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杭州胡斌飚车案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富二代犯罪的高度关注。富二代犯罪究竟是个案,还是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甚至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富二代犯罪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应对富二代犯罪?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西方的家长倾向于鼓励孩子,“你太杰出了”,“你很伟大”这样的赞美之词,他们是从来不吝啬的;而中国的家长对这些则可能感到有些肉麻。西方的家长以为,我的孩子不会是样样第一,但总有优秀的地方;而在中国,家长们教育孩子时,似乎总在刻意追求十全十美的境界,有了好成绩,不能翘尾巴,要谦虚谨慎,多找缺点,多找不足。  相似文献   

3.
新闻眼中国     
《南风窗》2008,(5):8-8
奥运政治化又发醇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海外版2月20日在封面刊登该报高级编辑丁刚的署名文章《"奥运政治化"不得人心》,指责西方"某些人士或团体"把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与北京奥运挂钩,一是拿西方的标准来看中国的对非政策,二是借达尔富尔问题来宣泄他们对中国的不满。随着奥运会的临近,西方社会的奥运会政治也开始处于一个全面动员状态。从社会名人到国会议员到政府部长  相似文献   

4.
“富二代”犯罪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二代"犯罪是当前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我个人有以下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探讨. 第一, "富二代"犯罪问题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是在当前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孩子需要尊重和理解 ●西方家长: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选择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权利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  相似文献   

6.
暑假到了,这个假期您的孩子准备怎么过呢?是在家里看少儿电视节目,还是报个暑期培训班,或者让孩子彻头彻尾地轻松一把,带他们出去旅行?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些国外孩子的暑假生活是怎样过的吧. 国外孩子的暑假生活 美国 在美国,到了暑假,中小学生一般都不会闲呆在家里,而是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夏令营.美国老师还会给孩子布置一个课题,让他们写论文.孩子就会在假期研究课题,查找相关资料,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把知识教育转变到培养获取知识能力的过程.美国一位公司经理为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投资创办了一个企业家夏令营,让孩子们暑期学当企业家.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6,(16)
正关于中国社会偶像变迁的故事,我把时间的长度定在30年,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一直到今天。在这些年里,有的人开始向世界证明他们的存在,但有的人已经老了。我准备讲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但还是先从5个月前说起。2016年2月29日,有一个叫鹿晗的明星,因为要录制一个节目,出现在浙江绍兴火车站上。当他走出高铁,想出站的时候,发现已经不行了,粉丝和好奇的民众,已经黑压压地把站台挤得水泄不通。粉丝是来"接站"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明星凡到一地,粉丝们都喜欢去"接机"、"接站"。他们既像是明星的家人,又像是在欢迎国家领导人时的那种啦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西方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日益增多.总体看,西方媒体在不得不承认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和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更加激烈地抨击中国政治制度、军力建设、社会矛盾、国民素质等,并就中国的货币汇率、环境排放、稀土管控等问题肆意炒作,为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傲慢论"、"中国责任论"等反华论调提供素材,使中国的外部舆论环境更为复杂和严峻.[1]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6,(19)
正中国学生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缺乏自由思想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而这背后,不能不说,中小学时代的辅导班对此做出了一定"贡献"。一旦到了大学和研究生阶段,辅导班消失以后,问题就出来了。近日,全国的中小学生都在陆续返回校园,其中很多孩子,度过了一个奔波而忙碌的暑假,他们的辛苦和紧张程度,与平时相比,并没有太大差别,有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刚从"辅导班"中走出。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理论"视野中,未成年人教育是一个有机组成系统,其中家庭教育是这个系统的一个互动单元,而"社会权力"介入则是这个系统中的另一个互动单元。有组织地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就是使系统中各单元间形成良性互动。我们需要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把握家庭教育与"社会权力"介入这两个互动单元的结构安排,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基础,"社会权力"介入是家庭教育的补充,二者泾渭分明,又相互渗透、影响和转化。"社会权力"对家庭教育的介入应当有其边界,遵循自愿性、补充性、不得已性及自律性原则。家庭教育与"社会权力"两个单元的良性互动、协调配合是未成年人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策划人语中国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沉重的话题。"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既是决策者经常的口头禅,也是老百姓的生活信条。当新一轮教育改革终于掀开大幕的时候,人们发现:对于教育,最让人沉痛的还不是为孩子争夺好学位时的无奈,学历贬值下教育作为底层上升途径功能的弱化,而是对于教育的信心的流失和动摇。当一个国家的民众对于后代的教育前景产生深刻动  相似文献   

12.
西方所谓的"底层阶级"指的是位于社会最底层,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处在劣势和被排斥地位的那部分人,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城市"弱势群体"含义接近.本文对当代西方、特别是英国"底层阶级"的构成和产生原因做了分析,对有关"底层阶级"的争论做了评述,最后从市场和工作处境、生活机会和阶级意识几个方面对当代英国及其它西方国家是否存在一个单独的"底层阶级"做了讨论并得出了否定的答案,认为他们只是工人阶级的下层部分.  相似文献   

13.
教育:梁漱溟乡村建设之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先生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他认为"乡村建设"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出路,而教育则是进行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梁漱溟先生的教育是个人与社会结合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为一体的教育,是知识分子与农民结合的教育,是"政教合一"的教育.梁漱溟先生试图通过这种全方位的、平和的教育,来达到改造乡村,进而改造整个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石勇 《南风窗》2011,(16):21-23
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发展到今天,一个由各界名流所组成的精英阶层已经发育。在早就存在的"政治吸纳"之外,如何让他们作为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实现一个稳定社会必不可少的"多元共治","贵阳模式"成为一个无法绕开的观察点。  相似文献   

15.
范勇鹏 《当代世界》2021,(12):52-57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以西方为代表的"自由世界"的治理失败昭然若揭:数百万人民失去生命,医疗系统几度濒临崩溃,全社会"躺平",社会经济遭受重创;政府进退失据,政策摇摆反复,政客热衷于逞口舌之利、互相推卸责任和向他国"甩锅".曾经被不少西方媒体和政治学者描述为治理榜样的"首善之区",今天暴露出全面的僵化、混乱、颟顸甚至愚昧.目前看来,疫情仍将持续,相关国家似乎只能靠病毒的自限或疫苗、药物等技术突破才能有望渡过难关.诚然,对付病毒离不开科技手段,但是治理的含义在于政府或其他权威机构运用权力、资源、技术、信息等对社会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如果一个国家已经无法寄希望于通过对人和社会的组织协调来解决问题,毫无疑问其"治理"已经宣告失败.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4,(21)
<正>一个年轻人路遇临时检查,因车内有弓箭而被带去派出所调查,后被警察放行。这引起了轩然大波,主因是年轻人的身份为掌握一定话语权的超级"富二代"。没有人再去强调,在这次盘查了546辆机动车的临检中,警方查获了5起刑事案件。就在事件前后,年轻人的名号从"首富之子"悄悄变成"巨富之子",因为他的父亲刚刚失去"首富"名号。若以为"富二代"主导的舆论话题已经结束,那就太天真了。没过两天,新首富马云之子又开始"上头条"。  相似文献   

17.
匆忙的脚步,拥挤的人流,呼啸而过的列车,洁净明亮的车厢和站厅……这是地铁留给人们的印象.支撑着这些"印象"的,是背后鲜为人知的机构设置和工种分类.只要身在这个系统里,不管你身处什么样的位置,安全,都应是你头脑中永远的"关键词".对于像北京这样拥有两千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来说,用地铁来缓解交通压力已成为社会共识.经过多年的发展,截至2012年底,北京地铁系统已拥有15条线路,217座车站,总长突破440公里,单日最高运送乘客已突破800万人次.地铁的公共空间也成为了人流量最密集的场所之一.随着人流量的剧增而剧增的还有地铁工作人员压力.在这种压力下,每一个地铁工作人员都是安全人员,尤其是那些每天和机器设备打交道的人.因为这些设备是人们出行安全的直接保障.他们从不自夸,只是默默地守护,习惯在夜色静谧的时候行走,也时刻为"被需要"而准备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防灾报警与环境监控工".  相似文献   

18.
石破 《南风窗》2014,(10):8-8
<正>每个国家的公民,不分职业、教育程度、年龄与种族,他们的行为本来均应受到法律的统一保护,亦应受到法律的统一限制,但中国的现实,常常是他们都受制于"关系"——大家都要"搞关系"。在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搞关系"势在必需。但随全球化和城市化而来的现代社会是一个"陌生人社会",人们本应不靠"关系"而靠"规则"来打交道。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搞关系"之风愈演愈烈,跟之前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从经济学意义上讲,"搞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重要活动或"产业",并且它的  相似文献   

19.
全世界正经历着从原子制造进入到比特传输的网络时代.俄罗斯和东欧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尚在力图仿照西方现代化的模式进行工业社会改造的时候,不经意间却被拉入了数字化生存的时代,网络改变了这些国家青年的价值取向.互联网的全球性增强了他们作为"地球村"村民的意识,有利于他们在日益"一体化"的世界中生存.但另一方面,与这种"一体化"意识相伴的是青年人种族、民族意识的弱化,民族认同感的减弱,民族身份逐步消解.网络时代俄罗斯和东欧青年的价值冲突与思想观念变迁,已成为这些国家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0.
历史地看,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帝国形式、主权国家时代及现在的近乎无秩序状态等几种形式的国际秩序。现存国际秩序为西方所确立,但西方已经很难主导这个体系,如何重建国际秩序是国际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中国现在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然要在未来国际秩序的改革和建设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与美国一样,中国本身也面临着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在这方面中美两国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只有中美合作,才能形成一个新的和可行的世界观和全球观,构建全球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