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蔡东伟 《前沿》2008,(8):46-49
本文认为真理是一种在实践中确立的“信息度”,是“社会信息体”的“真”的“多级间接存在”。“社会信息体”的历史的社会性物质性客观存在,和真理性信息是主体信息与客体信息的相互适应、复合的“符合”,证明了在信息活动意义上的真理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2.
马永东 《前沿》2008,(10):42-44
在主客体关系问题上,旧唯物主义把认识看成是客体被动地给予主体的单向活动;德国古典唯心主义把认识看成是主体意识去创设客体的过程,都不能正确全面地理解主客体的辩证统一。马克思在总结近代哲学关于主客体关系问题理论教训的基础上,把实践观点作为认识论之基础,科学地解决了主体与客体统一的现实基础和辨证途径,已经而且必将继续对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向前发展的。社会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但同时,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生成和发生作用的。本文阐述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主体性及其相互关系,试着解答历史过程中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这一任何社会历史观都无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论价值评价的主体性与客观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论是在理论层面 ,还是在现实生活中 ,价值评价都是价值论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本文着力分析了制约价值评价的主体因素和客观因素 ,归纳、剖析了现实价值评价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认为价值评价的主体性与客观性是能够在实践基础上加以统一的 ,人们是能够达到科学、合理的评价的  相似文献   

5.
"实践"是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三部曲"中讨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吉登斯高度评价了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范畴对于当代社会理论发展的重要贡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实践辩证特性的思想为吉登斯提出"结构二重性"原理、创立"结构化理论"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源。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原理实质上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范畴的社会学"复述",对于这种理解与"复述"的贡献与局限,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历史认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认识既具有主观性也具有客观性,历史认识的主观性并没有消解其客观性,历史认识主观性是获得客观的历史认识的重要条件。历史认识具有主观性,但主观性并不等于主观随意性;历史认识的主观性,尤其是认识主体的形上观念并不一定会消融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历史认识主体的主观性是从事历史认识活动的先决条件,客观的历史认识只有在正确的观念的指导下才能获得。  相似文献   

7.
管淑侠 《思想战线》2007,33(3):136-140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是历史哲学认识论的难点和焦点问题。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肯定历史认识可以达到对历史事实正确反映的客观性。非理性、价值因素参与认识过程使历史认识呈主体性。历史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和认识主体的时代局限性决定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残联在2008年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残疾人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任务,笔者想围绕这个主题,谈一谈跨越式发展的几个问题。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客观必要性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作为社会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会芳 《传承》2010,(12):14-15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实践中,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历史,而且也创造了一切的社会关系,并实现着一切社会规律。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总体性活动,是多种矛盾的集结点,而由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现实生活世界也是一个由多重矛盾关系形成的功能统一性世界,是一个全面丰富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实践中,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历史,而且也创造了一切的社会关系,并实现着一切社会规律.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总体性活动,是多种矛盾的集结点,而由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现实生活世界也是一个由多重矛盾关系形成的功能统一性世界,是一个全面丰富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张红柳 《前沿》2013,(6):39-40
思维的客观性问题是近代哲学的核心问题。相对于康德的知识整体论立场,康德之前的唯理论与经验论对思维客观性的论证实质上是原子论的,而黑格尔的辩证法消解了思维的客观性问题;马克思以实践作为检验认识客观性的标准,与康德的知识整体论具有内在的亲和性;现代哲学对思维客观性问题的探讨,依然没有超越康德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姜欣 《前沿》2012,(15):122-125
新闻客观性是新闻学研究中的基础命题.本文从中观和微观层面探讨了公民新闻能否客观与应否客观,认为公民新闻在中观层面可以达到新闻事实的总体的客观,在微观层面则不必拘泥于传统新闻客观性体制的写作与报道手法.本文进而分析了公民新闻客观性所存在的局限主要为媒介的商业化与公民意识与理性的缺失,同时指出了公民新闻对当前我国新闻传播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人的主体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主体性问题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哲学问题.本文试图从主客体的概念及其区分、人的主体性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社会主客体问的有序互动以及主体闻性等方面对人的主体性加以论证,以便对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正确引导人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现代贝叶斯主义概率论把主体对事件或命题的信念解释为一个人的主观置信度,其主要目的是将信念变成可量度的或可操作的。通过对主观置信度的合理性与客观性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科学共同体形成主体间性置信度需要的两个必要条件即共同的目标与流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新闻舆论的客观性是毛泽东和邓小平一直很关注的问题。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过许多重要思想,但晚年出现了失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恢复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提出了新的观点,主要是:(1)报刊、电视和所有的宣传工作都要拿事实来说话;(2)敢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16.
1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对历史之迷和理论之迷作出科学解答的开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正发源地.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进了自己的哲学,通过对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关于主体性思想的批判,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视角界定了主体和客体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统一的基础,为创立新世界观的科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陈华杰 《桂海论丛》2007,23(3):57-59
文章首先对创新实践的内涵和方式进行界定;接着阐述了社会进步是客体与主体相协调的整体性变革;客体方面的变革是社会进步的现实基础,而社会进步的核心内容则是主体的发展;最后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创新实践推动着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陈云 《前沿》2013,(20):61-62
在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客观性”是一个非常基本的概念,其关涉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以及科学程序、科学操作、科学态度等许多重大且基础的领域.本文以托马斯·内格尔(Thomas Nagel)的代表作《The View From Nowhere》为文本,集中对其“客观性”概念进行小范婆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对投资宏观调控基本问题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宏恩 《求索》2006,(7):42-43,93
投资宏观调控对投资效率进而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但我国的投资宏观调控在理论上相对滞后且在实践上效力不足,本文认为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对基本问题没有统一和明确的认识。本文立足于现实条件,对投资宏观调控的各方面基本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明确的结论,以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改善投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