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古称西域,位于中国西北部。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碰撞和交流的地区。现在.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以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包括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锡伯、满、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塔塔尔、东乡、壮、撒拉、藏、彝、布依族、朝鲜等55个民族,  相似文献   

2.
新疆高校坚持“四个认同”(即对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抵抗“三股势力”渗透的客观要求.为此,新疆高校要加强党的领导,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教职员工队伍建设,把“四个认同”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估体系,为“四个认同”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切实抓好大学生的培养教育,以增强新疆大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反对民族分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确保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
二00五年五月,中央召开了民族工作会议,胡锦涛同志在会上指出:“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主题。”这“两个共同”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执政理念在民族问题上的具体实践,是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执政理念的宝贵贡献。“两个共同”思想进一步丰富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內涵,它是构建多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基础,更是构建新疆多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赵刚 《实事求是》2013,(1):78-81
新疆民族问题是我国民族问题的典型区域表现,也是"四个问题"的交织。党在新疆的民族工作坚持了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培养民族干部和维护社会稳定等项基本原则。党在新疆民族工作取得伟大成就,这是新时期新疆民族工作的基础,新疆民族工作应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不断谋求新进步。  相似文献   

5.
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统一性是在长期的文化互动、交流中出现的,并逐步整合成一个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新疆人"特有的文化模式。同时,由于民族不同,文化各异,尤其是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的差别,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矛盾在现阶段还会长期存在,表现为传统文化模式与现代文化模式的矛盾,新疆民族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差异,新疆少数民族习俗文化与汉族习俗文化的差异,新疆主流文化与边缘贫困文化的矛盾以及语言的差异等。只有辩证地理解新疆民族文化的统一性与差异性,才能创建各民族文化和谐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是新疆“东突”民族分裂势力发展最为迅速、活动最为猖獗的时期。在全球性民族分离思潮的刺激和影响下,疆内民族分裂势力秘密发展组织,内外勾联,频繁制造暴力恐怖事件,“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呈恶性膨胀的态势。仅90年代以来,恐怖分子在新疆共制造恐怖事件350余起,手段极其凶残。  相似文献   

7.
民族问题对于多民族国家,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交往更加频繁,民族杂居更经常发生,使许多国家和地区民族成分日趋复杂化。当今世界多数国家已不再是单一的民族国家,不少民族开始由一国聚居而走向世界多国定居,成为跨国而居的民族。中国新疆作为中亚国家的近邻,中亚地区的稳定与发展,直接影响到新疆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范静波 《共产党人》2009,(16):53-54
一、海原“花儿”的历史渊源 “花儿”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民歌,是流传于西北地区一种独具风格的高腔山歌,它不受地域、民族、宗教和语言的限制,传唱于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四个省区的回、汉、土、藏、撒拉、裕固、东乡、保安等民族。“花儿”融汇了中原文化、草原文化及阿拉伯文化的精髓,西北“花儿”是世界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9.
徐磊 《实事求是》2012,(6):67-7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现代“民主”与“共和”理念在新疆多民族地区扎下根来,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制度乃国之重器,事关根本,不可轻言废立。在今后新疆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上,“民族区域自治”至今尚无可以替代的制度框架。今后,继续完善乃至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要坚持经济民主先导、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领导、渐进式改革这四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佚名 《党建文汇》2011,(10):41-41
“中华民族”这一家喻户晓的称谓,细算起来也只有103年的历史,其创始人就是梁启超。在梁启超创立“中华民族”一词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甚至连“民族”一词也没有过。习惯上所说“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外国人称中国为“大秦”、“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称谓。  相似文献   

11.
2000年7月。国家民委组织开展了“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查研安”,把人口较少民族定义为1990年人口普查中总人口不足十万人的少数民族。在全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中;撒拉族是我省唯一的人口较少民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进行分析与探究,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提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胜利的观点。从“爱国主义”、“团结统一”和“自强不息”三个方面阐述民族精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作的贡献,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着力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展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英勇无畏的民族气概。  相似文献   

13.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对于我们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和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新疆这样一个民族地区的基层党校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教育,对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执行中国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以及热爱民族地区,投身边疆建设更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成 《兵团党校学报》2011,(5):58-60,80
综观新疆文化的发展史,多种文化的并存、交融与互补是其显著的特色。本文在分析新疆各民族大学生的“四个认同”与新疆绿洲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情况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认为西方大熔炉、马赛克民族政策和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论存在利弊,提出了通过基于“四个认同”的“文化整合”构建新疆绿洲文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黄任远 《奋斗》2004,(8):54-54
在黑龙江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生活的世居民族主要是满,蒙古,锡伯,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7个民族,他们是黑龙江流域的主体民族,他们世世代代“活动于斯,繁衍于斯,创造于斯,谱写着一部漫长的文化史”,传承着一部悠久的黑龙江流域文明史。清代,又有柯尔克孜,朝鲜,回,汉族加入到了黑龙江流域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来,共同为开发建设黑龙江做出了贡献,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还创造了璀璨绚丽的精神文明。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华民族文化在黑龙江流域的典型缩影。从西藏起,我刊连载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黄任远同志的文章,从衣食住行,婚葬节庆等各个方面,向广大读者介绍黑龙江流域民族的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16.
童新言 《当代贵州》2012,(22):44-45
以阿里木为代表的一个新的群体——“贵州的新疆人,新疆的贵州人”正在走向社会舞台,成为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7.
1998年7月,江泽民同志来新疆考察工作时在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语言的作用十分重要。语言不通,就不能交流。我国有56个民族,语言种类繁多,为了加强学习和交流各个民族都要努力克服相互之间的语言障碍。汉族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也要学习汉语,有条件的还要学习外语,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近年来,自治区党委也把各族干部双向掌握语言,作为新疆干部必备的素质来要求。 喀什地区是新疆维吾尔族聚居的中心,维吾尔族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90%以上。167个乡镇基层干部中以维…  相似文献   

18.
解放后至20世纪80年代,新疆、伊犁反对民族分裂斗争发生了右倾和左倾方面的错误。右倾错误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解放初期对王震同志指挥的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等坏分子的行动作出了错误的批判;二是当时国家民委某领导人对驻疆人民解放军屯垦戍边,发展农业,兴办工业的举措进行了错误的指责;三是1975年错误地撤销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制;四是1980年前后自治区党委对新疆民族区域自治工作做出了错误的评价;五是1979年没有按照实事求是的要求,对“东突党”进行了全面平反。左倾错误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大革命中把民族问题看成阶级问题,肆意践踏党的民族政策;二是在宗教管理上无视宗教的民族性、长期性、复杂性,任意践踏党的宗教政策;三是违反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对伊犁行政区划作出错误的变动。  相似文献   

19.
吴军 《当代贵州》2013,(9):52-52
读书,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我对反映民族问题的书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最近读到高洪雷的《另一半中国史》,使我对“中国”的来源和构成有了更多的了解。该书全篇以通俗的文笔,生动地勾勒出我国众多少数民族几千年的发展脉络,用鲜活的史实证明了少数民族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肯定了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以及祖国版图的形成所做的巨大贡献。根据本书提供的史实,我国的汉族人口之所以占到绝大多数,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量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成分。同时,汉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曾有不少人融合到其他民族之中,为少数民族注入了新的血液。我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统一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实现的,我国辽阔的历史疆域是由满族建立的清朝最后确定下来的。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新疆各族人民坚持“两个共同”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方针政策,新疆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成为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也要看到,新疆仍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影响新疆坚持“两个共同”的因素依然存在。面向未来,新疆正站在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努力完成两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