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然 《求索》2011,(11):57-59
作为一种现代政治理念,公民社会权利是一种积极的权利.它的出现意味着公民对社会的依赖、表明公民权利的实现需要国家权力的支持。本文就中国公民社会权利的现状及其宪法层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完善宪法的角度提出保障公民社会权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宪法文化权利并不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宪法学范畴,它是由"文化权利"这一范畴变化衍生出来的。从宪法层面出发,强调公民基本权利特别是文化权利,有利于从法律体系上完善公民文化权利的保障机制和制度,也有利于宣示国家对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宪法文化权利的规定有助于公民精神和个性层面的结构优化,也有利于对人性弱点的改造,提升公民的文化修养和文明礼仪。我们要在理论上树立起宪法文化权利的权威地位,从宪法规范的明确、部门法的制定以及文化平等权的保护等方面实现宪法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3.
王佳宁 《前沿》2006,(1):84-86
宪法所确认的公民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依赖于法律的实施而得以保障;但当权利没有被法律具体化,或当法律与宪法相抵触而侵犯了公民权利时,公民理应获得宪法救济.这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公民在自己的宪法权利受到侵害时通过何种途径获得救济?本文从我国现实案例入手分析我国宪法救济制度,为发展和完善我国公民权利的宪法制度提出一些学术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比较法视角通过对中国宪法文本有关权利的规定的考察,分析了中国宪法权利思想的一系列缺失及其产生的深层原因、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完善的建议.作者希望以本文为中国宪法诉讼制度的建立提供一点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将公民养老权置于基本权利谱系之中,作为宪法权利,具有一种宣示与确认的意义。从基本权利谱系中认识公民养老权,尤其是从与公民养老权关系紧密的生存权、平等权、劳动权等权利视角审视公民养老权,能够有效地明晰确认与保障公民养老权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民平等权的宪法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爽 《前沿》2007,(1):163-166
平等权是我国宪法所确认的一项公民基本权利。平等权是要求国家同等对待的请求权。平等权并非绝对,平等允许合理的差别。农民是公民,应受到平等的对待,但目前我国农民在政治权利、人身权利、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等诸多领域备受歧视。因此,保护农民的平等权,必须要在宪法的层面上予以重视。首先要在宪法中确认农民应有的权利,其次,要尊重和保障农民已有的宪法权利,同时还要加强和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从宪政的角度看就是以权利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一个公民宪法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的过程,宪政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8.
李湘刚 《前沿》2005,(3):123-125
公民劳动权属于人权的重要内容, 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中的一项重要权利, 世界许多国家在宪法中都明确规定了劳动权。近年来, 学术界、实务界、新闻媒体给予了公民劳动权及其宪法救济问题极大的关注。笔者认为, 只有对作为公民宪法权利的劳动权的涵义及性质进行研究, 才能对劳动权的宪法救济问题得出一个比较恰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曲相霏 《人权》2013,(4):50-53
一、我国宪法上的"人"的特征分析1949年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之后的四部中国宪法,可以看到宪法上的"人"①有两次转型。1949年《共同纲领》对"人"有两种表达,一是"人民",一是"国民"。《共同纲领》特别有意思,它把所有的权利都给了人民,把义务都给了国民。当它规定权利时就说人民有什么权利,当它规定义务时就说国民有什么样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是分离的。1954年宪法开始使用公民这个概念,权利和义务在公民身上得到统一。从以人民的身份享有权利到以公民的身份享有权利,这是我国宪法上的人的第一次转型。第二次转型就是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进宪法,这个条款被称为人权条款。在人权条款入宪之前,宪法基本权利的主体是公民(只有一个例外,即总纲第32条规定  相似文献   

10.
物质帮助权是我国宪法明示的公民基本权利,应以尊重我国宪法文本、确立适度的法律实证主义、规范内涵分析及实现手段与途径为前提,区分该权利与外国宪法中的生存权、社会保障权等权利的差异;要以人性尊严或人格尊严为基础,明确其作为我国公民宪法权利的宪法地位、宪法属性、权利内容及法律保护;探讨与我国宪政体制与诉讼资源相衔接的社会立法保障、行政机关责任及有限的行政诉讼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上访是宪法上规定的一项公民权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项权利却不时被地方政府予以限制。上访权作为一项国家不得限制或克减的公民权利,立法机关只能通过立法对公民上访权利具体化,给予公民这项权利一个制度上的保障,但不得对这项权利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12.
论信访权的权利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访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人们对信访制度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使信访处于颇为尴尬的境地。如何看待信访,涉及对信访权利属性的认定。从公民基本权利的角度讲,信访权是公民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它不仅是国务院信访条例和地方性信访条例所确认的法定权利,也是我国公民反复行使的一项现实权利,并且有宪法第四十一条作为其根本的依据;信访权所包含的各项内容实际上可概括为监督权和救济权两种权利。  相似文献   

13.
祝捷 《人民政坛》2012,(11):12-14
行宪之难,非难在构建良好、完备的宪法制度,而在于培养人民的宪法精神。惟有公民树立起宪法精神,通过培育宪法文化,形成公民意识,构建宪法认同,体会到宪法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每个公民都是在"宪法地"生活着,人民方能在宪法的哺育下,享受由宪法所带来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4.
《辽宁人大》2010,(7):29-29
代表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权利与义务是平等的。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又平等地承担义务,正如共和国宪法所规定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权利和义务又是统一的,公民在享有法定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定的义务,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相似文献   

15.
论公民罢工权的宪法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湘刚 《前沿》2005,(7):163-166
公民罢工权是一项宪法权利,这可从罢工权的渊源、罢工权的国际法保护、罢工权与劳动权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得到论证。随着形势的发展,公民罢工权在我国宪法中的地位应得到确认,这是人权保障的要求,也是宪政实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在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与法律制度的完善同样重要。宪法意识不仅应当为法律职业者所具有,而且应当为普通公民所具有。培养公民的宪法意识必须通过宪法教育来进行,而宪法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纸面上,还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和宪法实践来进行。  相似文献   

17.
<正>城乡平等问题才是农民在宪法上的核心问题,即"农民公民化"问题。改革以来,农民在经济上获得了作为"使用权"的土地权利,在政治上获得了作为社会自治权利的村民自治权,这大大刺激了农业生产力的释放和农民政治素质的  相似文献   

18.
陈斯喜 《中国人大》2012,(12):53-53
今年是现行宪法颁布实施三十周年。去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六五普法决议”明确提出:“要突出抓好宪法的学习宣传,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确立的我国的国体政体、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主要内容和精神,进一步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深入学习宣传宪法,首先必须搞清什么是宪法?宪法有哪些不同于一般法律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宪法第51条要求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同时,宪法修正案第20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修正案第22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在这里,"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与"公共利益"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20.
财产权是对财产的全部权利,是公民基本权利中最为重要的权利之一,自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庄严宣告“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以来,各国宪法均对财产权作出相应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