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视觉和听觉P300的特征及与智商的相关性和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与Neuroscan-ERP仪对29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伤组)和4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智测及视觉、听觉P300检测,分析其特征和相关性。结果外伤组智商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视觉P300包括P2、N2和P3成分,听觉P300包括N1、P2、N2、P3成分。外伤组P300波形分化不良,视觉P300各成分的波幅和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和延长(P〈0.05);听觉P300的P2波幅和N2、P3的波幅及潜伏期也明显降低和延长(P〈0.05)。视觉和听觉P300各成分中仅P3潜伏期与总智商呈负相关(r=-0.30-0.42,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终结后智能仍明显下降,视觉和听觉P300的波幅和潜伏期亦明显异常,且P3潜伏期与智商呈负相关,可作为评估智能损害的一项神经电生理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听觉P300电位对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法医学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正常人和脑损伤患者,分别在主动(踩踏板)与被动任务状态下进行听觉P300测试。结果正常人主动任务状态P300电位中的N2、P3波波幅较被动状态高,潜伏期无明显延长,N1、P2波幅Cz点高于Pz点。脑损伤组被动任务状态下N2、P3波波幅较正常人被动状态下高.且潜伏期延长。脑损伤组主动任务状态P300电位中的N2、P3波波幅较被动状态高,且潜伏期延长。注意障碍患者P3波潜伏期改变最明显。结论任务类型主要影响N2、P3波幅。被动反应中的N2、P3潜伏期可作为评价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图形异同判别ERP范式对鉴别伪装认知损害的法医学价值。方法 40例健康志愿者在合作和伪装认知损害两种情境下,进行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BFDMT)及图形异同判别ERP范式检测,对照组为20例合作的三级脑外伤者。结果三组被试完成相同、无关、相似图形刺激后引出的ERP波均包括N1、P2、N2、P3和N3五个成分,三组样本组间的N2、P3和N3的潜伏期和波幅均存在差异。其中,伪装组相同图形的N3潜伏期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明显短于外伤组(P<0.01);伪装组无关图形的N3潜伏期较正常组延长,但短于外伤组,波幅较正常组降低(P<0.05);伪装组相似图形的N3潜伏期较正常组和外伤组缩短(P<0.01),波幅较正常组降低(P<0.01)。以N3潜伏期为指标进行判别分析,探查伪装认知损害的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76.9%、命中率为79.2%。结论图形异同判别范式可引出稳定的特征性ERP成分,其中N3的波幅和潜伏期有显著的组间差异,对判断伪装认知损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视觉Oddball、数字计算和图片再认范式引出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特征性成分推断重型颅脑外伤(sTBI)患者智商的可行性。方法采用3种ERP范式检测122名交通事故所致sTBI患者,同时测查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建立回归模型。结果 3种刺激范式在sTBI患者中均能记录到稳定的ERP波形,无明显性别差异,其中图片再认P500潜伏期最长,数字计算P3c次之,视觉VP300最短(P0.01),3者的波幅与WAIS总智商无明显相关(P0.05),P500潜伏期均值与总智商的相关性(r=-0.67,P0.01)高于P3c(r≈-0.57,P﹤0.05)和VP300(r≈-0.43,P0.05);采用VP300、P3c、P500潜伏期建立的模型分别只能解释伤后WAIS智商方差变异的18%、33%、45%,3个指标联合可达56%;推断模型均不存在明显共线性。结论视觉VP300、数字计算P3c和图片再认P500的潜伏期均可用于推断脑损伤后的智能状态,增加刺激材料复杂性或联合多个ERP指标推断脑外伤后WAIS智商结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根据ERP理论和韦氏智力量表内容建立数字计算ERP范式,探讨正常人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数字计算ERP特征及与智商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Neuroscan-ERP仪和韦氏智力量表对29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伤组)和46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ERP及智商检测,比较引出的ERP成分特征及与智商的相关性.结果 数字计算范式的题目、正确、错误答案3类刺激引出的ERP波形包括外源性成分N1c、P2c及内源性成分N2c和P3c;对照组引出的N1c和P2c波幅和潜伏期相近,但N2c和P3c有明显差异,其中正确答案的P3c波幅最高,错误答案的P3c潜伏期最长;外伤组引出的各ERP成分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N2c和P3c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错误答案引出的P3c潜伏期与言语智商和总智商呈中度负相关,高于题目和正确答案;外伤组P3c潜伏期与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46和-0.60(P <0.05),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数字计算ERP范式可引出特征性ERP波形,其P3c潜伏期与智商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评价重型颅脑损伤后数学能力损害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交通事故伤者智残评定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交通事故致颅脑外伤伤者智残评定的最佳方法。方法 采用4种智力评估方法对被鉴定人的智力和认知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与智力迟滞诊断作为金标准相比较,事件相关电位P300评定结果呈显著正相关(125例,r(?)=0.952,P<0.01),成人智残评定量表结果呈显著正相关(129例,r(?)=0.963,P<0.01),韦氏成人智力测量总智商(IQ)评定结果呈无明显相关(4例,r(?)=0.099,P>0.05)。结论 根据智力迟滞诊断、事件相关电位测定P300、成人智残量表评定、韦氏成人智力测量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可准确评定被鉴定者智残水平。如被评定者有伪装倾向,则不宜采用韦氏智力测量方法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7.
Liu YQ  Zhang LL  Zhao XH  Liu ZL  Mei ZH 《法医学杂志》2007,23(2):108-109,113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以及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中的P300成分与智商的关系。方法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听觉P300检查并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全量表测定智商,另外用40例正常成年人作为对照组也进行P300的检查。结果病例组P300潜伏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病例组P300的潜伏期与操作智商和总智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35、-0.344,均P<0.05)。结论ERP是测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患者智能和记忆损害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伤者的智能和记忆损害及相关因素。方法 统计分析成都市1999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间因交通事故造成颅脑损伤的652例伤者的心理测验、脑电图及脑影像学资料。结果研究组平均智商为77.85±15.97,27.9%的伤者智商低于70;51.9%的记忆商低于51。智力损害与文化程度、左颞叶损伤、≥3个脑叶损伤以及脑电图异常明显相关;记忆损害与文化程度、损伤和鉴定检查的间隔时间、脑于损伤、左颞叶损伤、脑电图异常明显相关。结论交通事故造成颅脑损伤的伤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和记忆损害,且与左颞叶损伤、脑电图异常、文化程度、脑干损伤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道路交通事故轻度精神伤残者智能损害评定方法和价值。方法通过分析智商测定在轻度精神伤残者评定中的运用,探索智商测定在轻度精神伤残者智能损害评定中的运用价值。结果不同性质颅脑损伤组间不同智能损害程度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量表智商与颅脑损伤性质有关(P〈0.05),除继发全面性与继发局部性损害(P〈0.05)、继发局部性与混合性损害之间(P〈0.01)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两两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颅脑损伤程度组间不同智能损害程度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量表智商与颅脑损伤程度呈负相关(P〈0.01),除中型与重型损伤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两两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智能损害程度、量表智商均与精神伤残等级呈正相关(P〈0.01);量表智商并非评价智能损害的唯一指标,智能损害也并非精神伤残唯一的构成因素。结论智商测定对评价智能损害与精神伤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精神伤残评定需根据颅脑损伤性质与程度、智能损害或精神障碍程度以及生活、社会功能状况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类型及鉴定的合理时间,探讨脑损伤程度及鉴定时间与智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对534例脑外伤患者的司法精神病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类型中,器质性情感障碍最多(51.1%),其次为器质性神经症样综合征(24.0%)、器质性智能损害(18.0%)。伤残程度鉴定为Ⅷ级和Ⅸ级伤残最多,分别为219例(41.0%)和177例(33.1%)。智能损害组的脑损害程度、中国修订版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评定智力缺损程度明显高于非智能损害组(P0.05)。伤残等级和脑损伤分级、WAIS-RC评定结果、鉴定时的脑CT变化以及脑电地形图(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mapping,BEAM)异常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而智能损害程度与鉴定时间及脑损伤分级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影响智能损害的因素很复杂,伤残程度鉴定时脑CT、BEAM、WAIS-RC等客观检查也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法医临床学鉴定寻找客观且准确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motor evoked potential,TMS-MEP)测定68例SCI患者(颈段损伤23例,胸腰段损伤45例)拇短展肌和胫前肌的皮层起始潜伏期、N1峰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和波宽,并以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差异。结果实验组随拇短展肌、胫前肌肌力下降或消失,皮层起始潜伏期、N1峰潜伏期、CMCT延长,波宽增宽,且实验组中的2、3级肌力者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MS-MEP检测可以直接、客观地反映脊髓锥体束的运动功能状态,为法医学鉴定提供更客观、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视神经损伤的电视野检查及其与LED-VEP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视神经损伤的电视野检查特点及其与LED-VEP相关性分析,探讨法医学鉴定相关问题。方法 以健眼为正常对照,行双眼电视野检查及LED-VEP检查。结果 64例视神经损伤眼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野改变,其中31例为视神经完全损伤,其视野表现为完全缺损(即黑朦),LED-VEP均无波型诱出;余33例为不完全视神经损伤,视野表现为不规则型缺损,LED-VEP表现为切迹波或P1波潜伏期延长、波幅减低;64例健眼,视野正常,LED-VEP均正常。分析视野与LED-VEP结果两者的相关性,r=0.933(P<0.01,n=64)。结论视神经损伤时应重视视野检查,电视野检查本身有一定的客观性提示,视野缺损程度与LED-VEP异常程度有较为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图片再认ERP在重型颅脑损伤后记忆障碍鉴定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图片再认事件相关电位(ERP)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后记忆障碍法医学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RC)和Neuroscan ERP仪,对7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及需评定精神伤残等级的29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记忆障碍者(sTBI组)进行记忆能力和图片再认ERP检测。结果sTBI组WMS-RC各分测验量表分及记忆商数(MQ)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完成ERP任务的反应时、正确率明显延长和降低(P〈0.01)。对照组在靶与非靶刺激呈现后170ms和500ms左右均可记录到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的二个正向波(P170和P500),但靶刺激诱发的P500波幅明显高于非靶刺激(P〈0.01);sTBI组可记录到相似的ERP波形,但各成分的波幅、潜伏期均明显降低和延长(P〈0.01)。sTBI组P500潜伏期与WMS—RC的记图、再认、再生分测验量表分和MQ值均呈高度负相关(r=-0.73~-0.83,P〈0.01),而与伤残等级呈明显正相关(r=0.65,P〈0.01)。结论图片再认诱发的Psoo潜伏期与WMS-RC反映的短时记忆功能及鉴定的精神伤残等级明显相关,可为sTBI后记忆障碍的伤残鉴定提供一项较客观的神经电生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研究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伤残等级与年龄、伤前受教育的程度、受伤部位等多个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对纳入的448例样本进行回顾性调查,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出影响伤残等级的关键因素,建立各伤残等级的数字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颅脑损伤程度、昏迷时间、GCS评分、损伤性质、人格改变、精神病性症状、软化灶、治疗方法、P300潜伏期、全量表智商和智能损害程度与伤残等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CS评分和全量表智商与伤残等级呈正相关(β>0),其他因素与伤残等级呈负相关(β<0);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结论 在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伤残程度评定中,要综合考虑本研究结果中的关键因素,得出科学性的伤残等级评定.  相似文献   

15.
轻型颅脑损伤电生理研究及其在临床法医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60例轻型颅脑损伤(MHI)患者的ABR、LEDVEP及其中40例BEAM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BR异常主要表现为Ⅰ-Ⅲ峰间潜伏期的延长;LEDVEP异常表现为N70潜伏期的延长,并可伴有N70-P100波幅的降低;BEAM异常以α1频带的平均功率增高为特征,且θ/α2功率比的增高可提示幕上损伤的存在。同时,根据电生理追踪检测的结果,首次提出了轻型颅脑损伤脑功能损害程度分级的标准,为此类损伤伤害程度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1.智能减退分级 (1)极重度智能减退 a.IQ<20:b.语言功能缺失;c.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2)重度智能减退 a.IQ20~34:b.言语功能严重受损,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c.生活不能自理。 (3)中度智能减退 a.IQ35~49;b.能掌握日常生活用语,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正常人不同刺激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PRVEPs)的特点及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对30名(60眼)正常视功能的受试者分别进行全屏刺激野、中心刺激野及周边刺激野刺激,记录并分析PRVEPs的潜伏期与波幅。结果正常人左、右眼之间PRVEPs各波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中心刺激野PRVEPs中N1波的出现率为36.77%外,各波在不同刺激野PRVEPs的出现率为100%。全屏刺激野与周边刺激野N1波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波潜伏期及波幅在三种不同刺激野PRVEPs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不同刺激野的PRVEPs.可对视网膜不同区域的功能状态进行客观评定,并可以用于对受试者是否存在伪装或夸大视野缺损的评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e,MMN)在评估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器质性(脑外伤)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被鉴定人35名(病例组),年龄、性别构成比、文化程度与之匹配的正常对照24名(正常对照组)。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进行评估,完成事件相关电位检查。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名被鉴定人和24名正常对照完成研究。病例组的ADL及SDSS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例组Fz、FCz、Cz和Pz的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延长(P0.05)。病例组Fz、FCz、Cz和Pz的潜伏期与ADL及SDSS评分呈正相关(P0.05)。以ADL评分,SDSS评分,Fz、FCz、Cz和Pz的潜伏期和波幅为协变量,是否患有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为因变量,可以较好地拟合得到方程。结论 MMN的潜伏期可以作为潜在评估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严重程度的指标,即MMN潜伏期越长,提示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症状可能更为严重。联合运用ADL、SDSS和MMN可以作为初步判断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微视野仪与视诱发电位检测结果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探索检测眼底黄斑病变者最佳矫正视力的途径。方法对62例黄斑病变者(黄斑病变组,62眼)及1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36眼)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微视野仪及视诱发电位的检测。结果 (1)微视野仪检测示黄斑病变组视网膜平均敏感度、固视百分率均低于对照组,置信椭圆面积均大于对照组;视诱发电位检测示0.5周期/度(circle per degree,cpd)及2 cpd P100波振幅较对照组降低,潜伏期延长(P0.05)。(2)黄斑病变组最佳矫正视力与其视网膜平均敏感度、置信椭圆面积及黄斑中心2°、4°固视百分率之间呈正相关性(P0.05)。视网膜平均敏感度与P100波的振幅呈线性相关(P0.05)。(3)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053 x1+0.008 x3+3.897(y为最佳矫正视力,x1、x3分别为视网膜平均敏感度与2 cpd P100波振幅)。结论联合使用微视野仪与视诱发电位有助于判断黄斑区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客观最佳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眼损伤者对比度视诱发电位的特征。方法选取本中心行法医临床学鉴定的60例眼损伤者,根据最佳矫正视力分为0.2~0.3(A组)、0.3~0.5(B组)、≥0.5(C组)三组。分别观察100%、25%、10%对比度条件下的对比度视诱发电位波的振幅及潜伏期变化特征,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相同对比度时,P_(100)波振幅随刺激视角的减小而降低;(2)相同刺激视角时,P_(100)波振幅随对比度降低而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00%、25%对比度时,相同刺激视角(100%7′视角除外),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随视力提高,P_(100)波振幅增高(P0.05);10%对比度15′刺激视角,P_(100)波振幅随视力提高而增高(P0.05);(4)相同对比度下,相同刺激视角时,P_(100)波潜伏期随视力提高而缩短,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刺激视角时,随对比度降低,P_(100)波潜伏期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度视诱发电位有望成为评估对比度视力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