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借鉴和运用各种分析范式的过程中,只有从本质上去分析和比较各种分析范式的来龙去脉以及异同点,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相关概念,进而更好地运用其来研究现实政治问题。新制度主义是研究政治学问题的重要分析范式。从本体论、认识论以及元理论层面对新制度主义的三大流派进行分析和比较,可谓是对新制度主义各流派之间的异同关系予以分析和把握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新制度主义肇始于经济学,近年来发展为具有学科特征的研究方法。新制度主义的研究范式在试图解释制度在社会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有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等三种分析方法。新制度主义研究的这一路向对伦理学研究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思想工作》2008,(3):27-27
刘凤义在《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5期撰文指出。从方法论的本质层面可将企业理论划分为三种范式.即新制度学派企业理论、老制度学派企业理论和马克思经济学企业理论。三种范式的企业理论在方法论上存在本质区别:新制度学派以个人主义方法论为基石:老制度学派以整体主义方法论为基石: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情境主要是指制度情境。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范式牢牢扎根于理性选择的传统,承认行动者的行动是一个有目的的理性选择的过程。但它强调行动者的理性是在情境限定下的理性,行动者的选择是在制度约束中的选择,理性和选择必须在特定社会和历史阶段的制度框架下才能得到较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新制度主义三种绩效分析范式的诠释以及对出生性别比治理绩效研究现状的评述,阐发了新制度主义绩效分析范式对出生性别比治理绩效研究的意义,据此构建了一个出生性别比治理绩效分析框架,包含了微观个体行动者、中观制度结构和宏观制度环境分析,并运用陕西省神木县的案例对研究框架进行初步的验证,初步揭示出生性别比治理绩效是由个体行动者心理机制、政府治理中的制度结构和宏观的制度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从而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该研究框架的解释力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陈勇军 《前沿》2010,(13):162-165
在组织研究上,新制度主义的成就是推进了组织产生、维持与扩散的探索,深化了组织理论对环境的分析,发展了组织变迁研究;局限表现在太强调制度环境对制度变迁的限制,组织研究范式的"不可通约",缺乏个体组织或微观制度机制的分析,不能准确解释社会背景对制度扩散的影响;在将来,新制度主义在理论建构上具有很大的努力空间,"中层理论"是必要的研究方向,国家一社会框架等是三个主要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7.
吴芳 《人民论坛》2012,(17):184-185
程序主义法律范式以主体间性哲学思想为指导,以人民主权为依归,避免了形式法的"工具理性"对实质正义的遏制和福利法对自由的侵害。程序主义法律范式的重点在于民主程序的建制化,而由于民主过程存在被"策略行为"腐蚀等难题,民主程序建制化必须围绕公民的民主人格的培养和民主程序的制度性创建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近期的发展受到社会学、语言学较多影响,在处理结构和能动性关系问题与制度变迁的内生解释问题时更倾向以建构性而非结构性或因果性的动态视角思考相关理论命题和动力机制。建构制度主义以此为契机成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新兴流派,但其内部包含各异的研究取向。通过借鉴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观念分析、话语分析、修辞分析的有益成果,汲取社会学、语言学特别是组织理论的洞见,建构制度主义能够将观念、话语、修辞进一步内化为其理论演进的关键取向。  相似文献   

9.
何光英 《前沿》2012,(7):28-30
现代视野下的新制度主义研究既对行为主义和理性分析制度有所批判,又对经济学新制度主义和社会课需关注制度等基本理论和术语有大量借鉴与吸收,在政府管理、行政研究、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分析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很大的推广。本文就将对现代视野下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基本研究成果和对传统理论的发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杨露 《前沿》2010,(24):185-187
制度研究是当前国际社会科学界研究的热点,经历了从旧制度主义到新制度主义的理论演进。在20世纪90年代,新制度理论极大地激发了教育研究和政策分析领域中学者们的想象力,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管理学者的关注,推进了在教育组织研究中的应用。本文对新制度理论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文献评述。  相似文献   

11.
肖滨 《探索与争鸣》2023,(9):54-57+177-178
<正>在中国学术界,如何界定“制度”概念始终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与争议。不过,在西方学术界,关于什么是制度的问题,即使新制度主义也没有达成共识。我们不妨先看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对“制度”概念的解释。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如何界定“制度”概念?说起来很复杂。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本身流派众多,如果加以划分,多则有盖伊·彼得斯的八分之说,((1))少则有豪尔、泰勒的三分说等。((2))然而,就“制度”概念的界定而言,不仅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各种流派之间并没有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2.
在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上,新制度主义与罗尔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新制度主义认为,有效地保障私有产权制度将会带来效率,但是,公平问题影响效率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因而,新制度主义走向了对意识形态的求助,认为意识形态如果能够使人们接受现存制度是公平的,就不会因公平问题而影响到效率。与新制度主义不同,罗尔斯提出的"作为公平的正义"原则通过设定"无知之幕"下的个人选择而在理论上解决了公平问题,从而为效率的实现扫清了障碍。但是,罗尔斯的证明仅限于理论,对于20世纪社会治理的实践却鲜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交易费用理论的存在,新制度主义将经济学从没有摩擦了的世界引入了又摩擦力的世界。这与威廉姆森交易的费用理论是息息相关的。研究将侧重从该理论的行为人假定和交易性质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围绕市场交易秩序形成的具体机制问题,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新经济社会学在反思新古典经济学的前提下,分别形成了制度主义范式、信息主义范式和嵌入性范式,它们在方法论上呈现出目的论的个人主义与机械的结构主义之间的对立,因此上述研究范式都难以恰当地处理交易行为主体的能动性与结构的制约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借鉴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市场的交易过程就被理解为实践的一种特殊形态,而且这种迈向市场的社会实践理论就成为超越市场交易秩序已有研究范式的理论局限与方法论困境的一种新范式。  相似文献   

15.
法经济学的两条研究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法经济学的发展脉络中梳理出其两条迥异的研究路径并分析其成因,据此澄清学术界在法经济学范畴上以偏概全的偏差;其次,从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纲领比较的视角分析这两种研究取向,指出其分别具有的新古典主义和新制度主义属性,并将之称为新古典主义法经济学和新制度主义法经济学;最后指出当前应该大力加强对后者的研究,以增加我们对法律制度影响经济绩效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新制度主义国家观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红兵  张瑞 《前沿》2002,4(3):9-13
以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家用经济学理论研究和探讨国家问题 ,形成了独特的国家理论 ,其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的起源、特征和目的 ,国家与产权及制度变迁的关系 ,意识形态与国家的稳定性等问题。本文试从以上几方面介绍新制度主义国家理论并将其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作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美国公共行政理论中的宪政主义范式在夯实方法论基础、拓展理论视野和充实知识框架等方面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与此同时,宪政主义范式也招致不少学者的批判,主要表现为:宪政主义的价值理念违背了公共行政学成立的初衷;宪政主义的规范取向,是一种空洞的理论;宪政主义内部价值之间存在着悖论;宪政主义过于强调一元路径,忽视了公共行政的本质。未来美国公共行政理论中的宪政主义范式在迈向成熟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在行政哲学、价值理念、方法论和政府管理领域等方面实现合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新制度主义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凌玲 《理论月刊》2007,15(12):85-87
近年来新制度主义理论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步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中,将新制度主义理论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已成为西方管理研究的新的热点之一。本文回顾了新制度主义的主要理论,介绍了新制度主义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制度主义的一大流派,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从发展、引介到运用阶段一直饱受争议.一方面,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为政治学研究者研究行为与制度互动关系提供了微观基础与方法论;另一方面,由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在方法论上偏向个人主义、在分析制度时忽视历史文化等影响因素、在理论假设与模型建构上过于简单化,最终导致了该理论在政治学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妇女和发展的范式是西方女性主义与发展主义在建构和实践中结合而形成的,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赋权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这一范式本身对于充分发挥妇女的能动性、提升妇女的地位有着积极的意义,但由于其在本质上存在着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和发展主义的建构性,虽然针对了发展中国家妇女的现实,但在不同的发展社会文化语境下依然出现了一系列实践困境。在中国和非洲坦桑尼亚的实践显示了这一框架与当地社会文化可能产生的不适应性。在中国,应用妇女和发展范式的干预在技术层面出现了不适应性,在结果上出现了"机会和福利异化"的现象;而在坦桑尼亚推广非国际主流妇女和发展范式的中国玉米密植增产项目,却使当地妇女提升了收入,产生了"逆向赋权"现象。这都显示出妇女和发展范式遭遇到发展中国家性别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