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经济效益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十条方针的核心问题。把经济工作转移到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是实现我国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步前进的关键。要提高经济效益,在调整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对于改革经济体制、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以及改善企业管理等方面,必须采取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我们考虑一切经济问题,必须把根本出发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使我国经济更好地持续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是保证国民经济全面增长的关键。 我们讲经济效益,就是要以尽量少的活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具体来说,也就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活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同有用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即投入和产出的比较,投入大于产出,经济效益就差;投入小于产出,经济效益就好。评价农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包括:农产品的总产量、总产值、成  相似文献   

3.
关于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的五项能力中,首先是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本刊特邀北京大学原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吴树青教授就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以期对大家深入学习、领会四中全会精神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全面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是我们组织一切经济工作的出发点。要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首先要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实质所在。经济效益问题,是任何社会形态都存在的问题,但是,不同的社会制度,经济效益的本质是不同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目的是取得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所以,评价经济效益的标准是资本家所费资本同其剥削到的剩余价值的比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讲求经济效益,就是要求用尽  相似文献   

5.
近来,我国理论界对社会主义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了。现将七、八月间报刊上发表的有关几个问题做一概述,供同志们参考。一、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七点论: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至少应包括以下七点:建立并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并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确立和加强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同志们: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关于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我想在这个讲话里,回答同学们在学习科学社会主义这门课程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同时谈谈我对社会主义在中国和世界的最新发展的一些看法。由于我没有作仔细的准备,讲错的一地方请同志们指正。同志们知道,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学说的三个组成部分之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四条基本原则,以坚定的立场,鲜明的态度,强调了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平等性,完整性,权威性,严肃性。为我们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规定了总原则,根据这一总原则,联系我国现实生活和法制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法治,需要特别注重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加强和完善立法建设,建立系统的完整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律制度是法治的依据和保障。没有一定的法律制度,法治就无从谈起。我国的立法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到…  相似文献   

8.
德国哲学家康德有句名言:"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划出了评判是非、荣辱、美丑的界限,对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树立了一个鲜明的标准.它是光辉的,又是朴素的,它是崇高的,又是平凡的,它是理想的,又是现实的,呈现了奋进中的中国清醒而坚定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为此,邓小平做出了科学的论断,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科学论断,我们认为要正确把握邓小平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需要澄清几个模糊认识,分清几个不同概念,弄清几个基本关系。一、要澄清几个模糊认识在学习探讨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时,容易引起人们疑惑和经常发生争论的,主要源于和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本质论"中为什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规定为社会主义本质?在一些同志看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不是社会主义独有的本质属性,并不只姓"社",它是一切新生的或仍有生命力的社会形态共有的属性,而不是社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它不仅针对当前公民道德缺失的状况,对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而且拓展和丰富了新时期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的实践渠道,呈现了奋进中的中国清醒而坚定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主制问题有大量非常深刻精辟的论述,我们当下研究民主问题要以此为理论指导,毋需“言必称希腊”从近现代西方学者的著述中找言论依据。中国在民主问题上有丰富的历史经验,足以成为现今发展人民民主的宝贵借鉴;“始终高扬”的“始终”,应把无法无天的“左”的时期和“文革”时期排除在外。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从这一最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道路,坚决否弃“宪政”思维。当下在民主问题上还存在种种模糊观念,亟需作出回应,进行必要的辨析,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上和理论界都引起了震动,提出了种种看法。下面谈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郭咏 《党政干部学刊》2007,(4):21-21,43
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论证了其基本特征及其在新形势下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有关的理论问题尚待深入探讨。本文试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的认识。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对原有社会主义模式的继承和发展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正确评价"传统模式",亦即"原有的社会主义模式"或"斯大林模式"。今天是从昨天走来的,历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不应当割裂。毋庸讳言,传统模式确实存在种种缺陷和弊端,束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的社会工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原理,管理社会主义的社会生活,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的一项专业工作。它的内容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事业,而且包括消灭贫穷,清除封建主义残余,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袭,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扬社会主义高度民主的群众性工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我国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所谓政治文明,概括地说,就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它既是人类社会政治进程中取得的全部进步成果,又是人类社会政治进化发展的具体过程。政治文明的含义是以民主为核心,包括自由、平等、正义、法治等的思想、制度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一次载入政治报告和党章,这是很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本文拟就有关的几个问题谈点学习体会。 一、从两个文明发展到三个文明 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叶剑英  相似文献   

18.
(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预言:在公有制条件下,鲁滨逊在孤岛上进行的那种为满足自己各种需要的有计划生产,将在全社会范围内重演,未来社会将进行“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分配”,商品关系及商品拜物教将消亡,(《资本沦》1卷第95—96页)。恩格斯也说过:“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马恩选集》第3卷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立论依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即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为了巩固党执政的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这是我们党总结了改革开放尤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得出的郑重结论。(一)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结构整体转型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最大、最深刻的变化,就是已经基本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精神文明建设作了全面阐述:一是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二是科学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状况;三是以正确的信念来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头脑;四是努力推动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