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输血技术为挽救生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输血行为也成为了传播疾病的一个主要途径.近年来,因输血感染病毒的损害赔偿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医患矛盾成为社会的一大隐患.本文从输血感染病毒赔偿中责任竞合问题、输血感染病毒侵权赔偿中的过失认定、输血感染病毒侵权赔偿中的归责原则、输血感染病毒侵权赔偿的出路几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维护患者、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因输血感染丙型肝炎,这在我国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然而怎样对受害者所受到的损失予以充分的赔偿,却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予以明确规定,造成司法不统一。本文从输血后丙肝的责任原则以及责任主体着手,以此促进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谈谈输血感染案件中血站的法律责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是治病救命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致病的一个渠道.近年来,因输血感染丙肝、乙肝.艾滋病毒等疾病的医疗事件时有发生,且呈上升趋势.受害的患者因此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得到法律救济的案件也不断发生.法律部门对这类案件如何处理有较大的分歧.多数人认为,应运用《民法通则》对受害者承担民事责任:医疗机构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民事责任;医疗机构没有过错的,血站有过错的,由血站承担民事责任;医疗机构和血站都没有过错的,则由血站承担公平责任(参见梁慧星《输血感染案的法律适用》,载1998年9月28日《人民法院报》.《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文集》,390页,法律出版社,1997).笔者认为,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本文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仅就血站在输血感染案件中的法律问题略述成见,以求得对现行法律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4.
法律外围不良的语言环境对法律语言具有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力,是法律语言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影响人们的语言和思维而不被人们注意的各种不规范的语言现象,也就是法律外围的语言病毒。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从西方法律思想发展史看 ,自然法是一种“理性、正义和道德”的法律 ,其思想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人类不应遗忘它。文章提醒人们 :当今社会科技发达 ,财富涌流 ,地球环境却日益恶化 ,国家、民族间的武力冲突时有发生 ,恐怖活动频繁不断 ,网络犯罪异军突起 ,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现代精致的法律思想和强大的法律制度为什么不能解决这些严重的社会问题 ?也许延续了几千年的自然法精神宝库会给我们些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因中日婚姻法律制度固有的歧异,中日跨国婚姻的法律冲突在所难免。比较中日两国在结婚、夫妻关系及离婚法律制度方面的不同,研究有关解决婚姻法律冲突的国际私法冲突规则,对于保护我国公民的权益,预防和避免跛脚婚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从西方法律思想发展史看,自然法是一种"理性、正义和道德"的法律,其思想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人类不应遗忘它.文章提醒人们当今社会科技发达,财富涌流,地球环境却日益恶化,国家、民族间的武力冲突时有发生,恐怖活动频繁不断,网络犯罪异军突起,这到底是因为什么?现代精致的法律思想和强大的法律制度为什么不能解决这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也许延续了几千年的自然法精神宝库会给我们些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存在是法治社会的一个表征。法治社会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是以使用特定的法律话语、独特的思维方式,共同的知识背景和实践传统,以追求社会正义的实现为共同的价值目标,以法治为精神信仰,拥有一种自我约束、自主评价、自我管理的运作机制的职业群体。两大法系因历史、法制文化等的差别,形成了不同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养成模式。中国应以司法考试制度变革为契机,借鉴大陆法系,进行法律职业改造,形成考试、培训、遴选、管理统一化的养成之路。  相似文献   

9.
对法律生态化问题展开相关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环境法学界普遍的现象。然而,因受到生态学、特别是环境伦理学的影响,法律生态化的研究中出现了一种泛法律化或伦理扩张主义的法律生态化倾向。这不仅偏离了法律生态化应以法律为源本、为基础的生态化意旨,增加了对法律生态化概念理解上的歧义,而且不利于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法制保障的建立和完善。因此,科学合理地界定和阐释法律生态化的意涵,是对其展开进一步研究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纯粹经济损失是受害人因特定事实的发生而遭受的与权利无关的,通常不被法律所认可,并且难以获得赔偿的一种纯粹经济上的不利益.其本质是贯彻国家法律政策,控制侵权法保护之经济利益范围的法律工具.尽管我国法律中没有直接引入纯粹经济损失的概念,但在一些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中并没有排除对纯粹经济损失的规制和救济.  相似文献   

11.
反思诚信     
民法中的诚信原则根源于西方的商业法制文化,仅此一点就足以提醒我们,它与源自中 国传统伦理的诚实信用绝不可轻易等同。在现代民法制度中,诚信原则仍旧是意思自治原则的补 充和修正;反思诚信,关键在于客观地评价诚信对私法自治的干预程度,在中国伦理文化的背景之 下,其实质就是界定道德对法律的介入程度。相对于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中以“君子”言行为楷模的 诚实信用,民法中之“诚信”所采用的仅仅是“中人”的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12.
论善意取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善意取得是所有权取得的一种方式 ,其目的在于保障交易安全 ,维护交易秩序。善意取得的适用要求转让人必须是对该财产无处分权的占有人 ;受让人取得财产时是善意、有偿取得 ,且也实际占有该财产 ;该财产必须是法律允许流通的动产。善意取得的适用使原所有权人丧失该财产的所有权 ,其损失只能请求转让人予以赔偿 ,受让人取得了该财产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13.
民法诚信制度包括诚信原则的帝王条款地位与体现该原则的具体诚信制度,近现代民法的诚信制度虽有罗马法的渊源,但罗马法只是贡献了诚信概念与极其有限的诚信制度,中世纪教会法将违背诚信的行为评价为宗教罪过,通过教会法院的司法适用在侵权法、契约法与婚姻法等领域发展出大量的体现诚信原则的具体诚信制度,并将诚信上升为一般的法律原则,对近现代民法的诚信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近现代民法的诚信原则与体现该原则的大量的诚信制度有着更为深刻的中世纪教会法渊源。  相似文献   

14.
"善意"一词最早源于罗马Bona Fides时效取得制度。罗马法中的善意以"毋害他人"为抽象内涵,存在两种具体含义:诉讼法领域中指客观善意,体现为外部行为;物权法领域中指主观善意,内含于心理状态。"善意"释义的延伸发展中,拉丁语及英语国家采同一术语表达;德国法采分立术语表达。后者使"善意"一词最终走向分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的善意演变为当今的诚信原则;而作为内心状态的善意则保留在物权法、债法诸板块中,表现为善意取得制度、取得实效中的善意或占有人的善意等。另外,作为内心状态之"善意"被剥除开来后,广泛随附于物权法领域之各种制度而存在,并在此发展出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5.
在通谋虚伪表示及被欺诈之情形,民法关于"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之规定与善意取得制度应可并存。而于胁迫之情形,"撤销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应优先于善意取得而适用,盖惟如此方可践行私法自治之原则。在意思表示错误之情形,不发生意思表示瑕疵与善意取得之关系问题,善意第三人可径直依善意取得而主张其权利。第三人若知悉其前手交易之可撤销性,其非但不得主张"撤销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亦不得主张依善意取得而受保护。  相似文献   

16.
农村房屋不是商品,但可以转化为商品并上市交易。农民拥有自己的房屋所有权,但并不拥有土地的所椒;农民买卖自己的房屋,并不能买卖属于集体的土地。因此,农村房屋买卖应该实行“房地分开”;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也可以购买农村旁屋,但除了支付房屋价格以外,还应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地租,地和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城乡资产融合,城乡房屋同地同房同质同价,政窬在整个城乡房屋的开发环节、持有环节、交易环节都能收取税放,这种税放收入量大、稳定,应该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昆明市公安局不间断地组织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有效遏制了拐卖儿童犯罪案件的多发势头。但此类案件还是边打边发,难以有效根治。原因:1、买方市场巨大的需求,刺激着拐卖儿童犯罪的滋生与蔓延;2、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违反计划生育,子女“放养”现象普遍。建议:1、从立法上加大对拐入地买方市场和买主的打击、惩处力度;2、对不履行监护职责的家长制定具体的处罚条款;3、出台打击拐卖儿童犯罪协作工作机制;4、建立全国性的失踪被拐儿童父母DNA数据库。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应围绕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这一主题,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现象进行客观全面地评述,并且敏锐地捕捉和紧跟思想文化界的前进脉络,与时俱进,大力推动思想文化界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9.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构建和谐、创新型社会的一项非常必要的、刻不容缓的任务。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对人们的思想进行政治导向的过程。这一工作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证,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的理论品质,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共命运,与科学技术革命的出现、发展相一致。现代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不会改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只会发展和丰富其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不会过时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是指导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