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庄浪县万泉乡徐城村地处平川,交通方便,按理说早该脱贫致富了,可在1988年前,这里的人们生活贫困、衣着破烂.1988年,在群众的一致推荐下,刘建华走马上任村支书.他在组织一班人外出参观学习回来后,带领群众建起了630亩苹果、桃园.经过5年精心管护,全村林果业产值达到46万元,人均增收230元.果园发展起来后,他又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贩运业.组建起了生猪贩运集团,年贩卖生猪2.3万头,使徐城村成为辐射农村干家万户发展生猪业的市场中转站.与此同时,他带领群众建起了占地40亩的煤炭市场,使陇南、天水一带的汽车向庄浪、静宁、秦安等地销售蔬菜后,返回时又从徐城村捎煤,既降低了拉煤费用,又节省了时间,徐城人从中也收到了不小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他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的梦想就是改变家乡的面貌,带领群众致富。他做到了,十几年间,辽阳县前杜村在他的带领下发生了巨变。2015年,全村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万元。如今,他的梦想仍在继续,他的脚步更没有停歇,他正用实际行动演奏着造福群众的新乐章。他就是辽阳县刘二堡镇前杜村党委书记王绍永。  相似文献   

3.
《党的建设》2020,(4):F0002-F0002
1996年,时任井泉乡夹山岭村党支部书记的胡中山带领全村群众搬迁到黄花滩.搬迁后,他担任黄花滩村党支部书记,采取“党建引领、龙头带动、产销对接、组团发展”方式,引进推广新品种20个、新技术12项,带领群众发展暖棚养殖、日光温室等现代农业.黄花滩村家家建有蔬菜大棚,养羊农户每年每户出栏超过800只,短时间内由贫困村变为全县富裕村.  相似文献   

4.
位于祁连山脚下的临泽县倪家营乡倪家营村是一个人口不足千人、耕地面积2700多亩的小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收入水平低,增收难度大。1992年,蒋立明担任了倪家营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全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4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04元。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了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带领群众把倪家营村建设得更加富裕文明,蒋立明把家中所有的事务和劳作都交给了妻子,专心埋头于村务。为了尽快使全村经济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5.
"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这一传统说法,如今在巴中市巴州区酒店乡箭弓村再也找不到支持者了.要问这是为什么?群众都说,这得多谢村民李寿贤,是他致富不忘乡亲们,带领大家养猪齐致富.如今,全村及邻村已发展LY母猪150多头,种植黑麦草900多亩,涌现出了年出肥生猪10头以上的专业户225户、50头以上的大户43户,去年仅生猪一项全村农民人均增收950元.全村生猪改良面为100%,三元杂交面达49.6%,成为巴州区三元杂交改良重点繁育养殖基地,他本人也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  相似文献   

6.
9年前的冬天虽然也与往年一样寒冷,可寒冷中的小山村却不再寂静。这里正在进行村级班子改选。党员群众都在合计:村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可臭李头山依旧,水照流,集体欠内外债近40万元,谁有本事填上这个大窟窿?村民把目标集中到了年仅29岁的致富能手张庆利身上。选举揭晓:全村1340张选票,写下“张庆利”的竟达1306票。村民选择了张庆利作为他们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7.
我们三元朱村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特色农业经济村”。2003年以来,我们把发展全村经济的目标放在了创蔬菜品牌上,建起了高标准的蔬菜基地,无公害蔬菜越种越好,还越洋销到了国外,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3年全村有机质无土栽培蔬菜面积发展到800亩,实现经济总收入30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  相似文献   

8.
现已75岁的董继元,在革命战争年代当过兵打过仗、负过伤。1990年,他从阳城县招待所离休后,回到该县次营镇六甲村。多年来,他潜心钻研桑蚕栽培和养殖技术,掌握了一套新的科学的桑蚕栽培养殖技术。他坚持不懈发动和指导村民发展桑蚕栽培养殖,现在全村桑园已从原来不足300亩发展到650多亩;地埂栽桑由原来不足5万株,发展到现在12万株;养蚕由原来每年养蚕不到300张,增加到现在700多张。蚕茧总产量由前几年不足1000公斤,上升到35000公斤。全村人均增收880多元总收入达到60多万元。放着清福不享,专心研究蚕桑。带领群众致富,一心奔向小康。不惜个人…  相似文献   

9.
温江县天府镇铁篱村党支部书记蒋熙华,带领群众走"蔬菜兴村"的路子,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蔬菜书记".该村蔬菜种植面积780多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3600元.  相似文献   

10.
美与丑     
王浩生带领群众谋发展金塔县古城乡四分村党支部书记王浩生,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建设,近三年来,新修衬砌渠道6.7公里,打机井4眼,修通长2.5公里的村组道路一条,积极争取14万元建起了村卫生院,200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5830元,受到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郭振鹏)马天录多缴党费表心志马天录是1972年3月入党的临夏县教育系统的一名老党员。入党后,他始终按照《党章》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党员的权利与义务。2001年退休后,又在农村老家办起了养殖场,帮助带领周边群众发展养殖业,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得到了当地各族群众的…  相似文献   

11.
他成为村里的“当家人”至今已有11个年头,是全村老少公认的“大能人”:他带领党员群众把全乡有名的后进村变成产业发展迅速的省级文明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800元跃升至1.7万元;他热衷于提高农民致富本领,大力培训农村经纪人……如今,当地百姓早已安居乐业,村子也变成了新农村建设的样板,而他的初哀始终未变——  相似文献   

12.
正他成为村里的"当家人"至今已有1 1个年头,是全村老少公认的"大能人";他带领党员群众把全乡有名的后进村变成产业发展迅速的省级文明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 800元跃升至1.7万元;他热衷于提高农民致富本领,大力培训农村经纪人……如今,当地百姓早已安居乐业,村子也变成了新农村建设的样板,而他的初衷始终未变——  相似文献   

13.
1996年岁首,记者采访了扬州郊区城东乡渡江村。这个村原是传统的蔬菜生产专业村。328国道横穿其中,交通便捷。这里有渡江村苏北地区最大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联谊农贸批发市场。渡江村以市场为龙头,带动全村蔬菜生产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全村经济的腾飞。1995年全村三产营销总额5.5亿元,集体经济总收入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  相似文献   

14.
柳河县有这样一位老人,每天清晨, 他都骑着三轮车奔波在县城的各个垃圾 点儿;每逢寒暑假,他都带领小学生们深 入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田间地头;每 年的重大节庆日,他都到机关、学校、乡 村举办爱国主义图片展……他就是柳河 县老干部局离休干部、共产党员李万才。 李万才今年78岁,1982年离休后, 他的组织关系转到了老干部局党委。离 休后,李万才觉得自己虽然年龄大了,但 作为一名党员,还应该找点儿力所能及 的事儿干。  相似文献   

15.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11,(24):25+24
<正>2007年9月,32岁的胡晓方在全村党员群众的极力推荐下,挑起了胜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担子。当时,他担任着胜金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职务,胡晓方认为,一人富了不算富,他要带领全村群众共同致富。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责任。上任后,他根据胜金  相似文献   

16.
在太谷县侯城乡,处处传颂着白东友“当无品村官,干有品大事,不领取报酬”的新鲜事。在他当南沙河村委主任一年多的时间里,全村20多个蔬菜大棚已形成一定规模,优质果园和葡萄园发展百余亩,以解决人畜吃水和废水改造及治理沙河滩开发造地为龙头的农建工程高潮迭起。难怪一提起白东友的名字,全村百姓无不敬佩。为民谋大事2000年阳春三月,43岁的白东友在村委换届选举中,被群众推选为村委主任,然而他面临的是:村委头上戴着近40万元贷款债务的帽子,十多年前修建的供水塔成了摆设,地下水源不足,农民用水费用加重,沙河古道…  相似文献   

17.
安邦村红河县迤萨镇安邦村共有178户775人,人均耕地不足0.5亩,是个以汉族为主,彝族、哈尼族杂居的村子。近几年,村党支部积极带领全村群众"调结构、建支柱、奔小康",把这个贫困村建设成了富裕村、文明村。该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垦荒发展绿色产业。共产党员郭宗柱率先承包荒山180亩,种植芒果、荔枝、龙眼、香蕉等,去年创收15万元,产品畅销昆明、重庆、成都等地。党支部抓住这一典型,号召全村群众大力垦荒发展商品生产。从1996年至今,全村群众共开发荒山1950亩,人均开发面积达到2.5亩,种植了甘蔗、芒  相似文献   

18.
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巴镇车新村是少数民族聚居村,也是省建档立卡贫困村,坐落在美丽的关山脚下。全村有443户、1583口人,村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有党员53名。几年来,村党支部带领全村群众走出了一条以发展冷棚葡萄产业为主的脱贫致富之路。2016年人均收入达到1.8万元,实现20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彻底"摘帽"。  相似文献   

19.
甘肃民勤县薛百乡宁和村原支书石述柱,从19岁到 69岁,一直带领群众压沙治沙、种草植树,建起了2400亩 良田和1万亩林场,把一个“沙上墙、羊上房”的风沙村变 成了林茂粮丰、瓜果飘香的小康村,全村人均收从当年不足 50元提高到现在的3100元。他终于用生命践行了自己“豁 出一辈子,干好一件事”的入党誓言。  相似文献   

20.
四年前,当我挑起郭顾村党支部书记这副担子的时候,全村三业总产值仅有351万元,人均纯收入870元,集体积累几乎为零。上任后,我们支部一班人拧成一股绳,走出了一条引导群众造船致富发展经济的路子。目前,全村拥有造船企业101家,年生产船舶2000多条、20多万吨位,被誉为“中国造船第一村”。全村三业总产值达4247万元,人均纯收入3300元,集体积累48万元,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