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是人类恩辨与实践的产物。历史与人类在新时期的实践与思辨相互作用下推动了人类的发展。在对历史的认识中,马克思实现了思辨下的历史与历史下的思辨的统一,第一次把人类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纳入历史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如今,一些人在刻意戏说历史、歪曲历史、重构历史,特别是对党的历史人物进行解构,甚至亵渎。这是对党史的不敬畏。列宁讲,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敬畏党史,也是一种背叛。  相似文献   

3.
王晓升 《探索》2002,(4):67-71
把历史发展看作是人类总体的历史,还是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这是马克思的历史观区别于旧的历史哲学的根本点。马克思的历史观的革命性变革的关键是用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取代类的历史。对历史发展进程的这个理解,成为共户主义运动就是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思想的基础。只有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才能真正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许迪 《前线》2022,(3):17-20
大历史观是一种观察历史和社会的思维方式、理论视野和科学方法,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拓展运用和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科学解释历史现象、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准确洞察历史发展大势的思维武器。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就是要在整体视域中锚定历史方位,在辩证思维中把握历史规律,在问题导向中洞察历史大势。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迈上新征程、肩负新使命、应对新挑战,迫切需要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在以史鉴今中把握现实、开拓未来、赢得战略主动。  相似文献   

5.
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百年历程中,党以“救国”“兴国”“富国”和“强国”为历史主题开展情感共鸣、认知共识和智慧共振的历史自信教育。党通过制定历史教育措施明确历史方向,开展历史纪念活动以塑造正确历史观、总结历史经验、建构历史评判标准,推进了百年来历史自信教育的实践创新、话语发展和精神凝练。基于党对历史自信教育的百年探索,我们要坚持时代问题导向与民族复兴目标相结合、政治立场与党管宣传原则相统一、心怀“国之大者”与培育干部人才相契合,为中国式现代化巩固实践基石。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马克思哲学界质疑和批判了把“自然历史过程”思想看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观点,指明了“自然历史过程”思想的隐喻性。从当代哲学一语言学角度看,“自然历史过程”思想确实具有隐喻性。在对“自然历史过程”思想的肯定理解到否定理解的具体讨论过程中,不仅恢复了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批判性深度,而且使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的总体统一回归到当代哲学的视野之中,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郭湛 《前线》2014,(2):42-43
人是一种现实历史的存在。我们共同生活在当今这样一个历史时代,共处于这样一个社会和自然环境中。这是一种历史的机缘。在当代中国历史条件下,风云际会,我们应该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每一个有历史感的中国人都会想到这个问题。李瑞环同志常说:“历史的人要办历史的事”。作为历史的人,我们要能够自觉地参与历史创造,就要有自觉的历史意识。这是历史的人的历史自觉,有这种历史自觉,可以使我们在实践中更准确地把握现实历史过程,做好我们该做并能做的事。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历史自信是坚持自信自立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包含着事实、价值与情感三者的共同作用。事实,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由来与内容,贯穿着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价值,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大历史观视角、人民立场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情感,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情感支持、人文关怀和历史信仰。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事实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同时,从情感层面彰显了人民情怀、历史情怀和担当情怀。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的主题具有理论的意义和现实的价值。文章以人类实践的绝对必然性和具体实践中的相村必然性为立论根据,探讨了历史哲学中的现实性范畴和可能性范畴的内涵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特别是探讨了可能性的多元性和相互关系的不均衡性,从而论证了历史中相对规律的形成与展开,批评了以诸可能性均衡存在为论据的非决定论和意志主义,阐明了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的统一关系。文章从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相互关系的视角,提出了对历史可能性和现实性进行回溯分析和前瞻分析的命题,着重阐明了回溯分析的原则,论证了中国近现代革命过程的合规律性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和民族振兴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要认真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这些讲话体现了习近平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习近平运用历史思维,通过对中国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的深刻认识,阐明了历史的科学性、历史的规律性、历史的独特性、历史的整体性的重要内涵。这些对指导中共党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历史影视资源在高校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为历史教学提供了生动素材,而且改变了教学方式,更新了教师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理念。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历史影视资源的运用也存在一些问题,这要求高校历史教师运用影视资源时要遵循一定原则和采取一定策略,才能最终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历史影视资源价值和必要性、可能性,研究了历史影视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运用影视资源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一个伟大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往往随着岁月的推移、历史的前进而不断显示出来。1978年12月18目至22日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我党和国家历史上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新湘评论》2013,(23):8-9
35年风雷激荡,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巨轮披波斩浪,一路高歌奋进。每一次历史重任的轮转和接续,都必然成为重要的历史节点和历史事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每一次三中全会都承载着巨大的历史使命,党中央站在历史潮头,果敢抉择,科学部署,让改革开放的坎坷之途峰回路转,成为一座座改革的历史坐标,  相似文献   

14.
陈述 《北京党史》2011,(4):42-44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历史研究.毛泽东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从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对自身历史的研究总结,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始终把研究党的历史看成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5.
论历史思维     
陈剑 《探索》2001,(2):87-89
历史认识过程包括直接认识过程(认识社会、事件等)即历史中的人们的认识过程和间接认识过程(历史感、间接的通过历史材料对历史的体悟等)以及历史思维过程.历史思维是建立在历史感、历史体验基础上的,主要借助于间接经验的结果(间接知识)对已逝的历史的思考、思想,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历史思维是历史认识中的具有基础性的部分.历史哲学是对历史思维的反思.历史研究活动是以历史思维为主要内容,又包含有直觉、顿悟等因素的历史认识活动.历史事件是历史思维、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历史事实是决定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东西即历史中的本体.历史资料是对过去一部分历史事实的记载,是对历史上发生的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记载.历史事件、历史事实、历史资料都是历史思维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历史人物传记,特别是党史伟人的传记,要调动各种手段真切再现传主的精神风采。对精神风采的再现是评价历史传记作者及其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再现历史伟人精神风采,靠作者对传主生平事迹的宏观的准确把握和微观的缜密体察,选取恰切的叙述方式和切入角度,营造浓烈的活动氛围,在大量的原始资料中精挑细选。敏锐发现和捕捉典型的情节和细节,千方百计地使传主鲜活生动起来,显示其平凡而伟大的特质,尽量把凝固的历史演化为一幕幕精彩的活剧,充分展示传主的人生足迹、心路历程,特别是精神风采。  相似文献   

17.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都深刻贯穿和彰显着党认识自身历史的科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是都注重坚持历史的连续性和历史的阶段性的辩证统一:第一个历史决议既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又厘定了二者的区别;第二个历史决议既厘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区别,又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第三个历史决议既总结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经验,又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普遍经验。二是都注重坚持全面总结和突出重点的辩证统一:第一个历史决议全面解决了党当时面对的历史问题,重点剖析了“左”倾路线的错误及其产生的根源;第二个历史决议全面总结了建党60年和新中国成立32年的历史经验,重点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第三个历史决议全面回顾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重点突出总结新时代的成就与经验。三是都注重坚持总结成就和分析失误的辩证统一:第一个历史决议总结了成就,又分析了失误;第二个历史决议既明确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取得的成就,又直面党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曲折;第三个历史决议既聚焦总结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又指出了党的历史上走过的弯路、经历的挫折,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党和...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是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中形成的独特优势。历史主动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立足唯物史观从深层次剖析其内在意涵是深入理解和不断增强历史主动精神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通过对历史主动所蕴含哲学思想进行审视与解读,从而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历史主动的实践逻辑,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牢牢把握发展主动。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这次全会,是一次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问题并取得重大成果的会议。全会在判断历史方位、总结历史经验、明确历史任务的基础上。以深邃而宽广的视野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思路和举措。就此,谈谈自己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陈训慈一生多次与教育结缘,诲人不倦。对于历史教学,他一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主张改革当时不良的历史教材,力主中小学历史教师努力借鉴国际先进教学经验,崇尚以民族主义为中心的中小学历史教学目标。陈训慈的教学思想最终为当时学界所认可,主持编制了《初级中学历史暂行课程标准》,对此后的中学历史教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