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从湄公河案的侦破来看: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的安全执法合作开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刑事司法合作的新形式;跨境侦破案件树立了联合调查的典范;案犯的快速移交展现了国际引渡合作的高效率。从湄公河案的审判来看:案件最终得以在中国开审是中国国际司法合作的重要成果;坚持外国证人出庭作证体现了国际司法合作与共同打击跨国犯罪的决心。  相似文献   

2.
公安机关一般通过双边或多边警务执法合作的渠道,采取引渡、遣返、劝返以及异地追诉等方式进行境外追逃。为更好地发挥公安机关在境外追逃中的作用,应签订更多刑事司法合作条约和警务执法合作协定,尽快制定《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法》,加强对执法办案人员的培训,建立国别刑事司法问题专家库。  相似文献   

3.
国际警务合作的概念,是指“不同国家的警察机关之间,根据本国法律或者参加的国际公约,在惩治国际性犯罪,维护国际社会秩序领域相互提供援助、协调配合的一种执法行为”。其基本特征:一是国际司法合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二是各国警察机构在执法领域的一种合作;三是以国际刑警组织为主渠道,协调不同国家之间打击刑事犯罪;四是灵活性与效益性;五是具有国内与国际双重法律性质的执法活动;六是建立在对等互惠基础上的一种协作关系。国际警务合作的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警务合作范围是指国际刑警组织框架内,主要围绕案件侦查进行的合作;广义的警务合作范围是指包括各国间开展的刑事司法协助的有关内容。文章还对国际警务合作的意义和法律依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国家间刑事诉讼移管是一种深层次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方式,其产生和发展有深厚的内在根据和法理基础,在国际刑事诉讼法框架中,具有独立的诉讼制度地位。作为我国司法机关与外国司法机关刑事司法合作的常态机制,可以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筛选出特定的中级人民法院作为审理这类案件的定点法院进行试点。  相似文献   

5.
按照刑法规定、通过境外民事诉讼、根据刑事司法协助条约或国际条约、运用刑事政策督促腐败分子或其亲属主动退赃,是我国反腐败境外追赃的主要方式。做好该项工作有利于产生威慑作用,督促腐败分子投案自首,也有利于更好地对腐败分子定罪量刑,实现刑法预防犯罪的目的,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经济秩序的和谐稳定,但目前在法律规定、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专业人才建设、情报信息交流等方面依然面临挑战。有必要健全国内法律法规,为境外追赃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深化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建立合理的资产分享机制;重视专业人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境外追赃执法队伍;加强"互联网+"时代的情报信息交流,提高境外追赃实效。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警务合作已在禁毒、反恐、打击电信诈骗、警务人员培训等领域展开。其合作途径主要有在国际刑警组织框架下开展国际警务合作,缔结中外刑事司法互助条约和引渡条约和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警务合作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及未来的需要。因此,加强战略沟通和顶层设计,共同构建务实高效的警务合作网络;推进改革警务治理体系,提升警务合作效能;坚持法治精神,实现互帮互助、公平正义,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警务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域外刑事管辖权是域外管辖权的一种,是指一国超越其领域范围的刑事司法权利,也就是一国的刑事司法管辖权及于一国领域之外的人或行为,意味着一国刑事管辖权的域外扩张.关于各国域外管辖权的行使,国际法已经形成一系列原则.就我国而言,要实现域外刑事管辖权需做好两方面的国际合作:一是加强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二是加强国际执法合作.  相似文献   

8.
国际警务合作的迅猛发展急需理论的指导,而其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之间的关系是其理论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比较分析,两者在性质、范围、主体、依据和途径等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耦合关系: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催生了国际警务合作,并为其发展提供土壤,而国际警务合作的灵活性、直接性和高效性又促进了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引渡是国际公法的主要制度之一,是国家间在相互尊重主权基础上展开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引渡理论精微渊深,一直以来与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实践的发展休戚相关,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权利的实现途径。以引渡实践为依托,对引渡理论特别是引渡诸原则进行历史梳理,同时结合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大背景,讨论引渡实践的困境和引渡替代措施的前景,对我国反腐败国际刑事合作实践将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通过对各国在刑事司法领域中警察、法院和狱政等制度的比较研究,进而对该领域国际合作的有效开展提出一些建议。尊重国家主权这一原则制约了警察在打击跨国犯罪联合行动中的执法效果,此外,经济、文化、警察腐败等因素也都制约着国际警务合作的有效开展。各国文化传统与法律制度中有关正义、犯罪、刑罚的理解不同,造成现今各国的法院体系以及刑罚制度的差异,因此,在刑事司法程序领域的国际合作必须要充分考虑各国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的颁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广泛开展,引渡作为国际司法合作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已经且将继续为联合打击国际犯罪提供便利,因此关注国际犯罪引渡问题的特殊性尤为必要,本文即以此为视角分析了国际犯罪,引渡及其联系与区别,并从中国的立法和实践出发,对其特殊性予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引渡是国家和国际社会在制裁国内犯罪中进行刑事合作的一种形式,也是现代国际社会制裁危害各国共同利益的国际犯罪中普遍接受的一种刑事合作形式。引渡的直接后果是使被引渡者得到刑事处罚;引渡必须要遵循各国公认的刑事司法原则。恐怖主义犯罪不适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在双重归罪原则应用中存在追诉时效丧失问题。  相似文献   

13.
美国是一个判例法国家,许多法律原则都是由一些具体的案例引伸出来,并形成了具有普适性的司法规则。作为英美法系的代表国家,美国在上个世纪通过一些重大的刑事案例确立起了程序至上的刑事司法理念。“米兰达案”中的程序规则很少有案件像1963年的“米兰达案”一样,改变了美国警察的执法程序,由该案衍生出的“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说的话将会用作不利于你的呈堂证供”,不仅成为欧美和香港警匪片中的经典对白,而且深刻影响了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法治进程。1963年3月,一个名叫恩纳斯托·米兰达的白人无业青年,因涉嫌强奸和绑架妇女在亚利桑那州…  相似文献   

14.
特定规则是否具备国际习惯法属性是国际引渡制度中重要的问题,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美国的司法实践表明,特定规则是一个已经过时的规则,它不是刑事指控引渡案件的有效解决途径,也不能有效地保护引渡国家或刑事被告的根本利益,美国法院不需要、也不应该将特定规则适用于任何非条约为基础的引渡。  相似文献   

15.
谢满根 《前沿》2012,(18):60-63
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主要涉及人权保障与预防和控制犯罪两个方面.我国2012年3月14日修改的刑诉法确立了完整的审前羁押审查制度,将技术侦查和“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写入了法律,加强了对证人和被害人等的司法保护,设立了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这些新增的内容使我国刑诉法与上述两方面的国际刑事司法准则进一步接轨了.由于司法环境和司法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在这些新增的规定中有些内容与国际刑事司法准则还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6.
一、概说 (一)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基本涵义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是国与国之间在刑事事务方面通过一定的司法行为而互相给予支持、便利、援助的一种活动。就国内法的意义而言,它是一国涉外刑事诉讼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就国际法的意义而言,它是国家间司法合作的一种基本手段。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是国际司法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刑事诉讼国际化的反映。刑事诉讼的传统意义是,国家在本国管辖领域内对刑事案件行使管辖权的重要体现。一国未经另一国允许不能到该国去从事刑事诉讼活动,这是国际法公认的原则,因此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近年来外逃犯罪分子的增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及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要使这些犯罪分子得到法律的制裁,必须依赖与有关国家的合作,即开展刑事司法协助.而我国在惩处外逃罪犯与各国开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方面却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完善这一制度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赵永琛教授是我国较早从事国际刑事法学研究的代表性学者。他密切关注国际刑事法学研究,开拓进取,在国际刑事法学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国际刑事法学术研究领域广泛,科研成果丰硕,涉及国际刑法的基本理论、国际犯罪、国际刑事法院、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国际警务合作、区域刑法、跨国犯罪、国际恐怖主义、国际刑事诉讼法及侦查学、犯罪学、反恐学等诸多领域。他勇于开拓创新,研究自成体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学术洞察力强,崇尚思想宽容。  相似文献   

19.
在执法实践中,实行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工作组成立后,进一步加强了执法协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逐步完善,提高了保护效率,拓宽了保护渠道,加大了打击侵权行为的力度,形成了协调、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和执法机制。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查处侵权盗版案件,对于达到刑事处罚门槛的,移交刑事司法机关处理。为减少地方保护对执法的干扰,建立了西北五省(区)及新疆建设兵团区域联合执法协作机制,加强了案件异地处理和移送工作。  相似文献   

20.
普赵辉 《云南人大》2009,(7):40-42,45
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检察机关正确执行国家法律的重要指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把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贯穿于执法活动的各个环节,使检察工作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是当前我州检察机关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由于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我国执法理念上的重大变革,为此,全州检察机关必须切实转变执法思想、执法观念、执法机制和执法方式,才能圆满完成这个课题,全面贯彻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