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肖华 《乡音》2011,(10):20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两次"改词"引起广泛关注。汪洋强调要变政协委员"建言献策"为"建言谋策",要从"依靠群众打天下"向"依靠群众治天下"转变。这虽是一家之言,但汪洋"改词"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入思考之后的执政理念之变。汪洋认为,他改"献"为"谋"是翻过字典的,因为"献"是"恭敬庄严地送给"的意思,感觉有"居高临下"之意,与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  相似文献   

2.
曹健华 《湖湘论坛》2020,33(3):22-30
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任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必须坚持"远大理想"与"阶段目标"相结合,坚持"不丢老祖宗"与"发展老祖宗"相结合,坚持"赓续传承"与"革故鼎新"相结合,坚持"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坚持抓"关键少数"与管"绝大多数"相结合,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3.
郭象的独化说由"有"、"无"以及"玄冥"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郭象以"有物之域"来揭示"性分"是"独化"之"有"的方面,以"自得之场"来揭示"性极"是"独化"之"无"的方面,以"玄冥之境"来表征"独化"是"有"、"无"统一的圆融状态与精神境界。郭象的"独化"既是一种本体,又是一种精神境界,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命的存在和意义问题,实现"有"与"无"、"有为"与"无为"、"名教"与"自然"、"社会体制"与"个人自由"的统一,最终达至"独化于玄冥之境"。  相似文献   

4.
论人民警察不良执法心理、表现形式及其矫正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执法是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民警素质的逐步提高和内外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公安执法形象有了明显的改观.但部分民警执法时仍存在着"图权"、"图利"、"图适"、"图便"的心理,表现出"扫荡式"、"钢丝式"、"传统式 "、"附属式"、"保障式"的执法行为.要实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工作目标,必须做到"五个加强":即加强"人"的教育,加强"案"的督查,加强"事"的查纠,加强"评"的创新,加强"物"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从人的历史生成过程中理解人的意义,这样的理解是一种"信仰"。觉"知"人的"自由自觉"的本性,怀"为人类福利而劳动"之"情",立"人类解放"之"意"——这是一种"知"、"情"、"意"相结合的"信仰"。基于人的生存实践来解读"信仰",这既立足个人的"感性"的生存体验,又阐明了人的历史生成性,同时又强调人的"类"的"继承性"。以历史的"类"的"继承性"和基于能动的实践生成性来对应所谓纯粹逻辑的或者直觉体悟的"先在性",无疑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个体"与"类"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内含着事物化与物化两个向度。一方面在"事物化"的层面看,价值概念构成了人对"事物"依赖性社会中"个人受抽象统治"的建构原则;另一方面从"物化"的意义上讲,价值往往被"非批判实证主义化"、"实体化"、"先验化"、"非实践化",从而使得仅具"历史正当性"的资产阶级价值获得"永恒信念"的外衣。如今,在社会现实中进行价值再造,不可能以"灵知主义"、"救赎"等观念来补救。我们需摆脱"观念批判"的套路转而植入政治经济学批判,方能真正理解"高位阶"的价值概念,同时必须在"人类感性活动"中辩证处理"低位阶"与"高位阶"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如皋市政协机关以创建"和谐家园"服务品牌为载体,不断放大服务品牌效应,增强政协组织活力,不断拓展"和谐家园"的外延,打造"理念最新"、"态度最好"、"效率最高"、"队伍最廉"的高品质机关文化。2009年,如皋市政协"和谐  相似文献   

8.
“民本”思想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所宣扬的"重民"、"安民"、"保民"主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维持社会稳定,但从"民本"的语义源流、"民本"的思想特质、"民本"的终极功能、"民本"的根本性质上予以考察,可知"民本"实际上是"君本"、"官本"的衍生物,依附并服务于专制皇权,与"民主"无涉。  相似文献   

9.
声音     
<正>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发表讲话,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戴红 《北京观察》2004,(7):42-44
前不久,九三学社中央召开了"以人为本"理论研讨会.10余位与会专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和阐述了各自的见解.其中,如何对"以人为本"中的"人"做出准确诠释,如何认识"以人为本"论断的重大意义,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如何认识"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以及在法律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等问题成为本次研讨会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