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于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民增收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作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本质是产业间分工协作的关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内涵、机制和路径都可以从分工协作的角度进行解释。同时,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应注意农业、农民的主体地位,信息化建设、分工协作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西部瓷都夹江培育壮大楚陶支柱产业集群,大力吸收农民务工,拉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推动三大产业良性互动、城乡经济相融,带动县域经济加速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打牢产业振兴这一重要基础,而产业振兴的途径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此,要深刻理解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现阶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存在产业融合程度不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渗透力不强、涉农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滞后以及农民分享产业融合的利益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困难。要明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构建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民共同致富,和产业息息相关;农村经济发展壮大,离不开产业支撑.如今的中原大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兴未艾,如火如荼,产业发展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承担着社区能否留住人、能否可持续发展,群众是否有事做、是否能致富的重任.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必须构筑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实现就近就业;以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就地致富;以产业发展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就地城镇化;以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乡同等化.  相似文献   

5.
产业扶贫作为解决山地农业区贫困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让农民脱贫致富。受市场发育不完善,产业发展供需不协调的影响,当前山地农业区扶贫产业市场导向不足、可持续性不强。从山地农业区的产业形态看,产业仍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重生产、轻销售,培育依靠行政主导。山地农业市场趋向弱、效益低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农业自身产业属性和社会组织条件相关。增强山地农业区扶贫产业市场导向需要解决好产品供需问题,优化发展环境,结合本地优势选择特色产业,注重拓宽销售渠道,完善产业保障体系,以产业的持续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中国现代化以来形成的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三农问题)的总体方案,是新时代指导乡村发展的指南。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从"农村改革"到"乡村发展"的主题转换。产业振兴、乡村文化复兴、农民社会保障和农业生态建设是乡村振兴的主题。内生动力和外部动力构成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机制。学界普遍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在体制机制创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产业融合发展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四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发展是根本,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手段,产业融合不是一二三产业的简单相加,是三层次产业融合促进的交叉乘数发展。通过研究城乡居民消费的新需求,规划农村产业融合方向,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技能,加强现代农业配套改革等措施,共同推进农村的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云南省从战略高度出发,围绕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狠抓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绿色食品进入了全面加快发展的新时期,产品总量规模和出口贸易增长速度大幅度提高,制度优势、品牌优势和产品优势日益凸现,有力地推动了云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云南省绿色食品产业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因此,要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促进云南省绿色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转变发展方式涉及到产业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对产业体系内在结构和运行规律作深层次探索并提出发展、完善的建议是该文的特色所在。本章还就产业结构体系、产业组织体系和产业业态体系的关联、互动过程作了尝试性研究,认为将三大体系视为三位一体,作为产业政策制定的依据,必将有利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对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深层次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结果发现,农民生产能力培养、村集体产业梯度发展、技术平台搭建、惠农政策激励、组织引领与保障这五个核心范畴对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着显著影响,但其乡村产业振兴的方式和路径并不一致。本研究构建了上述五个核心范畴的乡村产业振兴作用机制模型,并阐释了模型中各因素内涵的相互关系,可以为政府在制定乡村产业振兴的政策时,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指导依据,也可以进一步丰富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拥有50万亩冬枣,沾化冬枣是大自然神奇造化的产物,位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的沾化县,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矿物营养成分丰富的土质、充足的光照、沿海气候造就了沾化冬枣独特的品质。当前,冬枣已成为沾化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和可靠保障,沾化冬枣成为全国发展高效生态农林产业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一种内在规律,也是市场配置资源、合理运用产业要素的客观要求。本文认为,厦门市产业集群近年来虽然发展较快,在发展过程中其产业聚集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但与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和特区先行先试的要求相比,厦门产业集群发展仍然相对滞后,还存在产业链条较短、产业集群层次低、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与培育产业集群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关注民生、关注“三农”和推动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上隆茶果场“产业式”移民模式从改变农民的生存环境、产业化建设、农村城镇化及农民培训等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旨在对解决贫困地区“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面临难以为继的困境。以项目制为基础的产业扶贫方式使政府得以将企业作为国家资本“代理”嵌入贫困村参与扶贫;为了激发村庄的内生发展能力,地方政府以政治精英下沉嵌入和村庄内生嵌入的方式,引导扶贫干部、合作社、大户三大重要的扶贫力量参与到产业扶贫中,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和解决贫困问题。但基层政府对“短平快”效果的追求、企业纯粹逐利进入、村庄共生关系淡化及贫困户被动的策略性接受,破坏了这种嵌入性带来的结构性转变,造成产业扶贫中产业发展与脱贫目标的靶向偏离、贫困户实际创收有限、产业扶贫难以为继,形成一种脱嵌式产业扶贫。因此须构建一套完整的对产业扶贫参与主体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努力探索开发扶贫目标下农户能普遍获得资源和项目成果公平性分享的制度安排,以期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15.
关注民生、关注"三农"和推动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上隆茶果场"产业式"移民模式从改变农民的生存环境、产业化建设、农村城镇化及农民培训等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旨在对解决贫困地区"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资产的新兴产业门类,同时也是最契合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形式。文章从著作权制度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基本功能入手,分析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著作权保护制度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讨论了我国著作权制度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作用和现实意义,并分析提出了我国现行著作权制度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不足及其修改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站在“工业强省”的战略高度,从贵州磷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人手,侧重分析了贵州磷化工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认为推动产业升级是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打造贵州磷化工产业优势地位的关键;然后结合贵州磷化工产业发展实际。提出推动贵州磷化工产业升级的基本思路和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与产业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城市与产业之间存在双向选择的机制,结果是城市产业的产生和产业发展,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化的动态持续性推进又不断地调整供给需求两个方面的有机结构及其内部结构,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并刺激产业不断发展。即城市化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动态变化的匹配机制。  相似文献   

19.
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打破了两大产业的产业边界,使得原来基于产业分立下的商业模式难以适应这种产业发展态势,同时也带给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巨大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产业融合背景下,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相应的价值主张、业务系统以及盈利模式都必须进行相应的创新,从而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依赖不同的产业融合平台,可以有不同的商业模式创新途径。但是如何利用产业融合机会,根据自身的优势,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则还需要注重商业模式创新的领先性、差异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三次产业都要加快提速、协凋发展,这是贵州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对三次产业之间相互关系、贵州产业发展的总体现状、贵州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的考察研究,认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仍是工业经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建议:以工业发展壮大整体经济实力,以工业理念提升农业、发展农村、致富农民,以工业驱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从而筑牢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