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教学内容分析1.链接课标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二)承担社会责任",目标之一为: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内容标准的2.2为:"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这既是与正义相关内容的教材编写依据,也是我们教学的根本依据。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李海青 《岭南学刊》2009,(2):97-101
正义制度的有效实施保障所有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权利意识被充分唤起、责任义务观念逐渐内化,公民必然形成维护权利、履行义务、切实按规范行事的普遍的正义感。这样一种正义感的培育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公民德性基础,对于社会的稳定、有序与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义的道德心理学基础是由于人们对自身或他人遭受不公待遇下的反应性态度的产物,其本质根源在于道德心理产生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交互性、利益相关性、情感共通性。关系交互性和利益相关性是正义感产生的刚性因素,而情感共同性则是正义感产生的柔性因素,只有将道义与功利结合起来、将刚性与柔性因素结合起来才能保持人们对正义的敏感性,才能使社会正义具有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从而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众多价值诉求中,高频率、强聚焦的诉求首推正义。道之所在,义之所在;理之所在,义之所在。正义附丽在真善美之中,站在假恶丑对立面,积极干预社会生活。除了一些无关痛痒,无伤大雅的事情,整个社会都在正义观照之下,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件事能够逃避正义的裁决。被正义激励的情感是正义感。这是一种壮怀激烈的情绪,足以使人格从感情到理智得到整体升华。特别在正义感冲动的时候,往往驱使人舍生忘死,慷慨赴义,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内容粤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制度规则意识,自觉遵守正义的制度规则,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知识目标:了解社会生活需要制度规则,正义的制度规则保障社会合作的公平性,理解遵守正义的制度规则的重要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身边发生的案例和创设的情境,学会辨别  相似文献   

6.
社会正义的政治性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仲崇盛 《思想战线》2006,32(4):27-31
正义实际上就是社会正义,社会正义是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社会正义是人们把握政治和道德问题形成的综合性观念,以维持社会存在发展的秩序为根本内容和目的,是制度和个人应该遵循的统一的行为原则,其实现依赖政治运作即国家和政府的作为,因此社会正义具有政治性,国家和政府负有实现社会正义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正>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如果我们的社会从业人员,都具有良好的道德形象,严格职业操守,自觉维护社会的公正和正义,那么他们在进行社会道德教化等方面就能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对进步提升海南的国际形象是大促进。道德教化是指社会有意识地将社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等,通过定的形式和途径向人们传授,寻求广泛、普遍的认同,以培养道德主体"应然"的道德选择能力和优良的道德品质。那些被普遍认同的基本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已通过立法成为法律规范。任何条法律规则的背后都蕴含着道德因素,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并论证了正义的两个原则,其本质在于通过社会制度安排,最大限度地缩小社会贫富差别,建立制度合法化和道德正当化的普遍有效的社会福利体系。尽管很少有人同意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全部内容,但它对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弗雷泽塑造了世界政治空间的"反思的正义"理论。其原创性的理论探索凸显三个特质:"地位模式"取代"身份模式"致力于对制度化伤害的制度化矫正;构建规范一元论与多维社会存在论结合的社会正义理论;超越规范与反规范话语界限,形成兼具开放性与稳定性的新话语形式,为研究全球化背景下正义问题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陈立平  李滨 《湖湘论坛》2007,20(2):53-56
康有为对社会正义做了深刻而丰富的阐述.他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使得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封建正统思想的范围,表现出一种鲜明的现代色彩.探讨康有为社会正义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中国也不无现实的借鉴意义.本文尝试从康有为的"社会结构正义观"、"经济正义观"和"政治正义观"三个方面对其社会正义思想做一粗线条的勾勒和描述.  相似文献   

11.
张爱宁 《人权》2008,(1):45-47
权力制衡是法治秩序形成和存在的制度性架构,是法治形成和存在的直接条件。①律师职业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产物,是为了束缚国家权力,促使掌握公权力的人正当行使权力,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而设计的。律师的执业权利,是社会平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国家所普遍认可的一种权利形态,其实质是公民个人权利的延伸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②因此,保障律师的执业权利就是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思想的历史进程中,从柏拉图的国家正义理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的既定平等关系,到卢梭、康德的自然法学说和"社会契约论",再到罗尔斯的正义论,关于正义的理论得到了深远的发展,并形成了现代西方社会新的"公平正义"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以德治国"的实质是"社会正义"亟待生成和确立的问题.正义是道德的基础,没有正义基础就难以重建道德.所以,当今中国"以德治国"的关键就是确立社会正义原则,并以此建构社会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内涵与四个规定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共中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正确把握和谐社会的内涵,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成员普遍得到尊重的社会,是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日益得到实现的社会,是各种社会矛盾日益趋于缓和的社会,是社会成员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社会正义是当代中国诸领域之最高的德性价值新话语。当代中国社会正义观的建构,必须先行明确使"正义"作为一个问题——非正义性现实的症结、难点、实质所在。从根本上讲,中国社会的正义难题,在于没有形成一种有完善而有力的社会"公共价值"体系,以此来应对、规约日益膨胀的私欲对于社会公共财富的侵占和不断的"合法化"要求。在现代政治哲学视域内,我们需要探寻一种由准"富裕社会"到"美好社会"的价值通道,以此化解"财富"与"正义信仰"之间的严重的冲突,从而切实回归公共价值实现的真实目标——中国民众之普遍而真实的福祉。从制度安排上讲,则要立足现代政府之实施正义能力形成的角度,从"权力政治"形态走向"权利政治",体现现代人本政治的公共性旨趣;从社会治理理念上讲,是遵循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以"共同富裕"、"改革成果人民共享"等理念,紧紧抓住当代中国社会正义问题的根本性症结——财富分配问题,做出属于中国学者自己的智识性贡献。  相似文献   

16.
王建明 《思想战线》2008,34(3):47-52
西方生态政治哲学的两大主流派别"红色绿党"与"绿色绿党"具有各具特色的正义新思维."绿色绿党"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社会正义现,主张后现代视阈的"生态正义"至上论."红色绿党"坚持现代主义的"社会正义"至上观,强调人类生态行为的评判须以"社会正义"原则为标准.在交往实践观的视野中,生态正义与社会正义本质是舍一的,红绿双方的正义观须在"主体-客体-主体"的理论框架中予以整合与超越.  相似文献   

17.
田翠琴 《学习与实践》2007,(11):133-142
正义是社会的一种基本价值观念与准则。正义表现在正义理念、基本制度安排和具体政策制定三个层面。与此对应,正义研究也应该分为理念、制度和政策三个层面。正义与公平、平等,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概念。正义的核心是公平,公平、平等皆归属于正义。西方早期的正义理论有许多合理因素和借鉴价值,马克思则将正义观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科学的正义理论。中国领导人对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与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时期公平正义建设的新内容与框架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18.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古罗马法学家塞尔苏斯认为:法律是善良公正之术。司法是对法律的适用,当社会普遍的正义受到阻碍时,司法机关作为正义的最后捍卫者,使正义得以挽救。如果没有司法公正,社会公正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9.
孙莹 《求索》2014,(8):77-80
约翰·罗尔斯后期的道德哲学中最著名的理念之一,即为"重叠共识"理念。"重叠共识"理念是否能够实现,决定了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的核心问题——现代自由民主立宪的社会的持久稳定统一问题能否最终得到解决。由于认识到现代民主社会的多元主义特征,罗尔斯从《正义论》中假设一种普遍的完备性的正义观念转向了在《政治自由主义》中构建一个特定的政治领域的正义观念。罗尔斯认为,持有各种不同且不可通约的完备性学说的自由而平等的公民,在单一的政治正义观念上达成的"重叠共识",将可以成为现代民主社会的合法性基础。由此可知,探讨"重叠共识"的可能实现与否是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转向成功与否的关键点,也是罗尔斯政治哲学的现实关注如何实现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20.
自由原则和平等原则是罗尔斯提出的普遍正义原则 ,这是罗尔斯对工业文明后资本主义非正义现实深刻反思的结果。罗尔斯认为 ,就像真理是思想的首要价值一样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一旦社会制度是正义的 ,许多社会问题就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罗尔斯对普遍正义原则的论证既吸收了分析哲学的成果 ,又继承和发展了康德逻辑建构主义和传统契约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