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高春 《工会博览》2005,(8):78-78
我喜欢梨,可我更钟情春天里那一树一树开放的洁白的梨花。当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季节里,挎起相机捕捉旷野中那取之不尽的风采成了我的一大乐趣。走在路上,给我带来震撼的不只是已由浅绿变深绿的绿柳白杨,悄然开放的梨花早已将我的心撩拨得半痴半醉。  相似文献   

2.
秋来赏紫薇     
正初秋时节,我喜欢的紫薇花涌动着诗意和烂漫的情愫,带着淡淡的香,悄悄地爬上了枝头。紫薇花的个头虽小,但却很有朝气。未盛开的,依旧含蓄地打着花苞,那一个个小花苞宛如一颗颗碧绿圆润的小豌豆,在微风的抚摸之下,舞动着娇小的身躯,只待着一场雨的滋润,然后次第开放。盛开了的,则略带娇羞,你挨着我,我挤着你,像是藏在小家闺房中的女子,一刹那的温柔就足以让人的心扉漾起阵阵涟漪。  相似文献   

3.
正椿树有两种,一叶香而质实,一叶臭而质疏。后者一般叫臭椿,又称为樗。据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的记载:"樗,树及皮皆似漆,青色,叶臭。"而比起香椿来,人们对它陌生得多,因为其叶入口苦涩,但樗根具有药用价值,主治腰痛,可制成樗根汤,樗根散等剂。事实上,香椿芽亦可充作药用,主治外  相似文献   

4.
尉群 《工会博览》2013,(3):33-34
茶作为一种文化,就似日夜奔涌的长江黄河,滋润着经久不衰的华夏文明.茶是简单的,每个人都可以饮用;茶又是最难懂的,只有用心的人才可以理解其中的奥妙.从小生长在茶园里,又几十年与茶打交道的"高级品茶员"林思娜就是一个肯用心,更懂得茶道的人.  相似文献   

5.
白雪的温度     
当生命的绿色从柳树枝桠中钻出来的时候,北京就进入了春天。在这个春天,人们更多想到的是白雪,尽管去年冬天人们对白雪只是一种怀念。那白皑皑的雪,柔柔的,真美!人们喜欢雪,它给人一种纯净的感觉,让我们灵魂得到净化,使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这时可以忘掉生活中一切烦恤,用这段时光来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在记忆中,雪,永远逾越不了童年时代的美丽。今天,忙碌的人们在尘世纷扰之中还会有多少人去翻阅童年的故事?但我们相信,有  相似文献   

6.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欧洲议会社会党党团主席马丁·舒尔茨的那句"进一步加强中欧关系正当时",就像一场春雨预示着中欧关系即将迎来又一个春天,让人充满期盼.  相似文献   

7.
刘萍 《法制博览》2008,(22):9-9
有人说:“人有两颗心。一颗心用来流血,一颗心用来宽容。”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在2005年秋天的一天,有两个情绪低落的少年在加州的一个林场里玩,恶作剧地点燃了那片丛林,他们想象着火警们灭火时的慌乱和焦灼,得意不已。  相似文献   

8.
开放的限度     
《南风窗》2014,(9):8-8
<正>观念这个东西很奇妙,它是人的大脑创造的,但一经创造出来,它就取得了自己的独立性,与人对立,进而把人置于它的统治之下。这个特征在宗教中表现得最明显,但又不限于宗教,很多世俗性的观念也是如此。这样的观念有很多,"开放"便是其中之一。为什么要开放?回顾走上对外开放的历史,逻辑是清晰的,开放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实现三个"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是个立体综合的过程,既包括  相似文献   

9.
温暖的凝聚     
<正>不知不觉中,冬天来了。"说起冬天,不寒而栗。"60多年前,梁实秋《北平的冬天》中写道:"一夜北风寒,大雪纷纷落,那景致有得瞧的。但是,有几个人能有谢道韫女士那样从容吟雪的福分,所有的人都被那砭人肌肤的朔风吹得缩头缩脑……"时光流淌到现在,面对冬天,人们也会多有抱怨。但是,对于职工来说,有个好去处可以给他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温暖、快乐和慰藉。这就是遍布全市社区、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之家"。职工们在这里可以阅读、健身、娱乐,可以得到心理  相似文献   

10.
今年的冬天来得早,雪下的也早。夜间一场罕见的大雪给干渴的京城带来了久旱的甘霖,也带来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记得那天恰是周日,清晨享受周末闲暇的人们还在睡梦  相似文献   

11.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发生劳动争议,化解双方矛盾的方式方法除了仲裁诉讼之外,还有另外一条很重要且很有效的途径,那就是工会调解。其"威严"程度虽不似法庭,但多了一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其调解结果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5,(25)
<正>我们在做事情时,除了影响到自己,很多时候还会影响到别人,这叫行为的"外部性",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有些是好的影响,是顺带帮了别人,或带给别人好处。比如,这两天郑州下大雪。雪后,我家门前的路,一边是干燥、干净的,另一边还有好多脏雪、冰渣,为什么呢?因为一边的小店多,另一边的墙多。小店多,店主自扫门前雪,也给行人带来了方便。墙多的地方,就没人扫雪了。但,"外部性"有很多是坏影响——你会带给别人不便,或给别人添了堵。比如,上飞机,你站在过道上放行李,就挡住  相似文献   

13.
"人生如茶,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香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作家三毛说.清清灵灵一撮茶泡在水中,焕如积雪,烨若春敷,顿时沁人心脾的清香味弥漫了整间小屋.端杯看那水面上起伏旋转的嫩嫩的芽或叶,在水的滋润下,缓缓褪去颓败的颜色,重新变得嫩绿明亮.清澈的水,因茶而绿,碧绿的茶,因水而明.浅浅啜饮一口,任浓郁的香气伴着淡淡的一丝苦涩在口中慢慢溢开,那种温文尔雅的感觉,醇厚而甘甜,染得春色无限,倍感爽心.  相似文献   

14.
艾瑞克·克伦宾是瑞士日内瓦市的一位普通小伙子,3年前,他在大学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成天不是到处投简历就是骑着他的电动车郊游. 几个月后,邻近的一座小城里有一家公司打来电话叫他去面试,好不容易终于有机会可以获得一份工作了,可克伦宾却似乎依旧开心不起来,因为那座小城离日内瓦有100公里,两座城市虽然有快铁和公车,可是去到那里之后却依旧时时处处面临步行的困境,这对于一个去外地面试的人来说是非常不方便的.克伦宾看了看自己那辆又笨又重的电动车,叹了一口气说:"如果这辆电动车能随身带着走就好了!"  相似文献   

15.
村庄的雪     
在我的家乡,雪不稀奇,遍地都是,多得让你不当回事. 记得小的时候,那年冬天,降下的雪都把我家的房子盖住了,人呆在房子里,房子呆在雪里,一连几天住在豪华的雪窟里,仿佛又穿越到了远古蛮荒的部落.现在随着气温变暖,那样的穿越恐怕再也体验不到了.  相似文献   

16.
俚语道琉球     
在我的家乡有一句俚语:当张三和李四互相交谈的时候,如果张三或李四要把某一件事情告诉对方说得不利索,啰啰嗦嗦的,对方就会不耐烦地打断他的话说:"哎呀,你是扯么子琉球唦!"这句俚语,我小时候听我父母说过,长大以后又听同学同事说过,在数十年间也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但以往听了就听了,从未深究过,只略知其意,那大概就是所言之事情况比较复杂,说起来一时说不清楚,给人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然而最近我又听到我妻子说了一遍后,不禁突然一怔:这句俚语里的"琉球"莫非就是那被不公平的历史掩埋了一百三十多年的琉球(国)乎?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小孩,早晨上学之前,到寺庙里,见到香灯法师,说:"师父,我捡到十块钱,给你供香."香灯法师说:"哦,这么乖,拾金不昧."小孩心满意足地走了. 可是,一连三天,他天天捡到钱,这就奇怪了. 香灯法师问:"你的钱是哪里来的?"小孩说:"师父,我家里有钱,但是我不快乐,爸爸妈妈常常吵架,他们一吵架就骂我,说我没有用,骂得好难听.你说的话很好听,我想听你说话,就来给你十块钱."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16,(11)
正有一种人说很累,很累,累就累在防人那心绪上,累就累在想掏别人钱包的桥段上,累就累在引人入瓮的格局上。早年的经历往往给人的一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管是充满阳光的事还是有点阴影的事情。年少时去理发,有一次亲眼见到有一个人理发理了一半,一摸口袋,说"忘了带钱"。理发师傅说:不要紧,回家拿吧。那个人的头刚理了一半,有点青黄不接的样子,像一个特务,或像连环画中的匪寇。那"匪寇"问:能不能理好发才去拿?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6,(15)
正说得多了,陈伟在周围人眼里慢慢变成一个另类。但他认为自己不是"公知","如果大家对我的认知是因为我评论社会现实,而不是因为写了很好的学术著作,那我作为一个学者就是失败的"。当今的中国,一个人无论自觉或被动地成为一名公共知识分子,多数情况下就会被这一身份"强制"发言。陈伟认为自己不是"公知",因为他的言论时有时无,更强调遵从内心的有感而发。翻看他的微博,已经有1个多月没  相似文献   

20.
佟馨和肖娜在一个办公室待了四五年了.两人都是"80后"生人,又都有着硕士学位.因为天生丽质、气质又好,因此两人向来都是素面朝天、不施粉黛,只以"本色"示人,不过,香水总是要喷上一点儿的,不是因为身有异味,而是想去掉衣服上肥皂或洗衣粉的余味.两人所用香水都很讲究,都是法国进口的名牌产品,每每走过,都留下丝丝清香,因此,肖娜在单位里便有了"薄荷美女"的美誉,而佟馨也有一个雅号:香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