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7月27日,赖清德接受美媒《彭博商业周刊》专访,卖力演出,大玩骗术,声称台湾已是“主权独立国家”,名字是“中华民国”,不必另外宣布“独立”,“追求独立的架构并不存在”。这虽非赖首次发表刻意淡化“台独”色彩的言论,但相关内容恰于其“过境”纽约之际刊出,引发美方和岛内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不管是不是篮球迷,很多人近来都在谈论林书豪。这位美职篮纽约尼克斯队的球员何以能骤然风靡美国和亚洲?林书豪现象背后有怎样的大众情结?个人场均贡献20分以上,还有不错的助攻数据,率领球队不断取得胜利,做到了美职篮优秀控球后卫能做的一切,这是球迷喜爱的球星林书豪。连向来“眼睛向上看”纽约球迷们,也在尼克斯队的主场麦迪逊广场花园起身高呼“MVP”(最有价值球员)!  相似文献   

3.
“你可以在纽约买到任何东西,但是无法买到一次进出纽约的顺畅旅行。” 这句形容纽约拥堵状况的谚语,如今似乎也适用于北京。堵车的常态化让“首堵”变得越来越名副其实。 2010年,北京交通拥堵的矛盾似乎集中爆发了。  相似文献   

4.
叮呤!叮呤!从美国纽约打来的国际长途电话的铃声在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孙来生的桌子上急促地响着,孙主任拿起听筒:“喂!哎呀!来市长!你在哪里?”“我在纽约……”几句寒喧后,宋克耀市长马上问起市1993年度救灾款到位没有?1994年度救灾款专项基金是否列入市财政预算?当孙主任回答市财政已将200万元救灾款划拨给市救灾基金会,市财政预算已正式设立“217”科目,并划出200万元作为救灾专项基金时,这位在大洋彼岸访问的副市长脸上终于露出了微笑。这是宋克耀副市长于1993年12月在美访问期间第三次通过国际长途电话询问洛阳市救灾…  相似文献   

5.
李易桓 《台声》2001,(4):25-26
“我喜欢生活在祖国大陆,我喜欢生活在北京。”这是台商袁铿在经历了从台北到纽约,再从纽约到北京的多年奔波、劳顿后,发出的由衷感叹。  相似文献   

6.
编辑部吹风     
11月初,陈水扁在出访巴拿马的“欣荣之旅”的途中,两次过境美国。先是在纽约接受国际人权联盟颁发的“2003年人权奖”时,发表了演讲,公开在国际社会鼓吹台湾当局所谓“催生新宪法”和“公民投票”,后又在阿拉斯加吹嘘自己在美国受到的“礼遇”,极力向美献媚。回岛后又大肆炒作“外交突破”,以此拉抬选情。  相似文献   

7.
《统一论坛》2007,(6):60-60
2007年11月16日至27日,以中国统促会副秘书长韩元秀为团长,副秘书长刘耀江为副团长的访问团赴美国访问,应邀出席了在华盛顿举办的“全球促进中国和平统一高峰论坛”和在洛杉矶举办的“美中关系暨中国和平统一论坛”。访问团还先后拜访了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驻纽约、休斯敦、洛杉矶总领馆,并与在华盛顿、纽约、休斯敦。洛杉矶等地的使领馆和十几家反“独”促统团体组织的负责人和华侨华人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  相似文献   

8.
尹长东  姜南 《人大论坛》2010,(5):58-58,F0003
“醉美”的内涵十分丰富,一取谐音“最美”,二为隐喻了与世博会有着特殊渊源的贵州典型物产——茅台(“国酒”)这一特殊元素,体现了贵州的独到之处;另外,“醉美”有着“美极致醉”的延展性和广义性,如形之醉、神之醉、情之醉等等。  相似文献   

9.
感受新疆     
即使你早听说过“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大”、“不到新疆不知塞外之美”的赞誉,即使你对新疆之大、之美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可一旦到了新疆,你仍然无法不被它的“大”与“美”而深深震撼。  相似文献   

10.
声音     
《群众》2012,(12):1-1
美丽中国——“美丽中国”之“美”.应是全方位的。她要有山川河海的自然之美.要有资源节约的朴素之美,要有人文风化的制度之美,要有科学发展的格局之美,有历史之美,也有现代之美;有进取之美,也有和谐之美。 ——知名学者蒲红朱解读“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1.
护士玛丽的启示 邓小平同志说过:“好的制度能够将坏人变好。而坏的制度能将好人变坏。”因此,在设计制度的时候,必须假定每个人都是自私的、觉悟低的、抵挡不住诱惑的,这样设计出来的制度才会防微杜渐。下面这个“护士发错药之后”的故事很值得借鉴。一位叫玛丽的护士在纽约一家医院已经工作了三年。这年纽约气候异常,住院病人激增,玛丽忙得脚不沾地。  相似文献   

12.
赵宇 《台声》2002,(12):22-23
今来以来,美国加强了对台湾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美台“实质关系”;台湾当局也全面推行依附美国政策,谋求实现“对美外交的重大突破”。美台关系趋向密切,令人关注。那么,如何认识这种变化?美国对两岸关系的政策会不会突破一个中国的框架呢?美台官方交流层级有不断提升的趋势布什政府上台后,放宽了台湾高层赴美访问、“过境”的限制,台湾当局也借机大搞“元首外交”,提升赴美“政府”官员的级别,加紧与美国国会和行政官员的接触。2001年陈水扁“过境”美国期间,美国在原有的“安全、舒适、方便”三原则外加上了“…  相似文献   

13.
居家纽约:恐怖与开心张彦过惯了匹茨堡郊区田园式的幽静生活,来到纽约这个全世界最繁华的大都会,感觉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匹茨堡早晨去散步,走半小时不见一个人;在这里,从公寓房第11层楼的窗口望去,四周都是看不到尽头的高层建筑,纽约最著名的“帝国大厦”尖...  相似文献   

14.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1993年,一部叫《北京人在纽约》的电视剧火爆一时,将出国热真切地展示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虽然此前,已悄悄兴起了出国潮,但那还是一些红男绿女的专利,他们或者有钱有权、或者有名望有学历。出国热真正从轻波微澜演变成沧海巨浪,是从1993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15.
<正>前不久,美国25家军火商组团窜台,参加所谓“防务论坛”,加大对台军事勾连。民进党当局为了一党之私挑动两岸对抗,与美西方国家沆瀣一气,企图把台湾同胞绑到“台独”危险战车上,对此,台湾民众反感强烈,许多社会团体在“论坛”举办地附近集结高呼口号,抗议“战争贩子,兜售战争”,反对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引狼入室”,呼吁台湾青年觉醒“不上战场”,呼吁“两岸一中,台海和平”。一、美国军火商及相关机构窜台概况此波“窜访团”领队是美前太平洋陆战队司令鲁德尔,他曾在五角大楼国防部长办公室与佛罗里达州中央司令部任职,也曾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等战事中任前线指挥。“窜访团”成员包括美国前国安顾问博尔顿、“美台商会会长”韩儒伯、25家美军工企业代表及大批军事专家,大体分为以下三类。  相似文献   

16.
马燕 《民主与法制》2011,(33):25-26
美国房价持续下跌,人民币升值……随着一系列外在条件的改变,近期,一项新的投资选择被手握巨资的国内富豪看中——到美国买房19月27日-10月7日,“扬子壹财经讲堂”携手南京理工大学(微博)紫金EMBA游学项目,一行16人历经10余天访问美国东西海岸,实地探访纽约华尔街、硅谷,并在西点军校、加州圣地亚哥分校等名校上课。同时,我们也应读者之邀寻访在美置业的华人故事,并恰巧在洛杉矶邂逅正考察葡萄酒庄、打算斥资约2千万美元收购酒庄和别墅的常熟企业家周先生。  相似文献   

17.
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一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句话通过小说和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而广为人知它再鲜明不过地揭示出了已经漂洋过海和即将漂洋过海的人们那种复杂而矛盾的心态。当主人公王启明在纽约的大街上骂天骂他骂美国时所有的人都感到解气.却又有一丝无奈,然后依然争先恐后地涌向那变换着天堂与地狱幻影的远方。这一切仅仅是几年前的事情。“我想,如果是在今天王启明就不用在纽约骂大街了。他可以回来搞一个网络公司。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硕士生张正说。当时许多人是将《北…  相似文献   

18.
雷蕾 《今日浙江》2013,(3):54-55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丽水之美,美在山峦青黛、千峰叠翠;美在烟波袅袅,眉眼盈盈。“生态”,这一当代最乡土又最入时的环境热词,在这里被用现代文明的方式进行认知、解读、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在全区开展了以“四和,四美”为主题的“亲人和善,美在家庭;邻里和睦,美在楼道,环境和祥,美在庭院;服务和谐,美在社区”文明社区创建示范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年轻人的景观:纽约街头的“涂鸦”■严力说起纽约的涂鸦(在街墙上画写),也曾经辉煌过,被人当做艺术对待过。七十年代是涂鸦的高潮时期,到了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一点点消亡了,当时纽约的地铁车厢以及沿地铁两边的墙上都是一种很类似的英文书法和画风的涂鸦,有的涂鸦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