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荣晓红 《时代法学》2014,12(5):66-74
以刑事诉讼构造为视角开展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要从刑事诉讼构造理论研究中汲取丰富营养,科学构建我国刑事诉讼构造,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回避制度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刑事诉讼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普遍确立的一项重要诉讼制度.鉴于此,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回避制度的概述、内容、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对回避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的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改革完善尽到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价值平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存于现代刑事诉讼中的自由与安全两大基本价值的冲突,导致了自由价值取向的当事人主义和安全价值取向的职权主义这两种诉讼模式的并存,而这两种诉讼模式都是刑事诉讼价值失衡的外在表现.以当事人主义的英国和职权主义的俄罗斯联邦为代表的当今世界各国的刑事司法改革昭示了一个真理:刑事诉讼自由价值与安全价值的平衡是现代刑事诉讼价值体系的最佳状态,是世界各国刑事司法改革的方向和终极目标;刑事诉讼自由价值与安全价值的平衡或失衡都是自由价值力量与安全价值力量相较量的结果,自由价值力量与安全价值力量的大小变化是世界各国刑事司法改革的终极动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科学构建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应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进程,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审视与系统梳理,探寻出推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科学化构建的重要理论。端正刑事诉讼目的,确立人权保障意识;弘扬程序法治理念,健全程序制裁机制;遵循诉讼运行规律,理顺控诉审判关系;发展诉讼主体理念,完善刑事诉讼构造;引入谦抑比例原则,规制权力行使;贯彻宽严相济政策,探索新型诉讼程序是实现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构建科学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法治的核心内容出发,论述了证据法对诉讼制度的重要意义以及证据是法治的基石的原理.作者认为,证据法具有普适性,证据法的大部分内容在人类所有的诉讼程序中都是相同的,只有极其微小的例外.相比之下,刑事诉讼法具有地方性,体现了不同的制度安排和设想.诉讼法是本土化的,属于地方性知识;像实体法一样,它反映了时间空间的特殊性.刑事程序不能与其周围因素隔绝开来而孤立地加以看待,而要分析政府的性质、政府与民众的适当关系以及个人利益的性质等.因此,研究美国刑事诉讼法,不能仅仅考察成文法律和案例,还要深入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其他影响因素.要理解美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实际运作,需要深入研究其法理和政治问题,包括:书本上的法律与实践中的法律之间的差别;程序法与实体法之间紧密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事实上程序法是实体法的载体,而非我们习惯上所认为的相反的情况;一般的历史,特别是种族关系和种族歧视问题;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6.
Ronald  J.Allen  张保生  李哲  艾静 《证据科学》2007,(6):162-180
本文从法治的核心内容出发,论述了证据法对诉讼制度的重要意义以及证据是法治的基石的原理.作者认为,证据法具有普适性,证据法的大部分内容在人类所有的诉讼程序中都是相同的,只有极其微小的例外.相比之下,刑事诉讼法具有地方性,体现了不同的制度安排和设想.诉讼法是本土化的,属于地方性知识;像实体法一样,它反映了时间空间的特殊性.刑事程序不能与其周围因素隔绝开来而孤立地加以看待,而要分析政府的性质、政府与民众的适当关系以及个人利益的性质等.因此,研究美国刑事诉讼法,不能仅仅考察成文法律和案例,还要深入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其他影响因素.要理解美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实际运作,需要深入研究其法理和政治问题,包括:书本上的法律与实践中的法律之间的差别;程序法与实体法之间紧密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事实上程序法是实体法的载体,而非我们习惯上所认为的相反的情况;一般的历史,特别是种族关系和种族歧视问题;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7.
Ronald  J.Allen  张保生 《证据科学》2007,15(1):162-169
本文从法治的核心内容出发,论述了证据法对诉讼制度的重要意义以及证据是法治的基石的原理。作者认为,证据法具有普适性,证据法的大部分内容在人类所有的诉讼程序中都是相同的,只有极其微小的例外。相比之下,刑事诉讼法具有地方性,体现了不同的制度安排和设想。诉讼法是本土化的,属于地方性知识;像实体法一样,它反映了时间空间的特殊性。刑事程序不能与其周围因素隔绝开来而孤立地加以看待,而要分析政府的性质、政府与民众的适当关系以及个人利益的性质等。因此,研究美国刑事诉讼法,不能仅仅考察成文法律和案例,还要深入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其他影响因素。要理解美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实际运作,需要深入研究其法理和政治问题,包括:书本上的法律与实践中的法律之间的差别;程序法与实体法之间紧密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事实上程序法是实体法的载体,而非我们习惯上所认为的相反的情况;一般的历史,特别是种族关系和种族歧视问题;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法治的核心内容出发,论述了证据法对诉讼制度的重要意义以及证据是法治的基石的原理.作者认为,证据法具有普适性,证据法的大部分内容在人类所有的诉讼程序中都是相同的,只有极其微小的例外.相比之下,刑事诉讼法具有地方性,体现了不同的制度安排和设想.诉讼法是本土化的,属于地方性知识;像实体法一样,它反映了时间空间的特殊性.刑事程序不能与其周围因素隔绝开来而孤立地加以看待,而要分析政府的性质、政府与民众的适当关系以及个人利益的性质等.因此,研究美国刑事诉讼法,不能仅仅考察成文法律和案例,还要深入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其他影响因素.要理解美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实际运作,需要深入研究其法理和政治问题,包括书本上的法律与实践中的法律之间的差别;程序法与实体法之间紧密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事实上程序法是实体法的载体,而非我们习惯上所认为的相反的情况;一般的历史,特别是种族关系和种族歧视问题;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9.
吕斌 《法学杂志》2001,22(6):32-34
本文根据司法公正的主旨 ,对我国刑事诉讼举证制度中所存在的控辩双方取证权利、举证义务、对案件知情权的不对等、法庭处于偏听等现象进行了分析 ,为保障辩护律师对案情的平等知情权和调查取证权 ,保障被告人的质证权利 ,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国家司法机关的最新规定,对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犯罪论体系与刑事诉讼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法系的阶层式犯罪论体系是职权式诉讼模式的必然要求,其最为核心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法官的思维来实现对法官定罪过程的规制.英美法系的对抗式诉讼模式本身便可以有效实现对法官定罪过程的规制,因此,其对犯罪论体系的研究毫无兴致而对辩护制度的研究则情有独钟.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平面封闭式的犯罪论体系与职权式诉讼模式相结合,导致了犯罪论体系不仅没有实现对法官定罪过程的控制,而且还加重了控方的证明负担并限缩了辩方的实体辩护空问.  相似文献   

12.
<美国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和第六修正案分别规定了表达自由权和公正审判权.在刑事诉讼中,表达自由权与公正审判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根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限制表达自由权的双重标准,在公正审判权与表达自由权发生冲突时,为了保障被告人的公正审判权,可以对表达自由权作必要的限制.当表达自由权与公正审判权的冲突达到何种程度时才能对表达自由权进行限制,是美国司法实践中关注的焦点.在刑事诉讼中,表达自由权的主体包括裁判者、诉讼参与人、媒体和一般民众.在美国联邦系统对于如何处理法官、律师、媒体和一般民众的表达自由权与被告人的公正审判权之间的关系,已经形成了统一的规则;但是对于如何处理陪审员、当事人、证人和旁听者的表达自由权与被告人的公正审判权之间的关系,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则.  相似文献   

13.
卜开明 《中国司法》2011,(10):103-105
我国刑事司法职权配置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职权间的相互制约力度不足。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在刑事诉讼中各自独立地实施诉讼行为,属于互不隶属的“司法机关”;在审判前的诉讼活动中不存在司法授权和司法审查机制,不能就追诉活动的合法性举行任何形式的程序性裁判活动;  相似文献   

14.
15.
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1996年的第一次修改相比,虽然规模基本相当,但是内容更加丰富精细,人权精神进一步彰显,犯罪控制进一步加强,司法公正进一步保障,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和阶段性特征。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刑事案件居高不下,严重暴力犯罪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16.
17.
《政法学刊》2015,(1):87-94
美国与欧盟国家犯罪记录系统的建构与发展几乎都以增强内容上的共享为趋势,只是功能要素侧重点不同。刑事诉讼程序中犯罪记录系统包括登记、查询、共享与封存等内容。新刑事诉讼法中并不存在完整的犯罪记录系统,且整个犯罪记录制度存在功能失衡、辐射范围不够等问题。通过借鉴域外相关经验与反思,应当从设立共享型的犯罪记录数据库、使其功能适当均衡化与发挥其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体化效用三个方面展开犯罪记录系统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陈卫东 《法学家》2012,(3):71-80,177
刑事诉讼中的警察权是维护社会安全的公共权力,然而,如果其行使越过法律的界限,就会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过程中社会上出现的对"秘密拘捕"的质疑,就反映出公众对刑事警察权不当行使的担忧。因此,在《刑事诉讼法》修正之后制定司法解释时,应在细化限制刑事警察权的相关规定,兼顾人权保障,设置违反程序的后果,以实现刑事警察权与公民权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