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媒体事件,就是因媒体集中关注而放大社会影响的各类事件。这些事件既包括突发事件也包括常发事件。因媒体报道而引起超出事件本身新闻价值的广泛关注,进而影响人们的判断,这类事件将会越来越多。警方面对媒体事件,不论是警方集体或是民警个人引起的媒体事件,如何趋利避害,正确应对,这是每个民警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南京"8.30"劫持人质事件已经结束,警方开枪致1名人质重伤,劫犯虽被抓获,但事件产生的负面效应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从保障生命安全、把握作战时机、有效控制作战节奏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处置劫持人质事件应把握的细节。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2002年11月5日,一名“爱立信”公司雇员正要把他所窃取的本公司的秘密资料交给一名外国情报官员时,当场被瑞典安全部门抓获。随后,又有4名雇员因涉嫌窃取、泄漏公司商业秘密而被逮捕。这5名涉案人员都曾供职于“爱立信”公司的研究、开发部门,掌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环境问题引发的民生问题日益凸显,环境群体性事件正以年均29.8%的速度快速增长,形势严峻。在2012年及2013年公布的"十大公民事件"的评估结果中,环境群体性事件连续两年榜上有名。不同于大多数因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  相似文献   

5.
公共卫生安全已日益引起政府和百姓的关注,当前"山西疫苗案"引发的诸多问题令人深思。文章着重从刑法规制的角度,研究、论述了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方法,以期对实践提供点滴的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弗格森"事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同时再一次引起人们对两个刑法问题的思考:刑事司法如何应对民意;刑法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民意不能直接干涉司法,司法民主是有界限和禁忌的,民意影响司法只能通过立法机关和陪审制度来实现。刑法目前对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是不足的,把严重的暴力性群体性事件亚恐怖主义化是一条不同的、有效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余治平 《群众》2000,(1):23-24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最近这些年来,“法轮功”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肆活动有其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的深层原因。如果我们透过“法轮功”看似神秘的面纱,运用理性的原则与精神对这一事件作进一步的思考,就会发现,许多深刻的教训值得引以为戒。无论在科学发展、信仰确立、道德建构方面,还是在实际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方面,我们身上的担子还很重,任务还很艰巨。科学:必须接受挑战,加速发展近代科学源自西方,三百多年的历史发展,无疑已为现代生活奠定了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版图上,广东偏居边陲一角。但正是这边陲一角,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大潮中独领风骚数十年,吸引全国“孔雀东南飞”,成就了“广东奇迹”。个中秘诀何在?除了地利(不仅是地理之利,更是历史发展与传承中赋予这块土地的风物、观念),还有改革之初的“天时”,以及上下齐心、数百万下海人才与数千万民工蜂拥来粤的“人和”。  相似文献   

9.
拉萨"3·14"事件引发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持续的舆论冲突。这种冲突根源于文明的误解、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历史观的差异,并被国家利益分歧和西方新闻媒体的炒作所激化,以新闻舆论和社会舆论交锋的多种途径和渠道释放出来。现阶段,要深刻认识到西方媒体对华歪曲报道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明确西方国际新闻舆论在西藏问题上的危害性和牵制性,并为随时化解国际舆论危机做好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0.
卢俊林 《传承》2011,(27):52-53
2010年国庆前后,网络红人小月月横空出世,给网民带来了一场国庆狂欢盛宴。那么,小月月热的背后是什么?面对热,我们必须进行冷静的思考,以求找到规律性的东西。通过从小月月事件体现网民何种心理,小月月事件是否意味着网络社会审丑时代的到来,面对下一个小月月网民何去何从等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物权法,是一部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它全面准确地体现了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加强了对国有财产的保护,对国有财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物权法的立法目的、平等保护原则、物权法对国有财产范围的规定、物权法对国有财产所有权行使主体的规定、物权法对国有财产强化保护等方面的规定,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以期透视《物权法》对国有财产保护的不足,并对之完善略抒已见。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目的,是最终的归宿。  相似文献   

13.
庞虎 《理论月刊》2002,5(7):74-76
本文从思维模式入手,通过总结建党8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构建了“创新———开放———理性”三位一体的党建模型。其中,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党的建设的动力源泉;开放(包括面向世界和党务公开)为党的建设提供广阔空间;理性(把握三个着眼点)保证党的建设的科学航向。新时期,只有坚持创新(动力源泉)———开放(广阔空间)———理性(科学航向)三位一体的党建思维,大胆开拓,积极探索才能保证党的建设顺利驶向成功的彼岸。  相似文献   

14.
农耕他者的制造--重新审视广东"疍民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家祥 《思想战线》2005,31(5):45-51
"疍民歧视"对于我们理解疍民和汉人社会具有双重的意义.基于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借助福柯的思想方法和人类学从边缘反观中心的研究角度,从追溯这个水上群体在3个不同时代的不同称谓及相关话语的演变出发,可以重新解释"疍民歧视"的形成机制、性质及其对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尤其是主流文化的意义.在中国传统农耕文化语境下,"疍民"遭受了被边缘化的命运,而这正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建构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5.
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价值 ,是道德主体的需要同满足这种需要的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因为道德主体的需求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因而这种价值关系的评价标准也会发生变化。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 ,原有的道德评价体系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因此 ,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学道德价值体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新时期建构科学道德价值体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社会与人的关系中 ,道德价值关系强调的是两者的区别 ,社会为了自身的利益 ,即社会的有序和稳定、全体成员的…  相似文献   

16.
魏强 《理论月刊》2002,(3):11-12
社会主义本质论蕴含着丰厚的辩证内涵,立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突出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立足于目的和手段的辩证统一,体现了逻辑的因果链;立足于结果与过程的辩证统一,隐含着动态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抗日时期共产党员在广东参加国民党军队抗日,是中共广东省委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在国共合作的大气候下广东部分抗日将领的一项开明举措。当时参与的中共党员人数不少,涉及的部队或军事组织较多,坚持的时间也比较长,对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广东国民党军队抗日,坚持持久抗战,起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这是华南抗战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杨平 《岭南学刊》2003,(2):69-72
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主体的国家所有制企业,是建立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批判的基础上,由苏联第一次将整个社会直接占有一切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理论设想付诸于实践的探索性结果。本文结合我国入世这一大背景,从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内在逻辑出发,探讨怎样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从生搬硬套马恩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设想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的实践将国家所有制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主体,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论述的生搬硬套。因为当时新建立的苏联与瓦解前的苏联无论是生产力,还是文…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中 ,广东各级党组织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 ,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 ,抓住发展经济的根本任务 ,逐步推进党的自身建设改革 ,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从而把广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今天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探讨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本思路 ,对于推动广东党的建设又一次思想解放、开拓创新 ,以保证广东党的各级组织把握时代潮流 ,走在时代前列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建设提出…  相似文献   

20.
关于构筑广东人才资源新高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要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中保持领先地位,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构筑广东人才资源新高地。为此,必须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积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把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来抓;要采取超常规、大力度的政策措施,加快人才资源开发步伐;要从广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构建人才行政调配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