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李敬臣 《半月谈》2003,(17):20-23
9月2日,本刊记者独家采访了新近担任外交学院院长的中国资深外交家吴建民。现年64岁的吴建民1991年至1994年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从1994年至2003年的近10年时间里,吴建民历任中国驻荷兰特命全权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常驻代表和特命全权大使、中国驻法国特命全权大使。在采访中,吴建民从外交家特有的视角归纳了中国外交的新特点并展望了中国外交的前景。他还透露了一些此前从未见诸报端而鲜为人知的外交内幕。  相似文献   

2.
正黎庶昌的外交自成风格,被称为"文化外交",即以文化为纽带,通过深切体察驻在国情况,了解驻在国的文化。2014年是又一个甲午年,中日甲午战争迎来两甲子的120周年。此时此刻让人不免回忆起那段曲折苦涩的历史,也让我忆起我国清末外交家黎庶昌先生。他曾经两任清朝驻日大使,是一位外交风格独特、文采斐然的外交家,为清朝对日外交作出重大贡献。两赴日本就任清廷驻日大臣黎庶昌是贵州遵义县东乡禹门  相似文献   

3.
资讯     
《小康》2004,(10)
王毅9月10日,王毅 抵达东京履任。日本媒体认为中 国派遣现任副外长担任驻日大使, 表明中国政府对日本外交的重视。 而中国媒体却期待有"日本通"之 称、又长期主管亚洲事务的王毅 这次"临危受命",能够以高超的 外交技巧,结束中日两国摩擦不 断、首脑互访中断的僵局。  相似文献   

4.
美大部 《友声》2023,(1):1-2
应美国中国人民友好协会、福特基金会、亚洲基金会邀请,2月13日至15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率团访问纽约,先后出席9场座谈会、1场集体餐叙和1次视频会见,向美方各界人士积极宣介中共二十大精神和中国最新发展成就,共同探讨如何发挥民间外交作用为两国关系尽快回稳向好贡献力量。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出席重要会谈会见活动,驻美使馆公使衔参赞周政、驻纽约总领馆副总领事李仕鹏等全程陪同。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在外交战线上工作了十年,先后担任四年驻苏大使、五年多的外交部第一副部长职务。张闻天以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和丰富的留苏经验,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封锁的外交困境,不断开拓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审时度势,开拓创新,不仅奠定了我国外交事业的诸多基础,并在坚定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了新中国的和平外交思想,为开创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温馨 《台声》2019,(15)
<正>8月1日,对于斐济勒令台湾驻斐机构更名一事,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方对斐济政府根据一个中国原则处理涉台问题表示高度肯定和赞赏。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据了解,斐济政府近日勒令台湾当局驻斐"商务代表团"更名为"台北驻斐济商务办事处",摘除含有原名称的铭牌,并没收其使用的外交车牌。截至目前,台湾所有非"邦交国"的"驻馆"名称中都没有"中华民国"或"台湾"的字眼了。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华春莹说:"我认为斐济政府做了一件非常正确的事。中方对斐济政府根据一个中国原则处理涉台问题表示高度肯定和赞赏。这再次充分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  相似文献   

7.
1930年10月1日,中国收回了被英国强行租借了32年之久的威海卫。是日,中英收交威海卫典礼,在威海卫英国行政长官署前举行。当时中国的外交次长、接收威海卫专员王家桢,与英国驻威海卫行政长官庄士敦,同时出席威海卫收交典礼。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0,(11):86-86
<正>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并将重庆定之为"陪都",实为"战时首都"。抗战时期的重庆,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中心,同美国的华盛顿、英国的伦敦、前苏联的莫斯科同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相似文献   

9.
4月23日,“日本皇民党”成员驾车冲撞我国驻大阪总领事馆大门,馆舍建筑部分遭到破坏。这是中日恢复邦交以来,日本右翼分子蓄意破坏中国驻日外交馆舍最为严重的事件。此前,另有日本右翼分子扬言要炸中国驻日大使馆。此外,中国钓鱼岛问题、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等,都有日本右翼团体在兴风作浪。日本右翼团体有的蔑视亚洲邻国,有的反美,更多的是反华。究其原因,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对日本右翼分子是个巨大的“刺激”。在日本经历“失去的十年”时,中国经济却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世界工厂”。日本右翼分子一方面以“酸葡萄”心理嫉妒中国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国际     
《时事报告》2012,(1):90-91
伊朗与西方外交冲突升级11月29日,数干名伊朗民众在英国驻伊朗大使馆前抗议英国政府近期对伊朗采取的单边制裁措施。抗议期间,部分示威者冲进使馆。此后,伊朗和西方外交冲突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乃至各国外交圈内,夫妇俩出使同一国家庶几无闻,但是,王昌义、吴珉珉夫妇却先后成了中国驻叙利亚大使。  相似文献   

12.
6月8日至18日,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展开为期11天的访问美国、加拿大行程。苏造访了纽约、休斯敦、华盛顿、多伦多与温哥华等城市,除安排多场侨界聚会和参加民进党驻美代表处揭牌仪式外,还进行了所谓的"国会外交"和"智库外交"。苏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使美国对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放心",争取美国并进而争取岛内民众的支持。尽管苏此行  相似文献   

13.
<正> 国际外交学中最基本的理论和规律是,一个国家的外交是其内政的反映和延续,是为其国家利益服务的。中国外交学界在研究满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外交时的一个基本共识是,清政府的外交丧权辱国,民国政府的外交挟洋自重,崇洋媚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了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外交。今年3月17日,李肇星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任外交部长,外交部的中心任务是为落实党的十六大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抓住并尽可能地延长未来20年战略机遇期。简单地回顾一下过去两个月的中国外交,  相似文献   

14.
杲文川 《友声》2005,(1):34-34
20 0 4年 1 0月 1 9日 ,在奥地利国会大厦举行隆重仪式 ,奥地利联邦议会议长哈塞尔巴赫博士授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杜文棠教授“罗斯托恩奖章”。奥地利国民议会第二议长普拉玛、中国驻奥地利大使卢永华以及奥地利外交、文化等各界人士出席了颁奖仪式。罗斯托恩是 1 90 0年奥匈帝国驻大清帝国的公使 ,是唯一一位公开反对八国联军镇压中国人民的外国使节。罗斯托恩回国后 ,致力于促进奥中了解和友谊事业。奥地利设立此奖 ,就是以“罗斯托恩”为象征 ,奖励“对奥中关系建立特殊功勋的人”。此前 ,奥地利前总统基希什里格 ,中国的黄华、…  相似文献   

15.
《时代潮》1995,(5)
自1949年10月5日我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外交部常 务副部长王稼祥首任驻苏联特命全权火使(兼)以来,到1992年4月10日杨尚昆主席任命张德广为驻哈萨克斯坦特命全权大使的40余年间,共有459位高级外交官先后担任驻外大使(不含驻国际组织的大使和其他外交代表机构大使衔外交官员)。这400多名大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日本对华政治、军事外交的开展受到国际社会和国际法的极大限制,公共外交就成为重塑其在中国的形象、重新赢得中国的理解与信任、促使中国奉行符合日本利益的温和政策的重要途径。通过人员与文化交流、经济与文化援助、外向型的文化教育、对华宣传以及动漫外交等手段,对华公共外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受其独特政治文化及国内右倾化思潮的影响,以及中日两国意识形态、价值观、发展战略等方面矛盾的制肘,日本战后对华公共外交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今日广西》2010,(3):39-39
中国公民进入缅甸,持外交、公务护照可免办签证。凡持因公普通护照和因私护照来缅甸都需办理有效签证。缅甸驻北京大使馆和驻云南昆明的总领馆及驻香港总领馆受理办理签证的业务。目前中国云南省已经与缅甸在旅游方面实现了互免签证,旅游者可以到当地的旅行社办理通行证。目前缅甸较常用的签证种类为旅游签证和商务签证。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12月24日2014年12月24日,外交部长王毅出席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主办的2014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盘点2014:中国外交丰收之年》的演讲,全文如下:很高兴在岁末年终之际应邀出席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和大家一道回顾2014世界风云,盘点2014中国外交,集思广议,群策群力,把中国外交办得更好。2014年,世界形势经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一  相似文献   

19.
《创造》2007,(6):96-96
3月28日,云南省代表团飞抵缅甸首都内比都.中国驻缅大使管木接受采访时说: 云南历来是中国与东盟国家"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桥梁.云南此次派出阵容强大、涉及到各个主要领域的代表团访缅,在服务中央的大外交战略上做了有利于全局发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我1965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外交部。我从中学起就很向往充满神秘感的外交工作,当我第一次迈进当时在外交部街的那座古色古香的大门,兴奋之情实在难以言表。后因被派往英国留学,又到解放军农场接受“再教育”,直到1970年进入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我的外交生涯才正式开始。2002年7月,我任驻英国大使期满回国,转入国际问题学术研究与交流领域,间接从事外交工作。在新中国60周年华诞之际,回顾近40年的外交经历,亲身感受到祖国外交的蓬勃发展,亲眼目睹外交战线的辉煌成就,我感到格外喜悦和激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