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矛盾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是当今世界各国在纠纷解决和司法制度发展中面临的共同课题,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则成为公安机关现阶段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以新时期公安机关参与矛盾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的理论基础为依据,分析公安机关在化解矛盾纠纷多元机制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找出公安机关在化解矛盾纠纷多元机制中的困境,提出完善公安机关化解矛盾纠纷多元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凸出,提高社会矛盾化解能力是公诉人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公诉人在矛盾化解方面存在认识不足等诸多问题,本文认为应从公诉人及公诉部门两个层面着手,提升公诉人化解矛盾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并非无矛盾、无分歧、无裂痕社会,和谐社会也不是无冲突社会,任何社会都是以矛盾和冲突为特征而不断完善并发展的。法治原则作为和谐社会的本质目标和基础,可以保证和谐社会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防止社会的无序化和无序状态。社会中大量存在的矛盾必须积极主动地去正视和化解,而化解矛盾不论用什么方式,都只有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才能达成或保持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科学的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化解矛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运用轻缓的刑事政策,可体现司法文明和司法公正,既有利于司法资源的整合,更有利于嫌疑人与被害人的矛盾化解,增进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5.
邹川宁 《山东审判》2005,21(2):13-15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一个公平、稳定、利益协调的社会,但和谐社会并不是一个没有矛盾与冲突的社会,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和谐”不是没有矛盾,而是矛盾双方的“协合”或“和解”。因此,和谐社会是一个能够有效地化解矛盾冲突的社会,是一个拥有化解矛盾冲突机制的社会,是一个现代法治社会,这种法治社会是建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社会矛盾呈现多发性、多样性、复杂性和易激化性等特点。由于非诉讼化解矛盾纠纷功能的弱化,人民法院由化解矛盾的最后一道防线成为第一道防线,审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近年来,济南中院着力推动建立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一体化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的优势,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同时,工作重心前移,法官深入村(居),从源头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从济南中院近年来的实践看,一体化机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为新时期预防化解涉诉矛盾纠纷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因为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有共同的价值,即正视矛盾、化解矛盾;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每一项都离不开法治,没有法治就没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立法、执法、司法、法治监督、法治文化的职能作用。构  相似文献   

8.
潘卫群 《中国律师》2007,(12):38-40
2007年8月31日。北京市委刘淇书记、王安顺副书记在全市领导干部会上安排和部署了全市维护稳定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刘淇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提出:在提高基层化解矛盾纠纷能力方面,要特别注意发挥律师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以案说法,引导群体依法反映利益诉求。这既是北京市委领导对律师在化解矛盾纠纷中发挥作用给予的高度重视,也是对北京律师积极参与化解社会矛盾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更是对律师进一步完善这项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9.
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机制(以下简称“评估机制”)是四川省雅安市司法行政部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一项新举措。“评估机制”2010年开始建立,2011年在全市全面试行,其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为党政领导提供决策依据的作用日渐凸显,受到了司法部、四川省委政法委、雅安市委市政府和四川省司法厅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10.
赖峰 《人民调解》2007,(10):37-38
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消灭在基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防患于未然"!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如何"防患于未然",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很多,本文试就矛盾纠纷的排查和防止激化方面发表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司法》2014,(8):47-50
正及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是依法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在矛盾纠纷调解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一、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的内涵及提出(一)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有不同的诉求表达渠道和化解方式,比如当事人和解、以人民调  相似文献   

12.
郭彦 《人民检察》2012,(4):27-33
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必然带来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凸显的结果。当前的社会矛盾总体态势呈现出"三个绝大多数"的基本判断,即当前绝大多数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绝大多数矛盾是利益性矛盾,绝大多数群众的诉求是有道理的。立足解决老问题、防范新问题,才能发现矛盾、化解矛盾、防范矛盾。  相似文献   

13.
廉敬武  章雯 《检察风云》2013,(24):18-19
完善涉检信访终结制度的配套机制,在办案中化解矛盾释法说理、及时发现矛盾隐患,对保障民权、化解社会矛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今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要求把化解矛盾贯穿于执法办案始终。《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明确,化解和调处矛盾纠纷,是执法办案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刘作明 《中国司法》2008,(11):73-75
周永康同志最近指出,要着力把调解优先的原则更好地体现在依法调解经济社会关系中,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吴爱英部长也指出,要始终坚持调解优先原则,把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主线。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化解矛盾纠纷是新时期政法工作执法思想、工作方法的深化,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在政法工作中的生动体现,符合我国社会矛盾纠纷发展规律,反映了大众趋和决事的心理,符合新时期群众工作本质要求,对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战略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诉环节化解社会矛盾,既体现在成型的制度做法,如刑事和解制度;更体现在公诉各环节的各项业务工作中,从实践中、从细节上探索化解社会矛盾的方法措施,才能切实采取多种方式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合理诉求,做到案结事了。试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结合公诉工作各个环节的业务职能,注重公诉职能向修复社会关系延伸,研讨把化解矛盾纠纷贯穿于公诉工作始终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7.
吉瑞田 《人民司法》2012,(17):109-111
一、根据职能特点,明确人民法院在大调解工作中的定位。大调解是指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综治委具体负责协调,社会相关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共同参与联动,多措并举,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其特点,一是大调解参与部门多。通过整合社会资源,相关部门立足本职,发挥各自优势,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形成合力。二是大调解覆盖范围广,可以说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工作,使矛盾纠  相似文献   

18.
高层声音     
■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人民调解制度要不断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工作预防矛盾纠纷的作用,注重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制宣传教育功能,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  相似文献   

19.
陈建钢 《法制与社会》2010,(31):176-176,185
执法办案的根本属性是解决矛盾纠纷,协调利益关系。当前社会矛盾处于多发期,如何充分发挥执法办案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基础作用,是继续解决的难题。本文着重从理念、机制、能力三个方面,就强化检察执法办案的社会矛盾化解功能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毛泽东同志的辩证法思想,特别是他的矛盾辩证法为我们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提供了方法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