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占明 《创造》2002,(2):18-18
历届西畴县委、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在扶贫攻坚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被省州党委、政府充分肯定并在全省上下推广。“西畴精神”是西畴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全县各级干部和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西畴人民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力量源泉。正因为有“西畴精神”才有今天西畴的发展变化,正因为有“西畴精神”,才赢得了上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理解、同情与支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西畴精神”是西畴发展的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作为“西畴精神”的发源地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2.
黄明勇 《创造》2024,(1):74-77
<正>“西畴精神”是在党的领导下以西畴县为代表的云南边疆各族人民为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在推动生态治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山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时代精神,是激励边疆党员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担当使命,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闵杉 《今日民族》2021,(2):28-31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民族众多。自1958年自治州成立以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文山州从一个边远、贫困的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于今年1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20世纪90年代,随着"摸石谷"石旮旯里石破天惊的一声巨响,西畴人民用战天斗地顽强不息的精神,炸石造地向生存抗争,"西畴精神"从此响彻云岭大地。如今,文山人民在新时期重塑"西畴精神",向发展奋进,创造出了一系列"加速奇迹",让"西畴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璀璨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刘兵 《创造》2021,29(12):72-78
以"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为核心的新时代"西畴精神"是西畴人民的伟大创造.在新时代,"西畴精神"具有党的领导、担当奉献的政治价值,穷则思变、为民造福的经济价值,艰苦奋斗、勤劳实干的社会价值,不等不靠、自强不息的文化价值,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价值.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汲取宝贵经验,充分激发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的西畴县,位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中南部。境内群山逶迤,江河纵横,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壮、苗、彝、汉、蒙古等民族聚居生息的一片沃土,也是“西畴人”和西畴岩画的诞生地。它们的发现均在云南的史前文化中,占有极其珍贵的一席。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人生是一部交响曲。人的形象则如斑斓的“五重奏”。考察领导者公共形象的构成,有着五个方面的“构造类别”,它们共同构成了形象管理的主要方面,演绎着丰富多彩的不同旋律。通过这个方面十大类别的研究把握.可以更好地提升形象管理的层级.实现形象管理的科学化。物理形象与伦理形象是领导者形象第一种构造。“物理形象”是一个人包括形体、服饰、外貌在内的直观形象.它是一个人人格形象的物理基础。是“理解人物的钥匙”。“伦理形象”即人格形象或精神形象。是一个人多元素构成的精神品质。“物理形象”诉诸视觉说服,“伦理形象”则诉诸心理说服。  相似文献   

7.
走进西畴农庄,迎面看到的是300多亩无公害的蔬菜基地,各种时令蔬菜和黄澄澄的油菜花在风中柔和地舞蹈。这样色彩鲜艳的画面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更吸引人的是从三清山走出来的巾帼女杰——西畴农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佩娟。因为在传统的印象中,农业是比较冷门也是比较辛苦的职业,从事农业的人也大多比较“土”。  相似文献   

8.
闫颇 《现代领导》2014,(7):35-35
贵族和“贵族品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贵族.主要体现的是出身、血统、经济地位等。“贵族品质”是一种以荣誉、担当、勇气、自律、原则、淡泊名利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干部要有一种“贵族品质”,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尊严,是一种高尚的修为,是干部在做人、为官上应该秉持的操守,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全国人民有一种精神,有一种斗志,有一种毅力。笔者认为,共产党员汪洋湖的“三不能”精神,正是我党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发扬的精神。 “三不能”精神,是吉林省水利厅原厅长、共产党员汪洋湖提出来的,即“不能偷懒”、“不能糊弄”、“不能滑坡”。这“三不能”精神,是极其可贵的,表现出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三不能”精神,完全吻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理性和非功利性:科学、科学精神的实质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所具有的意识和态度 ,是科学工作者意志、信念、气质、品质、责任感、使命感的总和。科学是关于理性的学问 ,本质是求知而非求利 ;科学不仅仅是一种建制 ,其宝贵价值更见之于科学精神 ;科学内含“自觉的意志”与求真求新的理性 ;科学家的精神气质 ,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 ,是全社会所必须具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前进论坛》2020,(1):39-40
2019年11月21日至22日,各民主党派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研讨暨2019年度成果会商在昆明举行。两天时间里,与会人员实地考察西畴县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切身领会“西畴精神”的深刻内涵,深入了解农工党中央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的做法成效,就做好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阶段的专项民主监督工作共聚一堂、互动交流、集思广益。农工党中央在云南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的经验和成果,得到了与会领导的肯定。  相似文献   

12.
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我省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扶持的贫困县为73个。这73个县是:昆明市的禄劝;昭通地区的镇雄、鲁甸、巧家、盐津、大关、永善、绥江、彝良、威信和昭通市;曲靖地区的寻甸、会泽、富源;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屏边、石屏、沪西;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武定、双柏、牟定、南华、姚安、大姚、永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麻栗坡、马关、文山、砚山、西畴、丘北、富宁、广南;思茅地区的江城、澜沧、  相似文献   

13.
盘点2004年的立法脉络,清晰可见的是一条“以人为本”的精神线索。曾经“弱势”、“渺小”的公民个体,开始受到空前的尊重和关怀。法律中的“人”字,正在日益放大。维护公民权利,倡导平等精神,创造自由社会……法律正在向世人展现温情的品质,在日益人性化的法律面前,中国人开始真切感受法律的精神魅力。拓展宪法的权利疆域 2004年最重大的立法举措,莫过于该年3月对现行宪法的第4次修订。宪法首次明确宣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则成为此次修宪最璀璨的亮点之一。这一神圣的权利宣言只有寥寥九个字,却浓缩了数  相似文献   

14.
来稿摘登     
优秀文化传统与现代公民意识的对接中央民族大学包玉琴在来稿中说: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个体的社会责任感。早在2000年前成书的《诗经》中就已经有“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认为日夜为公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西汉初年的政治思想家贾谊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倡导的是为国家为社会奉献的精神;清代思想家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从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的独立和新生殚精竭虑,奋斗不息。无疑,这种优秀的文化传统是我们今天培育现代中华民族精神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问…  相似文献   

15.
刘建新 《湖湘论坛》2005,18(4):26-27
“三个执政”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保持与时俱进品质的科学执政是基础;具有以人为本属性的民主执政是根本;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的依法执政是途径。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1922年6月,开滦的党组织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高扬罢工的大旗向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宣战,是“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奠基;如果说,1938年开滦党组织领导广大矿工展开抗日暴动,是“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发扬;如果说,1959年国庆十周年飘扬在天安门上空“向开滦煤矿工人学习”的标语,是“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延续……那么,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在1984年世所罕见的透水灾害面前,开滦工人阶级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则是“特别能战斗”精神的集中体现。而今,在SARS病毒突然袭来之时,开滦工人阶级表现出的顾全大局、不怕牺牲、无私无畏、大智大勇,是“特别能战斗”精神在新世纪的进一步诠释。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对绘画之“境”的深化与追求,贯穿着整个绘画史。而“我”的表达,则是创造“境”的支点。“我”赋予独立人格、主体意识与客体高度融合,是一切真正艺术家成功的先决条件;“境”则是情理形神诗般的结合,是审美情感与自然精神的和谐统一。不同人群、不同时代对“我”与“境”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追求。  相似文献   

18.
浅议形与神     
赵广平 《青年论坛》2003,(6):F003-F003
“以形写神”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传达主观的思想情感 ,强调艺术的言志抒情功能。“以神写形”则是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强调主体精神对客观形态的解释。形与神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对范畴 ,有关形、神的重要命题有“以形写神”和“以神写形” ,在“以形写神”中 ,形是手段 ,神是目的。而在“以神写形”中 ,神是动机 ,形是终结。因此 ,形、神问题就是一个关于中国艺术动力启动源的讨论。“形”在中国最初指人的躯体 ,与之相对应的“神”则是超乎肉体之外的精神。早在先秦时期 ,哲人们就已经把人划分为精神与形体两部分了 ;至魏晋南北朝 ,人们更是…  相似文献   

19.
“三创”精神———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创业”,提出了如何开创事业求发展的问题;“创新”,提出了如何继往开来谋求新发展的问题;“创优”,则提出了如何发展得更好、做得更优秀的问题。“三创”精神统一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从三个不同侧面全面辩证、层层递进地阐释了“创造性发展”的特质要求。苏北的振兴,最需要的就是“三创”精神,最需要的就是以“三创”精神作指导,通过相辅相成、层层递进地创业、创新、创优,使苏北先在奔小康的跑道上稳步起跑,再向现代化的更高阶段跨越和腾飞。“创业”是苏北现实起点“创…  相似文献   

20.
贯穿历史长河的精神之流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和平崛起”成了世界各地美誉中国之词;而“浙江经验”、“浙江现象”、“浙江奇迹”则俨然成了全国各地对浙江的褒奖之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