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辩护制度是一国刑事诉讼制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程序法治的视角审视我国刑事辩护制度,尽管1996年<刑事诉讼法>对之作了较大修改,但是,由于立法本身还是存在许多缺陷,导致司法实践中律师辩护日渐萎缩,极大地制约了辩护功能的发挥.因此,应当按照联合国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的要求完善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保障律师充分参与刑事诉讼进程,实现有效辩护.  相似文献   

2.
我国律师辩护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法律对被刑事追究者获得律师帮助权利的保护不力,以及对律师辩护工作制约过多。这些问题的存在妨害了诉讼公正,影响了刑事诉讼制度的运行,并有损于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文明与进步,因而改革势在必行。推进律师辩护制度的具体改革,首先应当明确改革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尊重国际司法准则,注意人权保护与打击犯罪的平衡,以及重视中国国情逐步推进改革等。  相似文献   

3.
杨智 《学理论》2012,(14):91-92
刑事辩护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和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刑事诉讼中确保被指控人行使辩护权的一项法律制度,刑事辩护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是整个刑事诉讼制度发展与完善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我国现行刑事辩护制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司法的进步与发展,但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我们应结合司法实践认真分析问题所在,并不断完善辩护制度,维护法律尊严,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作为现代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发展和完善其自身,首先要认识和完善其理论基础;其次是对刑事辩护制度的诉讼价值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查和评估,从而推动我国刑事司法在科学化、民主化、公正性等方面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贺江华  陈杨林 《学理论》2014,(1):123-124,181
辩护制度体现一个国家刑事司法文明程度以及对人权的关注保障程度,新刑事诉讼法从多方面完善了我国辩护制度,但实践中还仅仅停留在保障刑事被追诉人享有辩护权这一层次,更高层次的要求即辩护有效性难以实现。缺乏立法依据、偏重打击犯罪的价值观念、不完善的律师行业制度以及社会舆论的压力是我国有效辩护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明确宪法依据、转型诉讼构造、重塑有效辩护价值观念及完善律师行业制度是我国有效辩护保障机制应当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9)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刑事诉讼本科教学要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学的艺术性,烘托出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担当。基于培养未来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目标,刑事诉讼本科教学要使学生树立起辩护律师应在刑事诉讼中有所担当的理念,要使学生体悟到有效辩护有必要成为今后刑事诉讼的一个基本原则,使学生预测到要支撑有效辩护,立法需要完善或确立程序性辩护制度、无效辩护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侦查活动中公正和效率价值的双重缺失一直受到诟病。“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确立以及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决策助推了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立足于公正和效率价值的平衡,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对有关侦查活动的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程序、讯问程序、侦查措施、侦查行为的监督等进行了完善。但基于我国国情,在人权保障、诉讼构造、侦查构造、侦查程序的科学性、侦查程序自治、侦查程序借鉴等方面.理想与现实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8.
王鹤松 《学理论》2013,(13):111-113
刑事辩护制度作为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基本权利的重要途径,是《刑事诉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备受关注,其改革和完善也是此次刑诉法修改的亮点之一。侦查阶段辩护人地位、律师会见、律师阅卷等老生常谈问题在本次刑诉法修改中孕育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次修改基本上做到了与《律师法》相关内容的衔接,有利于突破刑事辩护在现实中的瓶颈,彰显我国司法制度的民主和进步。  相似文献   

9.
此次新刑诉法围绕证据制度和辩护制度做了幅度较大的修改和完善,涉及律师会见、律师阅卷、证人出庭、调查取证、非法证据排除、举证责任分配等多个方面,将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和司法实践特别是检察权的行使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机遇也包括挑战,立足新刑诉法的修改,做好相关梳理和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如何,反映一个国家、民族的民主、进步、文明程度。目前,在我国的刑事诉讼过程中,人权保障问题已引起重视并制定了一些相关法规,但仍不够完善,我们应从法律规定、司法程序、司法监督等方面完善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机制,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刑事辩护是刑事诉讼中最为重要的制度之一。辩护作为一种诉讼职能 ,是刑事诉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诉讼控辩平等理念的主要支柱 ,是通过牵制控诉保证法院居中裁判的重要保障。辩护制度是由多种规范、法则、程序等因素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要完善辩护制度 ,则首先要对构成辩护制度的各要素进行研究、探讨 ,而后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36)
刑事辩护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刑事诉讼制度的极大影响并推动刑事诉讼制度理论与实践的重大提升。新刑事诉讼法的颁布同时意味着刑事辩护制度的变化,以新旧法条对比的形式出发,详细解读新刑事诉讼法视野下,刑事辩护制度变化。  相似文献   

13.
宋玉 《各界》2008,17(4)
我国现行刑事审判模式,基本上属于职权主义的范畴.我国采用这种模式,是与我国的政治体制、文化背景和惩治犯罪相适应的.刑事审判体制的构建也必然贯彻国家、社会本位精神.本文从我国的刑事审判模式的特点和在审判体制中所要进行的司法改革、完善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林晓华 《学理论》2012,(20):109-110
律师调查取证权是法律赋予辩护律师的一项准备性权利,为律师权的核心权利。但在司法实践中,律师调查取证实施情况却是难以令人满意,辩护律师取证几乎无证据可查,调查取证权实为空说。为突破以上瓶颈,新《律师法》作出新规定,目的是落实辩护律师的核心权利,实现控辩双方权益均衡,但或种种因素,辩护律师调查取证仍存在大量问题,调查取证权难以落实。刑事诉讼中律师调查取证权的完善对策有:明确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调查取证权,赋予律师侦查阶段的辩护身份;增设取证时的录音、录像权,强化被调查人、证人的配合义务;补充申请调查取证的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15.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自颁布实施至今已有七年多的时间,律师在刑事诉讼活动的辩护权利遇到了许多障碍和困惑,这既有立法的缺陷,也有司法实践中律师行使辩护权利所遇到的重重阻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审判依赖卷证,是司法传统、科层型司法体制、法律规定与司法机关内部规定、庭审证据规则缺失、庭外裁判现象严重和法官规避风险使然,这使控辩平等难以实现,直接言词审理不能贯彻,导致庭审虚化并损害审判公正。我国刑事审判改革应在审前充分利用庭前会议克服对刑事卷证的依赖,以审判克服对刑事卷证的依赖,为此,要确立直接言词审理原则或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建立相应的证据规则,包括证据能力规则和证明力规则。  相似文献   

17.
常鸿 《求知》2008,(10):41-43
司法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在构建以“民主法制”和“公平正义”为主要特征的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司法机关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党的十六大作出了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于2004年底提出了改革和完善诉讼制度、诉讼收费制度、检察监督体制、劳动教养制度、监狱和刑罚执行体制、司法鉴定体制、律师制度、司法干部管理体制、司法机关经费保障机制、有关部门、企业管理“公检法”体制等10个方面35项改革任务,  相似文献   

18.
公众刑事司法参与权,是指公众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刑事司法活动,以影响和制约刑事检察活动和刑事审判活动,监督刑事司法权力行使,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权利。在我国,公众参与刑事诉讼主要包括四种情况,即作为当事人的参与、作为司法辅助者的参与、作为司法决策者的参与和作为检察监督者的参与。基于现有公众参与刑事司法的困境,应加强司法信息公开、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规范人民监督员制度及健全司法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60年代以来,联合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国际公约,由此形成了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的国际原则.这些原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不能忽视和必须遵守的最低限度的刑事司法准则.我们必须顺应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完善我国的有关法律,使未成年人的刑事诉讼权利得以保障和实现.  相似文献   

20.
王超 《理论视野》2013,(11):48-51
刑事上诉程序作为救济性程序,是司法机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的重要环节然而,从刑事诉讼立法与实践来看,我国刑事上诉程序并不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这是因为,我国刑事上诉程序在功能上仍然存在明显缺陷,既难以满足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无法充分发挥权利救济、吸纳当事人不满以及保障法律统一实施等方面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