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个小小的葫芦,被他烙刻上精致的图案,摇身变成古色古香的艺术品;一个小小的葫芦,被他赋予传承的使命,开创性地打造成葫芦文化产业。他叫周振山,是北京市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烙画的第四代传承人。他自幼受家族影响,学习葫芦烙画艺术。从最早跟随父亲学习香式烙画,到后来因为不满足于其粗糙和单一,开始逐步创新父辈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一碗蒸肉     
那年冬天,年仅16岁的他在一所县城高中住读.有一天他想吃肉了,就到食堂买了一份南瓜蒸肉,但令他失望的是:碗里竟然没有一片肉,全是南瓜和汤. 周末回家,顺便去了趟姥姥家,无意中跟姥姥说起这件事,姥姥心疼得直抹眼泪.第二天,姥姥起了个大早,拄着拐杖到集上割了一斤上等的好肉,在家精心蒸好后,姥姥把蒸肉盛在土罐里,外边严严实实地裹上一件棉毛衫.  相似文献   

3.
正看到工友被电击伤生命垂危,他最先想到的,是立即对工友做人工呼吸。这是一张真实的现场救助工友的照片,被电击伤的工人倒吊在电线杆上,他的工友两手托住伤者的头颈,用嘴对着伤者做人工呼吸。相信所有人看到了这个瞬间,都会从心底感到震撼。没有血缘关系,没有什么指令,或许也没有多少救助知识,有的,就是一种信念:他是我兄弟。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把工人团队称之为最有集体力量的原因之一,他们每日里抬头不见低头见,他们  相似文献   

4.
在信誉一词已被广泛应用的今天,不少人喜欢把信誉当口头禅,如果始终不渝地用实际行动去传播信誉,却并非易事。北京铁建天津分公司的项目副经理朱铁迈就是在行动上严要求、在讲信  相似文献   

5.
正他是一位高级古建彩画工,一笔一划间,传承着传统建筑彩画工艺,让百年古建重新焕发生机。他就是"大兴工匠"获得者、彩画匠人吴书瑞。吴书瑞的爷爷是一名雕刻工匠,谈起古建修复,吴书瑞至今不忘祖辈对他的影响。"把古老的技艺用在满足新的社会需要上,就是传承。"对于从事古建修复工作的吴书瑞来说,爷爷的这句话也是  相似文献   

6.
正一辆"老坦克"(破旧的自行车)、一个"全天候"报修箱、十几年随叫随到、风雨无阻提供服务,没有休息天、没有节假日,这就是他多年来的工作写照。他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晚上十九点钟的太阳","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是他永恒的信条,他就是20世纪90年代的活雷锋徐虎。不想锦上添花只愿雪中送炭中学毕业后,徐虎务农几年。1975年他被分配到上海市普陀区房管系统工作,做了个水电修理工。然而,在这个平凡得看不出任何波澜的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的时候没少听人说,在国外垃圾堆上常常可以见到半新的被老外扔掉的旧物,比如沙发、电视机啦,对于刚刚出国从一穷二白开始的人来说,捡回来用用倒是省了不小的一笔开支呢.当我自己真正来到加拿大温哥华住下来以后,却发现情况并非如在国内听说和想像的那样.开车经过一排排漂亮的花园住宅的后巷,从没有见到有什么可用的旧物被当垃圾丢弃的.每家的后门处放着几个装垃圾的带盖子的塑料大圆筒,等着每星期的垃圾车来运走.如果要丢大件的垃圾那要去专门的地方,还要付费.我跟这里的人说起垃圾堆上拾电视机、家具的事,人家都把眼睛瞪到额头上说:你怎么会这样想呢?  相似文献   

8.
这个世界上其实从来都没有过什幺"穷人的原子弹"。所谓的"穷人的原子弹",也从来没有掌握在穷人手中,穷人只有挨"廉价原子弹"的份。"五胡乱华"时,曾有个后赵国,后赵国有个以残暴著称的武人石虎。这石虎能"青史留名",就是因为他带兵打仗,喜欢屠城。史书曾用这样一件史实描述他的武功,一次后赵派他攻打一座城市,同时派出一文官,准备接管该城。城下,石虎照例又开始大屠杀,直杀得那个文官愤然质问石虎:"你把老百姓都杀光了,让我这个官还怎么  相似文献   

9.
八旬高龄的老爸从石家庄来到北京,执意要我带他到铁辘辘把胡同看看,他说1957年他被石家庄铁路车辆厂派到北京修建北京站时,工棚就设在“铁辘辘把”,而且在一天下班的路上因冰雪路滑不慎摔伤,曾经得到过住在“铁辘辘把”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一个电镀厂的厂长,但是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挥毫尽兴,练上十五分钟的书法。他的办公桌上,没有堆积的公文、书信,也没有铃声不断的电话机,却端端正正摆着大砚台、毛笔筒和照相机。公文到哪去了?哦,原来旁边一个组合柜上摆着一个别致的塑料活动公文架,黄身绿格,分为九层:特急件、人事、文书、信函、财务、生产计划、合同……每天要办的事,轻重缓急,分类索引,一清二楚不问不知道,原来这个特殊的办公架,竟是厂长自己设计、制造的“独家产品”。其实,就连这间二十平方米的厂长室,绿墙沙龙,屏风组合式的结构,也是厂长本人亲  相似文献   

11.
看到工友被电击伤生命垂危,他最先想到的。是立即对工友做人工呼吸。这是一张真实的现场救助工友的照片,被电击伤的工人倒吊在电线杆上,他的工友两手托住伤者的头颈,用嘴对着伤者做人工呼吸。相信所有人看到了这个瞬间,都会从心底感到震撼。没有血缘关系,没有什么指令,或许也没有多少救助知识,有的,就是一种信念:他是我兄弟。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三日夜十点,广州长寿路,一辆公共汽车正在起动。突然,一个瘦小的男子拼命向着汽车猛冲过去。可是,他晚了一步.十几个壮汉已经把他团团围住。倾刻间,拳头、砖头、棍棒象雨点般的落在他身上,一把刀子趁乱在他腰部那儿扎了进去……凶手当场被抓住了。伤者被送往医院。人们翻遍他的衣袋,发现他已一文不名。在场的公安派出所的干警和一位热心相送的路人掏尽腰包。出了五十多元,伤者得到了妥善的处理。伤者叫黄洪晃,在医院躺了一个多月了,迄今,他已经欠下了医院一千多元的费用。孑然一身躺在病床上,他后悔了,悔不当初……台山县下川岛,有一个傍山靠  相似文献   

13.
单位里学电脑的热潮正此伏彼起……当然了,这里所说的“学电脑”属于“初级阶段”:学会用电脑打字。暂时,我还属于旁观者。你看我现在炮制这篇玩意,用的就是最古老的写字工具——笔。这无可挑剔。自打我学会一笔一划地在纸上涂抹出“一、二、三”,我就逐一认识了蜡笔、石笔、粉笔、铅笔、毛笔、圆珠笔、钢笔等等可以写字的名堂,说来说去它们的实质就是一个字:笔。我也曾被告知,人类发明文字赖以记事的那一天起,同时也就发明了用羽毛、竹枝、树棍等物体变换成笔的技巧。对写字的极大兴趣,最终造成了我靠一杆笔谋生的客观  相似文献   

14.
李白被唐玄宗炒了鱿鱼,主要原因是口风不严,泄露了宫廷秘密。 那么,李白究竟泄露了哪些宫廷秘密呢? 其实,李白是作为文学侍从(用今天的话说,是“娱乐人士”)被召进京、出入宫廷的,唐明皇待他,说白了就是“俳优蓄之”。表面上看很客气、很亲昵,但实际上始终没有把李白当作经世济民的政治人才。因此,李白担任翰林供奉的一年半时间里,不可能接触到任何政治事务。换言之,李白不可能泄露什么政治机密。  相似文献   

15.
李扬帆 《法制博览》2009,(17):47-48
在中国晚清时期的御敌斗争中,有一位魂断异国他乡的高级官员,他效仿伯夷、叔齐,活活饿死在印度。他就是被时人讥讽为“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人们除了把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归结于他的外交失误外,并没有正视他在内政和御敌上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北山不大,但山路崎岖,不熟悉路况的人上山往往要拄着木棍小心翼翼行进,而就是在这样的地方,昌平区城北街道二街村北山林地护林员杨凤桐一干就是16年.巡山是护林员的职责,为了了解林地的情况,他一天走十多公里是常事儿.山路上到处是横生的杂草荆棘,一不小心就会挂住衣服,即便在炎热的夏天,他也要穿厚实的衣服,山里虽没有猛兽,但蚊虫很多,容易被咬伤.厚衣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挡住了蚊虫,却也让他饱受酷暑之苦,在山上巡逻一圈下来,浑身就跟水洗过一样.而冬天虽然蚊虫绝迹,但是寒风凛冽,即使捂着棉衣棉裤,经常也被冻得通透,但他毫无怨言.  相似文献   

17.
这件事发生在城市大街上,东关一个小青年在饭店酒后大打出手,砸椅捣桌,打伤店主,被公安人员拉到派出所。当指导员问他时,他狠狠给了指导员两记耳光,嘴里还不住地咒骂,又将指导员踢倒在地。指导员站起身只让所里同志叫他父母来把他领回去,明日酒醒再来交待情况。第二天青年听父母解释他昨天的作为,后悔至极,随父母到派出所作了深刻的检查,派出所只让他亲自去饭店包赔损失,就此了结此案。对此,他心里总感到不安,一天指导员把他叫去说:“你犯错误的严重性你是知道的,但你认错态度不错,我希望你真正改掉你的毛病,这里就不对你作处分了。”小青年感激地掉下了眼泪。 另一件事发生在一个县城里。几个小青年在饭店喝酒,不知因为什么打了起来,年轻店主拿起铁火棍打伤了一个青年,到医院缝了十七针,然后公安局又把挨打的几个青  相似文献   

18.
高亚立爱写字,且一写就写了30多年.一个人对于一件事能够持续这么多年,应该说是一种境界了.高亚立学书的方式十分简单,就是临帖、读帖、看书,然后借鉴当代高水准的书法佳作进行再创作. 高亚立说,学习书法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岔路可行,就足一条路:习传统,研经典.为此,他付出了很多,但了解他的人却知道,他付出的不光是时间,更多的足一种情感的投入.  相似文献   

19.
下半夜,和衣歪在办公室椅子上打盹的李江明被冷醒了。他迷迷糊糊地爬起来找可以御寒的东西。编辑机旁,剪片剪了半宿的曾志趴在桌上睡着了。由于停止了人机对话,编辑机的屏幕也就懒懒地漫射着轻松的蓝光。李江明没有叫醒曾志,只把编辑机关上,拾起曾志落在地上的衣服为他披上。当抱着两件工作服出来时,他不经意地望了望窗外。越秀山黑黝黝  相似文献   

20.
"五大能手"创评提升职工创新力 2012年,在首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上,开发区昆山德企同步带轮制造有限公司22岁女孩朱雯名列榜首.刘开梓是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一名副经理,他带领部门全体同仁在研发岗位上钻研技术,勇于创新,申请技术专利超过百件,通过国家专利审核26件,其中发明2件,实用新型24件.他本人研发的新品通过国家专利审核14件,其中发明1件,实用新型13件,还有5项发明在审核中.他被企业授予"发明王"荣誉称号,2009年享受昆山市特殊人才津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