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代表委员追问房价“节节高” 房价有下浮50%左右的空间。——全国人大代表袁超语出惊人,袁超指出,开发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增加了开发商与权力交换的成本,而这些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推高了房价。  相似文献   

2.
为了防止房价过快上涨。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加息、提高首付款、限购等一系列调控政策。然而,每一次政策的变化都会对一些正在履行过程中的房屋买卖合同带来影响,不少买房人因此措手不及。无力继续履行而不得不终止合同。然而,当初签订合同时交付的定金能够返还吗?银行信货政策变化是不是法律上的“不可抗力”呢?  相似文献   

3.
丈母娘需求当然不是推高中国房价暴涨的原因,但中国房价上涨一直归因于一个似是而非的事实:地价上涨,这其实也是一个谬误。地方政府如果直接在用于商品房建设的土地上盖房销售,不仅可以彻底抑制房价的上涨,而且可以将被开发商攫取了的大量地价利益转为财政收入,从而还可以进一步解决地方政府投入公共事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焦点概览     
房价上涨过快引起关注近年来,城镇房价上涨过快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并引起热烈讨论。一些人认为,房价上涨,是由我国当前供不应求的市场基本情况决定的,但上涨过快,却并非完全是市场因素使然。时事报告6房价上涨过快是多种原因复合促成的。过去板子只打在开发商身上,认为开发商为了谋取暴利,才导致房价过快上涨。但事实不尽然。比如,在一些大中城市,一些高收入者或实力雄厚的集团把房地产当成了重要投资渠道,一些外地富人也涌进大城市炒房。同时,一些房地产商哄抬房价的行为也使广大中低收入群体难以实现住房梦。中央出台的《意见》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广东省部分人大代表向该省建设厅提交建议,要求开发商公开房价成本信息,但遭到广东省建设厅的否决。而与此不同的是,江苏省盐城市悄然出台了首个“官方版”房价构成清单。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再次引发了关于房价成本是否公开的热烈争论。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违法交易行为是指不符合条件擅自预售商品房、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制造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哄抬房价等影响房价的行为,其造成了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这不仅使得许多民众居住条件不能改善,而且带来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指明其危害性和剖析其可罚性的基础上,建议将房地产违法交易行为犯罪化,以威慑和遏制不良开发商的违法行为,保障民众的居住权,建立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房价成本是否应该公开?百姓有百姓的意见,专家有专家的看法,房地产开发商有房地产开发商的理由,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刊特约请房地产专家蔡鸿岩先生对此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8.
陈建芬 《小康》2006,(7):50-53
三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这样一个怪圈:房价涨了控,控了涨,涨了再控……面对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开发商都不满意的房地产政策,或许让“开发商的归开发商,政府的归政府”才是一条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9.
政策信息     
《政策》2013,(4):95-96
国务院出台5项措施严控房价近日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会议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1)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除拉萨外的省会城市要按照保持房价基本稳定的原则,制定并公布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建立健全稳定房价工作的考核问责制度。(2)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措施的  相似文献   

10.
官员之争、官员与开发商之争、开发商与学者之争,如今的房地产市场真是一片嘈杂之声。面对高房价,我们来看看中央政府的立场。2004年以来,中央出台了许多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和必要的制度建设。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房价还是一路疯涨、高歌猛进。  相似文献   

11.
房价上涨的预期决定了我国房价的高歌猛进,而房价上涨预期强烈又有着关键的特殊因素.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垄断特征、政府调控的有限性、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异性、国企地王热、政策的隐性担保等,构成了我国房价上涨预期强烈的特殊因素.管制垄断开发商的定价行为;落实和加大保障房的供给,降低居民对住房的刚性需求;限制国企进入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07,(3):58-59
中国社科院:中等收入者的买房负担已经进入警戒线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3月21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的房地产凋研报告会上,专家指出.目前购房者的负担日趋加重。特别从2004年以来.房价与家庭收入比在加大,中等收入者目前的还贷已经占家庭收入50%,这是警戒线。专家们还指出,未来如果不改变房地产供不应求的局面,特别是政府依靠卖地提高房价的模式,房价将进一步被动上升。  相似文献   

13.
地产新政使今年上半年的房价走出了一个“过山车”行情,就在大多数投资者和开发商犹疑等待之时,李嘉诚又要出手了。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5,(3):59-60
为控制房地产市场投资规模过大、住房价格上涨过快、供应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中央去年实施了以“管严土地,看紧信贷”为主的宏观调控措施。进入2005年.中央各部门继续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抑制房价不正常上涨。  相似文献   

15.
房价的过快上涨已经造成城镇居民的住房困难,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针对高房价问题,国内各界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解读,其中,“成本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成本论的基本逻辑是,由于钢材、水泥等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以及土地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造成土地成本的上升,加之政府的高昂税收等成本因素提高了开发商的开发成本,因此开发商在进行定价时必然会提高价格。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6.
《辽宁人大》2007,(8):1-1
近年来,房价持续上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房地产调控政策,从”国八条”到“国六条”再到“国十五条”,政府接二连三地”出招“依然难控房价持续高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同比上涨5.3%。居高不下的房价,成为备受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任志强谈保障性住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卫武 《小康》2008,(1):78-81
房价高企,成为如何解决民生问题的焦点。而房地产开发商又是焦点中的重点关注对象。政府希望他们能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民众直接将攀升的房价责任推加其身。强调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政府为稳定房市而推行的又一政策。对此,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对《小康》记者重申了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十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疯狂不再,跌势开始,2005初夏的楼市带着一丝痛苦的寒意。按照经济学家的观点,目前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初期,房价微跌而成交量大幅下降。那么,房价会跌多长时间?下跌幅度有多大?在下跌的过程中会表现出怎样的特征?对于这些人们关心的问题,让我们听听专家、中介、开发商、购房者以及投资者的说法。楼价是继续观望还是入市?难题一观望,还是入市?楼价原本是众口一词都说要升的,一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情况!但现在却因政府新政一声棒喝,楼价被悬在空中,谁也不知道房价将来到底会怎样。房价就是供需双方在经济学上的一种博弈,市场价格的杠…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房价越调越高?房地产的各种调控措施为什么不起作用?因为打蛇没有打到七寸上。目前所有的调控政策其实都没有触动房地产涨价的真正主角的利益:地方政府、开发商与投机客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房价越调越高?房地产的各种调控措施为什么不起作用?因为打蛇没有打到七寸上。目前所有的调控政策其实都没有触动房地产涨价的真正主角的利益:地方政府、开发商与投机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