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文瀚 《湖湘论坛》2020,33(5):94-104
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一类具有行政决策性质的施政纲领,是宪法制度安排下检视国家行政权力行使状态的重要窗口。其在文本形式上由回顾过去之工作总结与宣告未来之施政目标构成,在实践层面上以国家行政权力为核心而推行施政计划。随着依宪治国、国家义务、给付行政等宪法基本理论的发展,对早在1954年就已基本成型的政府工作报告文本模式与决策机制提出了新的期待。必须在坚持权利本位的法哲学范式中,推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行政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施政理念由权力向权利递进。保障政府工作报告涵盖的政府意志与行政决策在法治化的轨道中不断契合人权保障与宪法至上的基本原则,强化依宪治国背景下的行政法治对政府工作报告制度发展的理念指引。  相似文献   

2.
冯玥 《长江论坛》2018,(2):10-13
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最有最高的法律权威。确立宪法宣誓制度有助于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尊崇宪法、维护宪法,向人民进行庄重承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蓝图的实现。从宪法宣誓的价值意蕴来看,其彰显宣誓人对宪法至高无上地位的尊重,传达出任何人无论其职位多高、权力多大都要受宪法约束的理念;从宪法宣誓的法条逻辑来看,宪法第二十七条的三个条款之间互为关联、相辅相成,共同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制度的实现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坚定的宪法信仰才能更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从宪法宣誓的信仰铸就来看,应当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理念,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履职行权。  相似文献   

3.
杨维汉 《浙江人大》2014,(11):17-18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治中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提供了根本遵循。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60年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为年轻的共和国奠定了法制基础。现行宪法自颁布至今已逾30年。30多年发展历程证明,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根本法制保证。依  相似文献   

4.
构建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和谐社会行政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构建服务型政府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政府转变观念,树立有限有效与有责的新型法治理念,并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创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公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殷文洁 《传承》2010,(15):88-89
构建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和谐社会行政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构建服务型政府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政府转变观念,树立有限有效与有责的新型法治理念,并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创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公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吴兰 《长白学刊》2010,(1):100-104
裁量权基准制度的建立,在我国法治政府建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严格规则主义不利于实现行政目的,也不利于行政的实质正义,不能实现行政效率,不利于法治政府的真正建立。在建立行政裁量基准制度的同时,还需要完善行政责任制度、行政裁量说明理由制度、行政裁量先例制度、行政栽量公开制度与行政裁量基准例外制度。  相似文献   

7.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当前,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四川在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必须树立广大公务员的依法行政意识,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整合政府解决纠纷机制,健全行政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建设法治政府,构建和谐四川.  相似文献   

8.
宪法思维里的法治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联繁 《湖湘论坛》2009,22(1):85-88
法治理念不同于法律观念、法治观念、法律理念、法治精神等概念。要坚持知行统一,以树立法治理念为基础,以实践法治理念为关键,推动法治理念的普及与应用,从而促进法治建设。同时,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法治理念,倡导宪法至上的宪法理念。  相似文献   

9.
同志们: 在第一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张德江委员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赵克志书记明确要求,在全省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0.
徐继敏 《人民论坛》2022,(24):104-107
数字法治政府是数字与法治相互赋能并融入数字治理元素的法治政府,是数字政府、整体政府、服务型政府及更高形态法治政府的集合体。数字法治政府重构行政程序与流程,促进政府机构间协调运转,行政行为规范化和行政决策科学化,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因此,应用法治手段推进全国一体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发挥中央政府在平台建设中的统筹、督促责任,建立扁平化、集成化行政体制,优化革新政府治理理念、流程和方式,修改行政许可法等实现政府治理数字化与法治化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1.
饶世权 《前沿》2013,(13):58-61
法治政府形象是公众对政府法治行为的认同和肯定评价,其以自身权利的承认和实现为评价标准.因此,只有权力与权利相互尊重才可实现公众的权利,从而塑造法治政府形象.而权力与权利相互尊重是指政府承认公民的合法权利,公民承认政府合法的公共权力,并彼此确保对方合法权利和权力实现的法律制度、理念和行为.实践中,成都市的“模拟拆迁案”“城管执法冲突案”分别代表了权力与权利相互尊重、相互冲突的两种形态,对塑造法治政府形象产生了不同影响.因此,应当坚持协商民主、公众参与等基本原则,运用公开征求意见、模拟执法等具体行为方式,在改变观念、加强制度建设等保障条件支持下,构建实现权力与权利相互尊重的协商——合作机制,塑造法治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2.
马凯 《中国人大》2011,(3):11-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实践经验制度化、法律化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该书是著者《我们人民》宪政三部曲的第一部。其封底文字介绍中有两段引述。如何发现人民的意图,是从宪法缔造者的原始意图中去寻找吗?本书抛开了这种荒唐无用的作法。它确认了民众采取行动所需要的不同寻常的时机不仅仅局限于18世纪的某一时刻。它弱化了政治家的雄心抱负所能产生的影响,而强调了在宪政运动需要民众支持时政治领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深刻总结了党领导法治建设的伟大成就。《决议》多次提及了我国宪法,包括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五四宪法、现行宪法和2018年宪法修正案,以及依据宪法和基本法解决香港问题,反映了党领导人民推进宪法制度建设的重大成果,彰显了宪法在国家治理和推进国家法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当尽快建立起包括政府依法行政指标在内的完整的政绩考核体系--"法治政府"指标体系,树立起新的"法治GDP"政绩观,用"法治GDP"来评价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制度之母,是社会最重要的粘合剂,是民族认同感和国民精神的根基。我国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之后,如何进行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改革新时期的重要任务。此次十八届四中全会已将文化法律制度列入加强立法的重点领域。而且,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目标,强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原则"是解决我国民族团结问题重要宪法原则和基本依据。解决民族团结问题,必须以"民族团结原则"为基础,构建以原则支撑、立法、执法、司法和评价为构成要素的实施机制体系,从而为解决民族团结问题提供根本法治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宋大涵 《中国人大》2012,(23):13-13
首都各界隆重集会,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意义十分重大。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使全国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楚的明确的和正确的道路可走,  相似文献   

19.
如果没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即对法律的尊重、认可和接受,法律就会没有权威,就会沦为一纸空文,法治也会成为空中楼阁。每一个公民对法律坚定的信仰,才是法治的终极保障,才是法治大厦屹立不倒的根基。  相似文献   

20.
张洋 《楚天主人》2009,(11):32-34
一、法治政府法治政府的概念大家并不陌生,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也明确提出党要加强依法执政能力的要求,这充分反映出党和国家推进依法行政、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