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六大”即将召开,广州青年有何反应?对“十六大”召开有哪些期望?广州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近日一项调查表明,广州青年对“十六大”表示了极大关注,认为“十六大”将促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充满信心。 调查表明,84.2%的广州青年对未来的前途持“乐观”或“非常乐观”的态度,而他们对广州社会发展的满意程度评价也较高。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和我们党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与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不断探索和英勇奋斗紧密相连的,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发展就有希望。”处在全国改革开放前沿的珠江三角洲,广州在2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广州市青年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在两个文明建设的大潮中,脚踏实地,奋发进取,为改革、发展、稳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写出了令人民满意的答卷。 新世纪的广州青年,在这一基础上,应如何积极开拓进取,为建设南国现代化中心城市进一步贡献力量,这是广州青年和青年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相似文献   

3.
最近,广州青年研究会与香港社会工作者总工会在广州举行了一次“穗港青少年工作研讨会”.港方前来参加交流的人员中,绝大部分是青年社会工作者,他们除了介绍香港青少年工作之外,还介绍了香港青年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今年一月二十九日,除夕前最后的一个星期天,虽然天上还刮着强劲的西北风,庭院深深的广州文化公园已是一片万紫千红,春色盎然。绚丽多彩的各色菊花辉映着无数红旗横额,由广州市青年研究会与市青联、文化公园联合举办的“美在青年中”大型文化咨询服务集市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青年游客。  相似文献   

5.
在第二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来临之际,为响应市委、市政府“三年一中变”的号召,广州发电厂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在珠江边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环保教育活动,以实际行动保护母亲河。  相似文献   

6.
穗港青年工作者于去年在广州进行了十个月的“青年小组工作”技巧交流。在“小组目标”、“小组模式”、“小组历程”和“小组技巧”的研习项目中,两地青年工作者就理论问题的认识与工作技巧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和实习。一些问题颇给人以启迪。一、小组目标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青年文化青年文化(Youth Culture)亦称“青年亚文化”。青年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它以青年的特殊利益为动力,是在青年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的、得到同龄群体认同的独立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首先使用“青年文化”这一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 T·帕森斯(T·Parsons),他用青年文化来解释40年代美国青年的意识和行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以来,乘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广州青年的“炒更”(即兼职或称之为第二职业)之风日益盛吹起来,还曾一度成为广州青年的一大热点。“炒更”一词是从香港引进过来的,初为广州青年之中的时髦流行语,后来遂渐成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探讨中国社会发展对青年文化活动场所提出的要求和使命,着眼于现在和未来。论点所依据的经验材料,主要参考广州市青年文化宫的实践。这不仅由于广州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可以近似地看作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缩影,而且广州“青宫”的方式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颇具特色的。  相似文献   

10.
我们都生活在文化中,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纽带。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广泛,文化渗透日益深刻,文化需求日益多样,文化创造日益活跃,因而文化建设也日益迫切。正因如此,2004年4月,共青团中央联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七个部委,一起实施了中国青年文化行动,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在青年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去探讨,比如什么是青年文化、怎样看待青年文化、青年文化建设有什么样的规律、在青年文化建设中怎样发挥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等。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将大大推进青年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帮助青年成长成才。为此,团中央等于2004年11月7日在海南省举办了首届中国青年文化发展论坛。论坛分为主旨演讲和嘉宾访谈两个部分,本刊特刊发论坛的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青年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都生活在文化中,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纽带。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广泛,文化渗透日益深刻,文化需求日益多样,文化创造日益活跃,因而文化建设也日益迫切。正因如此,2004年4月,共青团中央联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七个部委,一起实施了中国青年文化行动,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在青年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去探讨,比如什么是青年文化、怎样看待青年文化、青年文化建设有什么样的规律、在青年文化建设中怎样发挥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等。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将大大推进青年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帮助青年成长成才。为此,团中央等于2004年11月7日在海南省举办了首届中国青年文化发展论坛。论坛分为主旨演讲和嘉宾访谈两个部分,本刊特刊发论坛的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文化青年与当代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都生活在文化中,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纽带。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广泛,文化渗透日益深刻,文化需求日益多样,文化创造日益活跃,因而文化建设也日益迫切。正因如此,2004年4月,共青团中央联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七个部委,一起实施了中国青年文化行动,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在青年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去探讨,比如什么是青年文化、怎样看待青年文化、青年文化建设有什么样的规律、在青年文化建设中怎样发挥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等。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将大大推进青年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帮助青年成长成才。为此,团中央等于2004年11月7日在海南省举办了首届中国青年文化发展论坛。论坛分为主旨演讲和嘉宾访谈两个部分,本刊特刊发论坛的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十二所院校大学生精神病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州《青年探索》和上海《青年学报》,同是青年理论刊物,一个有南国风格,一个有海派气息。为了求得相互启迪,拓宽读者视野,两刊决定在今年开辟“刊际互载”专栏。请读第一篇。  相似文献   

14.
关于“青年时尚”的界定“时尚”一词,可拆解为“时期”和“风尚”,从词语的层面可解释为“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第377、1144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时尚,但我们这里所说的“时尚”有两个限定:一是现代社会的时尚,二是青年的时尚。现代社会的时尚,是大众化的、流行的、商业化的,与大众文化、流行文化、商业文化密切相关,由此它也往往是跨国度、跨地域、甚至跨人群的。青年的时尚,或曰“青年时尚”,是现代社会时尚的主角、代表和先锋,是以青年人为主体的…  相似文献   

15.
1990年11月30日,本刊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团委联合举办了“90年代广州青年工作走向”座谈会。到会的有对青年问题十分关注的中共广州市委真传部领导、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领导,还有一批青年问题专家学者和青年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近日公布的针对青年群体的“热点问题追踪调查”结果显示,在诸多的社会问题中,半数以上的青年人认为目前最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是“解决贫富悬殊”。而近五成的广州青年认为目前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自身素质”和“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青少年流行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青年文化”的视角看,青少年流行文化是青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现代商业社会中出现的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从文化趣味的代际差异,特别是从文化生产和消费的角度看,“青少年流行文化”并不是“大众文化”,也不完全是“流行文化”。“青少年流行文化”同“主流文化”在某些方面有一致性,但更多地表现为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内在的紧张关系。从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现实状况来看,可以认为青少年流行文化是在青少年中存在的、具有青少年特殊性的流行文化现象。寻求个体意识,而非集体意识,是“青少年流行文化”和“主流文化”乃至“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的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18.
京、穗、港青年“国家与民族”比较研究结果 蔷研/1一25广州青年的法律观念与道德观念谢惠娟/2一24当今中学生价值观透视涂敏霞/3一20广州青少年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刘小钢/4一28你在他乡还好吗?—对广州市500名外来青工的调查 涂敏霞谢惠娟/4一30’94年广州青年关注的热点间题惠敏/4一32京、穗、港青年“政府与政治”比较研究结果 警研乃一29深圳青年工作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邹冯平曾令逸/5一30中国青年的社会参与吴鲁平/6一23133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王玲/6一25变味的“面包”我们怎么吃?周明荣/3一22点歌,让人欢喜让人忧静思/3一24青年人际…  相似文献   

19.
探究“内卷化”背景下青年“躺平”思潮流行的成因与应对策略,对于引导青年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在“内卷化”背景下,青年社会获得感的缺失是青年“躺平”思潮流行的内因,主要体现为“习得性无助”降低青年的自信感、“主动污名化”宣示青年的抗议,以及阶层焦虑导致青年斗志消沉。而亚文化中部分消极文化的流行与扩散是外因,主要体现为“丧文化”下青年情绪消解方式的扭曲、消费文化下青年认同危机的加剧、网络文化下核心价值观对青年引导作用的削弱。为了应对青年“躺平”思潮的不良影响,亟待加强心理健康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青年社会经济保障体系,甄别研究青年合理社会利益诉求,强化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领。  相似文献   

20.
青年文化又有青年文化、年轻文化、青年期文化(Yuoth culture)等几种称谓,有的学者还提出他们之间应有的差别,一般对青年文化的理解是:“青年人共同的行为方式和以青年为中心而提出的文化”。现时意义上的青年文化是指“青年所具有的独特的风格和价值,他们主张遵从与成人不同的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