。这种犯罪直接针对金融的犯罪与经济犯罪在逻辑上是种属关系,因而智能性、贪婪性、隐蔽性是该类犯罪的一般特征。这类犯罪行为对金融秩序的破坏,不仅体现在对银行资金的安全的损害,而且还会破坏经济社会赖以生存的诚实信用原则及彼此间的信任,甚至动摇制度的根基,引发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除了具有经济犯罪的一般特征之外,危害金融犯罪还有自己的特点。北京市…  相似文献   

20.
徐兴志 《当代广西》2014,(12):46-46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央《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精神,贵港市平南县在全县范围内对国家工作人员本人及其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情况进行了摸底排查,并结合科级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进行核实、备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