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新世纪日本安全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后,走"普通国家"化道路、争当世界政治军事大国日渐成为日本的总体国家战略。为了同这种自我期许的"国家定位"相配套,日本决策层正在按照新的原则和步骤急速推动着安全防卫领域的调整和变革。本文拟从涉及日本安全政策的重要组成元素——安全保障总体思想、基本防卫政策原则、日美安全同盟以及对华安全战略的变动,来分析新世纪日本安全防卫领域发生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孟晓旭 《国际问题研究》2023,(2):103-121+126
日本内阁会议通过《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和《防卫力整备计划》,要求构建“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提升防卫费,首次将经济安全保障明确纳入《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提出以集“外交力、防卫力、经济力、技术力、信息力”一体的综合国力实现国家安全利益,将中国定位为“最大战略挑战”。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重大转向是日本追求“大国化”的表现,也有配合美国战略需求和牵制中国的地缘安全考量。它突破了日本战后长期坚持的“专守防卫”原则,导致其成为新的危险性安全变量,这将加剧大国安全竞争和地区安全冲突风险,导致中日安全关系更为复杂。受内外因素的影响,日本国家安全战略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东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日本刻意渲染东亚威胁特别是"中国威胁",迎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安保政策进行战后以来的大幅调整。主要内容包括重构国家安保顶层设计;调整防卫理念,增强自主防卫力量;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步步解禁集体自卫权,颠覆战后专守防卫政策;调整对外安保关系,加强日美安保同盟,构筑地区多层安保框架等。日本安保政策的调整具有深远影响。首先,在重塑与加强自身防卫的同时,打造出战后以来日本最具危险性的政军体制,使日本成为东亚安全中突出的不稳定因素。其次,不利于中日安全互信的建立,复杂和恶化了中日关系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使东亚本就存在的安全困境更为恶化。最后,使日美同盟从防御/威慑的内向型同盟转变为威慑/进攻的外向型同盟。日本防卫政策的调整在加强美国对东亚安全事务干涉与掌控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日本的自主性与主导性,日本不正常的"国家正常化"又前进了一步,最终将破坏日美同盟及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4.
日本内阁在充分评估了周边安全形势后,于2013年12月17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期防卫力量建设计划》和《国家防卫计划大纲》①三份文件.其中,作为“规定日本安全政策基本方针和防卫力量建设目标等中长期防卫政策”的纲领性文件,②《国家防卫计划大纲》自1976年首次制定以来,共历经五次修订.新《大纲》在日本成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③的背景下出台,其强化外交、安保的战略意图不言自明.与上一版相比,新《大纲》无论在防卫构想、防卫理念,还是在防卫力量建设上都作了较大调整,并对中国周边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日本新《防卫大纲概要》出台,预示着日本自卫队的建设规模、装备结构、任务使命等方面较过去有重大突破,在海外活动有了政策原则和法律保障。日本这一全面适应美国亚太战略需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政策走向,将给亚洲地区安全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2014年2月1日,日本防卫研究所正式发布《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13》.这是日本防卫界自201 1年以来发布的第四份该类报告.作为隶属日本防卫省、有着日本兰德公司之称、集研究与教学于一体的防卫思想库翘楚,日本防卫研究所的职责是为日本政府提供防卫政策理论支持,其研究成果能对日本防卫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在中日关系紧张之际,探讨《中国安全战略报告》,有助于了解日本防卫界的中国安全观. 一 2011年3月,日本防卫研究所发布了第一版《中国安全战略报告》.①在发刊词中,该研究所明确指出,出版该报告的背景是日本国民对中国军事力量扩大的关心“日益增高”,同时中国军事力量扩大“使周边国家和相关国家感到担忧”;研究的目的是帮助日本“国内外读者理解中国的军事和安全战略,并成为进一步加深讨论的契机”,其中包括“加深日中两国在安全保障领域交流的全契机”.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日本的军事安全战略发生了多次转变。冷战期间,其安全战略的基础是美日安保同盟,实行“立足本土,专守防卫”;冷战后,日本新防卫战略日益突破“专守防卫”的限制,已从“本土防御”向以地区干预”为核心的“攻势防卫”战略转变。其战略的基本走势是:战略重心加速转向“针对西南方”,抓紧实施海上力量“南下西进”的战略步骤,拓展外向型军事安全战略空间,提升武器装备的高新技术优势,强化日美军事同盟。日本军事安全战略的调整将使得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更加严峻,对我国维护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特别是对台湾海峡局势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8.
精神安全是国家安全领域的特殊客体.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精神品质,既决定着该国综合安全防卫能力的高低,也左右着其战略、方针、政策的谋划、制定与实施,对本国发展、地区安全与稳定及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难以准确预期的影响.因此,国家应在综合安全战略谋划中把精神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要加强战略统筹,强化国家意识,全方位提升整个国家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要警惕和防范国家精神极端化,构建健康、积极、进取的国家精神.  相似文献   

9.
项昊宇 《和平与发展》2023,(1):97-112+156+159-162
日本岸田内阁通过发布“安保三文件”,对国家安全战略和防卫政策作出大幅调整,标志着二战后日本国家发展路线的重大转向。日本重拾激进强军扩武路线,尤其是引入“反击能力”和大幅增加防卫开支,使其“专守防卫”等战后军事约束进一步名存实亡,和平主义发展路线出现动摇。日本国家安全观和对外战略思维突出阵营对抗和大国竞争指向,强化与美西方阵营的意识形态和军事安全捆绑,凸显“冷战回归”色彩,将深刻影响亚太安全环境和全球战略稳定,对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构成新的挑战。同时也要看到,日本施行“安保三文件”、落实强军举措仍面临诸多内外制约和掣肘,在其国力衰退的大背景下本质上属“以攻为守”之举,根本诉求是使日本“摆脱战后体制”,恢复“正常国家”地位,进而谋求在国际秩序变革期中提升大国影响力,未来日本军事大国化仍将是有限度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伊始,日本对防卫和安全战略进行一系列重大调整,不断通过法律上的突破,加快向“军事大国”迈进的步伐。分析日本防卫和安全战略调整的背景和走向,对把握今后日本发展方向很有助益。  相似文献   

11.
日本新防卫战略把日本的防卫力量从传统的海陆空领域扩展至多维度的太空、网络以及电磁波等新领域,重视各领域之间的彼此融合防卫。作为一个综合性防卫战略,它强调从平时到"有事"各阶段之间、自主防卫与日美同盟及多层次安保合作之间、"前方战场"和"后方体制"之间的综合防卫。为实现"跨领域作战",日本提出了优先项目和强化重点,侧重在太空、网络、电磁波等新领域内获得并强化相关防卫能力。同时日本也加强提升传统领域内的海空能力、导弹防御及防区外打击能力,并对自卫队的体制进行相应调整。新防卫战略与"印太构想"融合,进一步深化了日本立体跨域防卫体系。日本"多维度联合防卫力量"新战略具有深刻的竞争时代背景,为配合美国军事战略调整并强化日美同盟、对竞争时代安全情势的判断与主动应对、积极加入全球军事变革下新领域内的激烈竞争、更好地应对岛屿争端及加强海洋防卫等现实问题,这是日本谋求构建新防卫战略的深刻动因。该日本新防卫战略产生的影响包括:日本的防卫自主或更难实现、进一步改变战后日本的安全战略基点、在新安全领域引发竞争及不利于构建良好的中日建设性安全关系等。对此,中国需进一步增强本国综合性实力,积极推动日本对华安全释疑,扩大中日防卫交流与安全对话,增进两国的安全互信。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2月10日,日本内阁会议出台了新《防卫计划大纲》及据此制定的《2005—2009财年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以下简称为《中期整备计划》),为日本防务能力在未来10年内的发展提出了总体构想,并对2005—2009财年日本军事力量的调整做出了具体安排。同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细田博之发表声明,宣布日本将突破“禁止武器出口三原则”①,为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研发、生产拦截导弹的组件。这标志着备受世人关注的日本新防务战略的正式形成,反映出日本与“专守防卫”渐行渐远,其军事扩张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对外攻击性越来越明显。一、日本新防务战略出…  相似文献   

13.
当前,日本进一步强化安保战略,主要举措包括强化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的“司令塔”功能,完善自卫队的体制建设,加强导弹防御能力,加强岛屿防卫能力,加强海洋安保能力,提升岛屿作战能力,谋求“先发制人”打击力,谋求自卫队合宪,强化日美安保同盟,扩展对外安全合作,推广“印太战略”等。日本安保战略的强化呈现否定二战后“非军事化”、追求威慑力、谋求“塑造力”等特点。日本强化安保战略的目的在于实现“军事大国化”以及夺取地区安保主导权,适应美国对日本政策的变化以及应对朝核问题与“中国威胁”等。日本强化安保战略必将对东北亚安全产生深刻影响。首先,日本军事能力增强,其在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框架下谋求“先发制人”的能力,将改变美日安全关系中的“矛”与“盾”格局,日本将在东北亚地区扮演更多的安全角色,必将影响东北亚的安全结构。其次,日本强化安保战略的举措刺激朝鲜的“安全神经”,不仅不利于朝核问题的解决,还会进一步加剧东北亚安全形势的紧张。再次,日本在反导系统上与美国捆绑,加深地区安全困境,不利于东北亚安全互信的构建。日本应与中国一道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多做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政治野心的膨胀,日本在军事领域也不断突破“禁区”,磨刀霍霍。 杀出岛国的战略 去年11月,日本政府正式通过了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对其奉行了20多年的防卫政策作了重大修订。今年5月,日本政府又正式决定要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导方针”,以扩大安全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5.
一国的总体国家安全虽然涉及方方面面,但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是贯穿这些领域的两条主线。国际安全制度构成了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的重要依托:国际安全制度能够塑造各国国家安全的外部环境,影响不同领域的国家安全利益,促进不同领域的国际安全合作,从而有利于实现各国的总体国家安全。二战结束以来,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和不使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等基本原则已经大大改善了全球安全环境,构成中小国家主权独立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普遍性的国际安全原则和规范也可以应用到各个具体领域的安全规则的构建,从而直接影响各国维护相关领域国家安全的能力与利益。多边安全联盟会带来高水平的国际安全合作,促进联盟成员的总体国家安全,但也可能减损其他国家的安全水平,从而导致冲突。纯粹的区域性集体安全制度在提升各成员国家安全水平的同时,也具有合作安全和共同安全的优点。各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制度的构建,并有效运用国际安全制度提升本国的国家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6.
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典型,探究西周国家安全思想对于丰富国家安全学科思想内涵、完善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推动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国家安全学是一门整体性、综合性的实用型学科,从国家安全学理论视角出发研究西周国家安全思想,不仅能为中国古代安全思想史研究提供补充,也有助于为国家现实安全战略的制定提供思想资源。影响西周国家安全的要素涵盖自然与社会两大领域,包括地理位置、人口构成、土地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在对这几方面的认识基础之上,西周形成了以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社会安全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思想。政治安全思想包括“崇拜天神、祭祀祖先”,“礼以定序、乐以观和”;军事安全思想包括“以礼制戎、除恶务尽”,“统筹全局、重点部署”;社会安全思想包括“神道设教、伦常为纲”,“阴阳和谐、天下大同”。这些思想同属于一个整体的、相互联系的国家安全思想系统,丰富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7.
日本战略文化与现实和长远利益需求结合,催生了日本人的战略意愿,成为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基础.随着日本国家身份定位问题的解决,日本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变得越来越清晰.但日本战略文化的特性与一些特殊因素结合,也导致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展方向存在着某些模糊性,需保持高度的关注.本文从日本战略文化和战略意愿视角,对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问题进行一些战略性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指导下,中国需要发展以"有效安全"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战略。有效国家安全战略应追求增强的安全、相对的安全、开放的安全、可持续的安全、全向度的安全、发展的安全、共同的安全、统筹的安全和避免过度安全化的安全。中国实现国家安全持续发展和有效安全应秉持的战略指导原则为:安全与发展共进,应对与进取并举,治标与治本兼顾,合作与反制并用,内部与外部统筹。中国需要减少应对性思维,增加进取性思维,在安全问题上学会不断转化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安全环境的能力。有效安全需要建立一个统筹、高效、专业、法治的国家安全体制,提升国家安全体制的执行力。有效安全的外部布局需要按照"全向有序、内外兼修、能力相称"的原则。通过阐述中国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公共安全、网络安全、宗教安全、能源安全、环境安全、海外安全等十个领域的状况,实现有效安全的界定,存在问题的评估,并分别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战略举措。中国要汲取美国和苏联在安全问题上的教训,两者分别在冷战后期以及九一一事件后将局部安全问题扩大化、过度化,导致国力消耗,资源分散,能力不相称,最终使得安全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中国要重视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共进与互补性,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安全发展道路,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的安全智慧。  相似文献   

19.
盛欣 《亚非纵横》2011,(2):22-25
2010年12月17日,日本安全保障会议和内阁会议批准并颁布了(2011年度以后的防卫计划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和(2011至2015年度中期防卫力量建设计划》。新大纲反映出日本新的安全战略、防卫思想、防卫政策,以及防卫力量的发展方向等,是今后5—10年日本自卫队建设的指导方针。由于新大纲是日本民主党执政后首次主导修订的有关国防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因此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归泳涛 《东北亚论坛》2023,(2):49-64+127
在对华“脱钩”政策难以奏效的情况下,美国开始推进“集体韧性”战略,即纠集所谓的志同道合国家构筑排除中国的技术联盟和供应链联盟。日本在这一新的联盟网络中处于关键地位。美日两国在出口管制、外资审查、半导体制造、移动通信网络和数字贸易规则等一系列经济安全政策领域启动了双边及多边合作,迈出了走向经济安全同盟的步伐。但美国的政策服务于本国优先的国内政治和遏制中国的地缘战略,与日本等盟友的立场存在分歧。日本则试图在美国与中国之间、在安全与经济之间保持平衡。面对经济安全政策、经济民族主义和经济全球化这三股相互竞争的潮流,美日两国都提升了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有可能形成“联手制华”的格局。对此,中国应坚持竞争与合作并重的战略方向,在加强自身竞争力和韧性的同时,深化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