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外商投资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经济贸易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外资立法模式选择需注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同时与WTO相应法律规则相一致。在WTO体制下我国外资立法的重构以及立法的体系化过程中必须建立统一的外资基本法典,明确的外资基本法不仅是外资立法体系构建的基础,也是修改和完善外资立法的相关法律规范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佘少峰 《求索》2005,(12):97-99
自我国1979年制定第一部有关外资的专门法律以来,据初步统计,截止2004年1月,我国已经制定有关涉及外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达1727件,①其中还不包括已经废止的和地方制定的有关外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在此过程中,我国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及时调整外资法的立法导向,使外资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入世所作的承诺,我国于2000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外资法的废改立活动,这次活动涉及的范围之广、部门之多、程度之深在我国外资法立法史上是空前的。如果说我国此前外资法立法导向的调整是出于改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立法体系,制定和完善涉外涉内统一适用的企业并购基本法、外资并构主体法、外资并购行为法和完善与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相配套的法律制度,健全和完善我国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法律体系,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立法是法治的基础,立法的质量决定着法治的质量。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即对理想的法治状态进行过这样经典的描述:“制定的法律得到很好的遵守,而大家遵守的法律又是制定的很好的法律。”在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l必严、违法必究的过程中,我们日益感知到立法质量的重要。可以说,法律的质量可能比数量更加关键——质量不高的立法不但难以实现立法的宗旨目的,  相似文献   

5.
陆介标 《人大论坛》2007,(10):21-21
为什么必须强调公正立法? 为什么必须强调公正立法?这是因为所有的立法,都是权力和权利的再分配。在市场经济社会,任何法律问题的另一面,其实都是权利和经济问题,即各种利益群体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多个领域激烈角逐。以立法形式确定的公共政策,其选择取舍是否公平,是极为关键的。无论是中央的立法还是地方的立法,都是为了保障社会生活的公正,公民政治权利的公正。没有公正就谈不上法律。  相似文献   

6.
陈发桂  韦杰 《桂海论丛》2005,21(4):77-79
文章通过对菲律宾外国投资法的介绍,分析了中国目前外资法律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并在借鉴菲律宾外国外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完善外资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按照现代法治理念,法律、法规不再是立法机关专属的“私人产品”,而是涉及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公共产品”。立法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广纳民意的过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不断发展,立法民主化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个鲜明的特点。不少地方不仅实行了“开门立法”,在立法程序广泛听取社会民众的意见,而且还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征集立法项目,以确保制定的法律、法规符合民众的利益和市场的需求。这就使得,区县人大参与地方立法工作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立法是多元利益群体有序寻求平衡的过程。“立法随笔”专栏,以立法工作者、参与者的视角,不仅记录作者围绕某个立法创意、选题等的所见所闻所悟所得,而且记录某项法律法规制定过程及其背后的新闻故事,包括这一过程不同阶层利益博弈的焦点,立法者的智慧、勇气等,以期使立法的内涵透过字里行间给读者留下某种印记。  相似文献   

9.
立法工作本身,也是一门区别于其他法律学科的科学,既具有法学上的专业性,又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法规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应该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应当充分体现民意,而且立法的过程应该充分体现不同群体利益之间的博弈和妥协。委托起草法规仅仅是立法过程的环节之一,在立法的整体进程中,人大的立法权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申滢 《桂海论丛》2008,24(4):13-16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利益群体利益博弈不可避免,如何协调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制定出更符合人民大众利益的政策,是摆在政府面前的关键任务。在各种各样的利益群体面前,政府首先要整合和消解利益群体矛盾,提升政府能力建设,同时,政府需要提供利益表达机制的制度框架,让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能够得到更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看点     
《中国人大》2009,(18):4-5
立法从着眼经济发展到关注公平正义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在7个法律部门中。社会法相对较弱。加强社会领域立法。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将成为今后立法工作的重点。”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乔晓阳向媒体介绍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立法听证源于英国,并已深深扎根于国会立法的实践中。举行听证为国会制定法律的关键,很少有不经过听证程序而出台的重大法案,未经听证拿到议员席上的议案往往成为尖锐批评的焦点。立法听证是就立法问题举行的听证,其目的是决定是否要制定法律或是审议法律议案。它为公众参与立法提供平台,不同背景的证人,包括委员会委员、政府官员、利益群体、学术团体和与议案有关的其他公民,都可以就立法事项提供事实,发表意见。听证制度的法理基础源于英国普通法的"自然公正原则",即"任何人或团体在行使权力可能使别人受到不利影响时必须听取对方意见,每一个人都有为  相似文献   

13.
《人民政坛》2011,(11):42-43
刘锐在《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上载文《我国市场经济法治的短板:法律责任》认为,部门主导立法自有其优势.但部门主导立法很容易使法律法规打上“部门、行业利益”的烙印。具体来讲,部门主导立法的危害有:1.出于部门、行业权力及利益保护的需要.部门主导的立法在法律层面往往比较原则,从而为行政法规、规章保留足够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曾蔚 《人大论坛》2014,(10):32-33
“完善人大工作机制,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立法途径”,是今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专题组承担的一项重点改革任务。省人大常委会根据改革任务要求,结合年度立法计划,边立边改,边改边立,推进和创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工作机制,以多种形式拓宽公众参与立法之路。 注重听取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成为新常态。开门立法、尊崇民意,关注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是精细化立法时代背景下,增强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命题。在今年的立法工作中,省人大常委会始终注意倾听法规调整和规范的利益群体的声音,尤其是“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言论8则     
《人民政坛》2013,(2):46-46
这次一波三折的“严罚闯黄灯”所带来的教训无疑是深刻的,它提醒其他部门在制定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时,一定要在立法之初广泛听取民意,在执法中注意尊重各方利益,在普法中加强宣传引导。否则,冒失激进的草率立法,丧失的不仅是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也会削弱公众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这样的法律,说到底也是一种“闯黄灯”。——评论员李康宁  相似文献   

16.
阿计 《人民公安》2009,(10):10-15
“无救济则无权利”.这句古老的法律谚语形象道出了侵权责任法保障权利、预防侵权的价值功能。有学者进而认为,侵权责任法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民法乃至整个法律文明的未来。正因此,《侵权责任法》被定义为中国法律体系中的支架性法律。相应的立法工作也被解读为继《物权法》后制定民法典的第二大步。  相似文献   

17.
地方性法规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考量的重要依据。无论是在调整范围、法规数量,还是在效力等级上,都在地方立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看,立法活动实质上是通过法律规范对权利义务的配置进行重新分配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权利义务的分配可以有多种方案,但对于立法而言,选择的结果却只能是确定的。立法过程是利益分配的过程。地方性法规作为地方立法活动的产物,对其制定过程进行严格的规制是十分必要的。任何权力的行使如果没有限制,就会很容易走上权力滥用的歧途,并影响权力运行的效力和效率。因此,从提高立法质量的角度出发,对地方性法规的立法程序进行法律规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何芳 《求索》2012,(5):235-237
从法律的经济分析角度看,中国西部地方性外资法呈现出非良性的路径依赖状态,表现为立法授权、法律内容和立法技术等被锁定于一定的固定状态,产生了负面效应,影响了西部投资软环境。打破非良性路径依赖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其根本路径在宏观上要端正立法指导思想,确立普遍性法律原则,在微观上要清理、整合和修改现有法规体系,规范授权立法、提高立法技术和完善立法内容。  相似文献   

19.
论立法程序的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武俊 《新东方》2002,(1):27-31
立法程序是指具有立法权限的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所遵循的制度化的正当过程,是限制立法者恣意进而使立法活动彰显和实现程序正义的制度设置,也是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协调利益;中突,规制社会秩序及配置社会资源的合法路径和正当法律程序。现代立法程序具有民主性、公开性、交涉性和自律性等基本品性,这几大品性是现代立法程序作为一种制度文明的重要标识。通过解读立法程序的基本品性可以使人们对现代立法程序的“庐山真面目”有比较深刻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为民立良法     
近年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深入调研、认真审议。制定出了一部部既符合实际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地方法规.使重庆市的立法工作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