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朱维明     
正(1940年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版画家、版画史学专家现任中国美院版画系副主任方利民这样勾勒朱维明先生的人生意象:江南青山绿水的瓯江江畔、滇东南偏僻的原始寨子、省城的机关生活、秀丽的西子湖畔、繁华的巴黎塞纳河边的艺术城、西陲边关的敦煌石窟、海风阵阵的海岛……生活的各种磨难变迁,不仅没  相似文献   

2.
李云鹏 《台声》2003,(3):38-40
是一个秋日下午的清凉天,我欣得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之子、曾任甘肃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的张枭先生应诺,在他的客厅,听取他印象中的父亲。张枭先生口中的父亲,除了一身古典式的、与众不同的艺术家气质,更多的是充满情趣和理趣的生活轶事。张枭说,幼时,父亲已成名,卖画收入应不菲,家中生活却过得非常一般,仅是饱肚而已。“记得小时,我就没穿过什么好衣服。”张枭笑说。张枭还透露:弟兄们告诉他:跟父亲住一起累得很,盖因大千先生太多“兴来之笔”,令家人忙活不息。张枭先生由此谈到富有又相对清贫的父亲;谈到父亲“爱尚与人异”…  相似文献   

3.
应当较这个真──与茅于轼先生商榷复旦大学王志波《读书》杂志九六年第二期刊登了茅于拭先生的《何必较这个真》一文。在此,作为一个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我想就茅于轼先生的文章发表一点浅见,并求教于茅先生。我们生存、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有许多规则,包括显形的规...  相似文献   

4.
顾孟潮 《北京观察》2013,(10):72-73
今年是华揽洪先生诞辰100周年,去年12月12日华先生在巴黎逝世。从1951年华先生举家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到1977年退休后回巴黎.前前后后在北京生活工作42年,他一生最好的年华都贡献给了他的祖国、他的故乡北京。  相似文献   

5.
去世前3天立下遗嘱 这场妻子和情妇的战争始于20年前。当时,林先生刚过而立之年,但他的家庭却并不如意,因为性格不合,他与妻子龚女士时常发生口角,给这个家庭笼罩上一层无形的阴影。两人的分歧在儿子林泽出生后愈演愈烈。婚姻的苦闷,令林先生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这时,一个比林先生小10岁的年轻女子走进了他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北京的外企很多,来自不同国 家的洋白领在那里工作。走出办公室,这些“洋人”在这座城市里生活得怎样呢? 华金声;开心事儿挺多 华金声先生在美国西北航空公司驻京办事处工作,颇有男士风度,坦诚、谦逊.一口吐字清晰的中国话立刻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华金声先生 1984年加入“美西北”至今,先后在上海、香港和北京工作过。说起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本来一脸严肃的华金声先生变得谈笑风生。 “美西北”在中国的 140名员工中,除了4名美籍人员,全部是中国人。华金声说他很欣赏中国人的勤奋,常常看到许多员工每天加班到很晚。他认…  相似文献   

7.
黎耀成 《政策》2010,(3):60-60
读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名著《我的人生感悟》,颇受启发。写了几句,聊作解读罢。 生活是一道多元方程,需要用缜密的头脑、从容的心态、敏捷的思维来求解。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智者越读越聪明,愚者越读越糊涂。生活是一台巨型电脑,鼠标就掌在您的手里,丰富多彩的内容任您点击。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去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我们政治教师要努力让生活走进政治,让政治回归生活,使政治生活化、生活政治化。唯有如此,方能构建起高效的政治课堂。一、让生活走进政治课堂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引导全国人民对中华文化有一种文化自觉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开展文化创新的实践,是我们党先进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光荣的使命。 文化自觉,是近年来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多篇文章和多次讲话中提出的一个理念。费孝通先生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看到了我们的生活本身已进入一个世界性的文化转型期。这就决定了人文世界也正在进入一个史无前例的大接触、大交融的时代。费孝通先生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提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创新这一建设和发展中华先进文化的重大任务和课题。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  相似文献   

10.
李文 《同舟共进》2010,(7):61-61
我与李慎之先生有一面之缘。1994年11月,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慎之先生作为嘉宾,在先师罗荣渠教授主持召开的“东亚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式致辞中说:“儒家文化对东亚现代化没有任何作用。不消说在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地区,就是在大陆,孔孟之道在‘五四运动’后就不存在了。我自小读书生活至今,不仅在书本上没有读过任何孔孟之道,在日常生活上也没有察觉到任何孔孟之道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11.
台胞蒋云台夫妇乐居故乡两位年过七旬高龄的台胞蒋云台、谢月霞夫妇,于1988年从台湾返回大陆,定居在故乡──平顶山市郏县茨芭乡蒋高村居住。台籍谢月霞女士和郏县籍蒋云台先生一起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在台有较多的亲友和优雅的生活环境。但舒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们...  相似文献   

12.
岑磊  李东海 《今日上海》2013,(10):49-51
眼前这位年过半百的瞿荣良先生,给人的感觉非常阳光、健康、精干而内敛。一说起他的龙身蛇形太极拳,瞿先生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希望龙身蛇形太极拳能更好地服务社会,能给全世界的人都带来健康的身体、幸福快乐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市民孙先生入住嘉定嘉城社区以来,眉头始终难以舒展。小区里“居改非”遍地开花,几乎每幢楼里都有一两家网吧、杂货店、窗帘加工或者五金店。每晚各式货车进进出出,严重干扰了居民们的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14.
樊纲先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近年来还被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聘为经济顾问,应邀到许多国家讲学访问,参加学术会议与合作研究。樊纲先生对中国经济改革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做过成功的探索,被公认为中国经济理论界新一代的学术带头人之一。近年来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及“过渡经济学”。日前笔者采访了樊纲先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经济学博士的坎坷与成就相交织的生活(作者简称李,樊纲简称樊)。李:人们往往把经济学单纯地理解为如何…  相似文献   

15.
观漆永成先生的画,给人的感觉象是在花前漫步,或林中小憩。在这宁静而典雅的氛围中,你仿佛能闻到各举花卉的芬芳,听见各种鸟雀的啁啾……不知不觉,便会为这些画幅中透出的自然美和艺术美所陶醉,这时,你会明显感到:对漆永成先生的画,仅仅用眼去观是不够的,得用心去读、去感悟。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漆永成先生的画,正是他近三十年的积累,从心底对生活。对艺术的情感流露。巴山蜀水,钟灵毓秀。大约是受山川之胜的陶冶,漆永成先生年少之时,酷爱自然风光而业余习画。也许是天赋,他这种兴之所致的涂抹居然…  相似文献   

16.
一个平凡的香港市民,抛却安闲生活,为行善捐出所得,四海奔波,直至为之舍身捐躯,表现出的是最不凡的崇高境界。斯人之逝,神州同悲。 有记者询问黄福荣胞弟黄福华:“假如生命可以重头再来,您会选择支持还是劝阻福荣先生长期只身从事善举?”黄福华先生说:“如果让我重头选择,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他。”  相似文献   

17.
蛇是锯子     
1985年夏天,河口博次先生才52岁——正是事业巅峰时期。当时他于周末回到东京,为了准备下一周的工作,又搭机飞往大阪。他所搭乘的飞机自羽田机场起飞没多久,便发生故障,之后坠落到御巢鹰山山中,机上520名乘客全部罹难。我在某种机缘下,和河口夫人通了信,体会到夫人的心情。后来我请她到我家来坐坐,因而有机会了解河口先生的人品及其生活方式、生活状况等。  相似文献   

18.
易靖茗 《台声》2013,(7):90-93
在曾经的一位采访对象的介绍下,我得以认识了这位从台湾嫁到大陆的台湾新娘,她叫邱斐瑄。她很忙,但这位爽朗、热情的大陆媳妇儿,还是抽出时间让我们与她一起,分享她在大陆的生活,以及与先生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19.
春山 《协商论坛》2010,(6):61-61
陶行知先生提倡平民教育,他自己日常也过着平民生活,有时还十分拮据。上世纪30年代初,他为增加些收入以贴补生计,曾在报上登出《卖艺启事》。卖艺的项目与标价为:“卖文。儿歌、故事、小品文等每篇十元”;  相似文献   

20.
1996年11月12日,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11月4日至8日,来自中国大陆,台、港、澳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越南等国的学者、朋友共230多人,相聚在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缅怀他的业绩,纪念他的功勋,追寻他在“振兴中华”道路上的足迹。翠事村位于中山市东南29公里,1866年11月,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出生,并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大部分时光。那时,这里是一个土地贫瘠、交通闭塞、人民生活贫困的小山村。现在,这里成为一座以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