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习箴言     
《前线》1983,(8)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档案史册里,人们大多以为在庐山会议上敢于说真话为民“鼓与呼”的彭德怀是第一个含冤蒙垢的老帅。其实不然,2006年6月中央档案馆解密的部分中央高层领导档案显示:中国十大元帅在和平年代里第一个受到错误批判和罢官的人,竟然是曾被誉为一代战神、解放后一心扑在军事教育事业上的刘伯承。  相似文献   

3.
顾苏 《世纪风采》2008,(4):9-10
1927年秋天,刘伯承乘坐一艘苏联海轮,离开上海经海参崴去莫斯科。在船上,他被告知他的俄文名叫“阿法纳西耶夫”,当时的中国留苏学生都取了俄文名,而刘伯承一句俄文不懂,一路上只得念佛似地暗暗念叨着自己的新名字:“阿法纳西耶夫。阿法纳西耶夫……”进校报到时,他仍在心里默念着“阿法纳西耶夫”,却突然发现,周围的人都看着他哄笑起来,原来上面已经点到“阿法纳西耶夫”了,他愣是没听出来。  相似文献   

4.
刘伯承戎马一生,身经二百余战,为中国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并写下了100余万字的军事著作;翻译、编校了数百万字的外军论著。在他的军事理论武库中,不仅珍藏着有关战略、战役、战术、军队指挥、教育训练等军事学术理论武器,而且处处都体现出审计重谋,以智克敌;谋形造势,先胜后战;示形动敌,创造战机;巧用诡道,出奇制胜等决策技巧,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而又独立完整的谋略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刘伯承元帅的名字,早在1942年,我读小学时,就听说了。早年,为了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孙中山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成果,刘伯承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刘伯承以涪陵为中心,策动和集结地方武装在大顺场宣布起义,成立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又称"川东护国军第四支队")。他带领部队在忠县、丰都、涪陵、长寿等沿江一带活动,拦截和袭击从湖北溯江入川的北洋军。同时,他还秘密前往璧山县(今重庆市璧山区),帮助组织指挥讨袁护国的民众起义队伍(璧山义勇军),袭击北洋军,并拦截枪支和军装等军用物资。由此,刘伯承的大名不胫而走,在川东一直流传着他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1937年9月,八路军129师从陕西富平县庄里镇出发,渡过浩浩荡荡的古老黄河,奔赴抗日最前线。当时,129师师长就是名震中外的刘伯承。许多人一听说刘伯承的军队要经过,都想见见这位大名鼎鼎的军事家。所以,129师乘坐的火车每停一站,就有许多新闻记者、爱国人士趋之若  相似文献   

7.
刘伯承用兵打仗讲究谋略。人们尊称他为“谋帅”。1942年12月,在庆祝刘伯承50诞辰时,新四军代军长陈毅赋诗《祝刘伯承将军50寿辰》,其中有“论兵新孙吴”一句.称道他是当代的孙武、吴起。这句诗也是党内、军内对刘伯承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刘伯承是赫赫有名的十大元帅之一。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已誉满全球,世人皆知。然而他不仅善于军事,而且文武双全。在文学方面,刘伯承元帅诗文并茂,尤擅长写对联。他写出的对联象一朵朵奇特的香花,常常令人目爽神怡,乐生满怀。现择录几幅,以飨读者。 1923年,刘伯承  相似文献   

9.
久经沙场,战功卓著的杰出军事家刘伯承元帅,一生中指挥过无数大仗、恶仗,被党中央誉为天才军事家,其部队被称为“常胜军”。这在国人心中有口皆碑,津津乐道。这里记述他一生中的三次历险,足见他临危不惧,处险不惊,多谋善断,大智大勇的将帅风貌。起义军中有入暗地商定:扣留刘伯承和政工人员,作为投降诚意的表现1926年7月,党为排除北伐军西侧障碍,以国民党中央党部联席会议名义,向川军备师、旅长发出鼓励他们响应北伐的函件。随后,又策动倾向革命的驻军起义,配合北伐军会师武汉。经过中共四川军委杨团公、朱德、刘伯承的共同…  相似文献   

10.
南昌起义期间,刘伯承担任起义军的参谋长.有些资料介绍刘伯承曾经参加制订南昌起义的战斗计划.这些说法彼此之间存在矛盾,故难以成立.各方面资料均可论证刘伯承并没有参加制订南昌起义的作战计划.  相似文献   

11.
楚言 《廉政瞭望》2012,(19):47-47
网上不时有青年提到,“每天过得浑浑噩噩,但不知拿什么充实自己”,这种状态并不少见。其实,青年的迷茫并不是中国的特色,也不是中国社会的专利。在经济高速发展、文化急剧变革的时代,许多国家的青年都曾遇到这种迷茫。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美青年,也曾集体迷茫过。嬉皮士、性解放等运动,都曾经被他们当做一种解决方案。只不过时间证明,这些方案都行不通。  相似文献   

12.
网上不时有青年提到,每天过得浑浑噩噩,但不知拿什么充实自己,这种状态并不少见。其实,青年的迷茫并不是中国的特色,也不是中国社会的专利。在经济高速发展、文化急剧变革的时代,许多国家的青年都曾遇到这种迷茫。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美青年,也曾集体迷茫过。嬉皮士、性解放等运动,都曾经被他们当做一种解决方案。只不过时间证明,这些方案都行不通。但以当时德国、瑞士青年人为代表的一代人,最终还是走出了迷茫,成为西方社会现代化的生力军。方法很简单,就是  相似文献   

13.
六十一中学是和平区一所区属重点完中校,其中青年教师占全校教师人数的60%以上,青年党员约占全校党员人数的2/3。如何带领这样一支年轻的党员队伍,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学校搞好各项工作的关键。实际工作中.我们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区职责、党员“扶贫助学”长效基金会等规章制度,来强化广大党员教师的党员意识、党性意识和宗旨意识,积极引导广大党员教师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2月4日,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元帅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这位将毕生精力献给人民解放事业的军事家,最近,我特地拜访了曾在刘帅身边战斗、工作、生活达7年之久的章安翔老人. 已84岁高龄的章老,1919年生于安徽绩溪县.抗战爆发后,在学校读书的章安翔满怀报国热情,毅然投笔从戎,几经辗转于1939年参加了八路军,1945年担任了刘邓首长的警卫连长;1947年4月任第二野战军司令部的作战参谋、作战科长,后跟随刘伯承转战大别山,挺进大西南;1950年10月在南京解放军军事学院任刘伯承的秘书,直到1952年9月进军事学院深造.  相似文献   

15.
正长征前,刘伯承曾任中央红军总参谋长;长征开始后,因反对军事顾问李德错误的作战指挥,被李德免职。李德训斥刘伯承说:"你白进过伏龙芝军事学院,战术水平还不如一个参谋,还当什么参谋长!"随后,刘伯承就被派到红五军团任参谋长。在长征中,红五军团是后卫部队,为整个红军部队的安全保卫部队,因此任务最艰巨、最危险、也最困难。刘伯承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忍辱负重,带领部队边走边打,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拼死阻敌,最  相似文献   

16.
一 1937年10月7日,陈赓在陕西芝川镇率领三八六旅渡过黄河进入山西.这时,日军已进逼忻口,猛攻娘子关,友军正面战场节节败退,陈赓奉命来到长生口、井陉一带,积极配合友军御敌,迟滞了日军的进攻,我正面战场阵地暂时稳定.  相似文献   

17.
长征途中,刘伯承曾殿后、居中、先行,曾同分裂主义进行坚决斗争,万里长征路不仅为他施展军事才能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同时展示了他捍卫真理、不屈淫威的政治情操。  相似文献   

18.
《党的建设》2007,(5):48-48
1975年,邓小平再次被打倒时,从北京传出一个政治消息——刘伯承说“:我死了之后只要一个人为我主持追悼会,那就是老邓。”  相似文献   

19.
《当代贵州》2011,(29):65-65
刘伯承出生在四川开县张家坝的一户贫困农民家庭。1897年,刚刚五岁的刘伯承进入本村的私塾读书后老师对他父亲说:“这个孩子学习刻苦,记忆力强,将来肯定是个可用之才。”  相似文献   

20.
正刘伯承在革命战争年代驰骋疆场,军功赫赫,是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致力于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功勋卓著,备受人们的尊崇。身为高级干部的刘伯承,在家庭生活中也是处处以身作则,带头树立优良家风。他几十年来坚守的艰苦奋斗、自食其力、勤勉工作以及谦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