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共和国走过60个岁月的今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55年了,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也满30年了。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制度载体,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同时,实践也一再证明,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王兆国 《中国人大》2009,(24):11-13
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年的历程是新时期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完善的一个重要体现。面向未来,我们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前景光明而美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事业崇高而神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责任重大而光荣。  相似文献   

3.
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报告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宏伟蓝图和辉煌前景,充分肯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力揭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扩大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深刻阐明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唯一载体。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民主政治建设目标,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需要切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县乡(镇)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它的组织形式和会议质量效益的好差,直接影响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确贯彻执行,从而直接影响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组织形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有一些规定,通过多年实践,形成了一套比较严密固定的模式。它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行使国家权力,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这种固定不变的会议形式,日益暴露出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相似文献   

5.
《云南人大》2009,(2):28-3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探索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后,开始了它的发展。然而,这个过程到1957年上半年就结束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伊始,不可能是完善的。人民代表大会怎么行使职权,发挥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完善自身的各项制度,都需要探索。在人民代表大会建立的头三年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积极按宪法的规定,行使自己的职权,在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卓越贡献王全明,向秀华一九五四年九月,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权组织形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写入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标志着它在全国正式确立。毛泽东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缔造者,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做出了十分卓越的贡献。党...  相似文献   

7.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实际、最具体、需要花大气力做好的一项工作。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使人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认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制度基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则是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强大动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处于主体地位,具有主导作用。目前,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还没有完全真正体现出来,人大监督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不强,人民代表大会的某些制度还不适应法治发展的需要。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应当进一步发挥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立法职能、重大事项决定权职能、任免权职能和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9.
岳进 《云南人大》2009,(6):14-1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广大人民群众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原则是十分拥护的。但是,对为什么在中国不能搞西方议会制度,不少人在思想上并不是很清楚,正如吴邦国同志在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进一步认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本质区别。”为此,本文试从四个方面来对这个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道路,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成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党的十六大以来,作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创新成果十分丰富。正是在这些理论指导下,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方面。又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这里,我们摘取人大制度理论创新成果中的一部分,旨在从一个侧面印证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  相似文献   

11.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此诞生,翻开了中国政治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一页。这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历史性时刻。2014年9月5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隆重举行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历程,强调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要求和重点任务,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卷首语今年,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40周年,忆往昔,岁月沦桑,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基本内涵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共和国民主政治的基石。看今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描绘无限光明的宏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要翻开新的篇章。人民在关注,学者和人大工作者在探求,...  相似文献   

13.
在共和国走过60个岁月的今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55年了,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也满30年了。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制度载体,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同时,实践也一再证明,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框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怎样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段话:“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就明确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6.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尤其是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作为理论基础,才能不偏离方向,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邓小平理论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思想是非常丰富的,这里只谈两点: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  相似文献   

17.
《上海人大月刊》2002,(12):25-27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益深入人心,本市新闻媒体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宣传报道日趋增多,对各级人大工作的报道面广量大,形式多样,报道的深度和及时性都有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对此十分关注。  相似文献   

18.
我们是如何做人大宣传工作的□徽县人大常委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权组织形式。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既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需...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同时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性质的要求,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