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清政府主要依托西藏当地上层统治集团来实现对该地区的管理,作为清朝官僚系统一分子的西藏官员,其服饰必然受到中央政府官员服饰规制的影响而显示出一些有别于地方的特点。同时,清政府根据时局变化随时调整治藏方针,且各种势力和文化交汇于此,最早接触这些变化的西藏地区官员,其服饰必然相应改变。本文将以1653年到1911年间西藏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纵线,对与时俱变的西藏官员服饰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2.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苗族34万余人,分别聚居杂居在12个县(市)的部分村寨里。其服饰的风格式样、图案色彩、装饰手法、装饰部位等等,千姿百态,五彩缤纷。除支系不同有不同样式外,同一支系同一种苗族服饰中,还有青年式和老年式的区别;青年妇女服饰中又有婚前婚后之分,生育前和生育后之分,盛装和便装之分。这些丰富多彩的苗族服饰,是苗族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特质的重要外表。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服饰纹样也可以说就是文字,通过它,可以寻找出民族迁徙、民族性格及其审美意识的形成等等痕迹。 通观贵州各地苗族服饰,皆以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文化圈,因而有不同的美学特征。黔东南苗族服饰以艳丽的点组合成五彩斑斓的美学特征;黔西北苗族服饰以明显的几何块面组合成粗犷朴实的美学特征;黔西南苗族服饰以秀丽的线组合成含蓄内在的美学特征;而黔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的3月,全国"两会"西藏代表团刚抵达北京时,在机场等候的各路记者,对一位戴熊皮帽的青年表现出特别的关注。他是珞巴族全国人大代表扎西江村,刚满30岁,戴一副眼镜,样子斯文。而这与他别具特色的皮帽和上身无袖坎肩的服饰,形成了鲜明反差。珞巴族服饰1珞巴族姑娘的服饰,传统是对襟,但斜襟现在也很普及了。  相似文献   

4.
凉山地区特有的民族风服饰,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延绵至今,带有浓郁综合性的民族色彩。近十几年来民族风服饰设计非常盛行,民族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大有可为。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相关论述,主要记录的是彝族传统民族服饰分类、图片注录,而很少研究带有现代元素的彝族风格服饰。鉴于此,研究凉山特有的民族风服饰,以便让民族风服饰确立其历史坐标,使更多人认识它,运用它。  相似文献   

5.
何武 《贵州民族研究》2008,28(2):120-127
由于苗族没有文字,他们以服饰为容器,以针线为媒介,以图案为"语言",将本民族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乃至爱与恨都绣在衣服上,镌刻在心里,针针线线都浸透着这个民族太多的情感,与其说他们是在绣衣服,不如说他们是在叙写着厚重的历史,记载着不朽的文明,倾诉着千年的情感.正是由于苗族服装这种"语言"的功能以及寄寓的情感以及对本民族语言极其一切标志的维护心理和态度;苗族服装才会呈现出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服装少有的"规则性",才会成为文化的表征,情感寄托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张媛 《今日民族》2016,(6):17-19
正"天也云南美,地也云南美……"当一群美丽的乘务员舞动着双手走出舞台时,标志着云南红土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土航空")的开航仪式正式启动。作为云南本土又一家航空公司,红土航空乘务员的手语表演,展现和传播着其对云南民族文化的热忱与责任。为积极响应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战略和号召,红土航空在国内航空公司中首推"民族号"系列飞机,并将以少数民族名称命名的飞机名号喷涂  相似文献   

7.
“云南少数民族纺织工艺和服饰艺术”陈列展览,旨在体现云南各族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和纺织工艺,反映云南各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情趣,增进外界人士对我省民族民俗的了解,扩大社会影响、弘扬民族文化。整个专题展览包含两大部份:服饰和纺织,下辖8个单元。以服饰质地的发展过程为线索,我们给服饰部份前两个单元分别命名为“原始服饰”、“火草、麻、羊毛、棉”,集中展现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发展史的生动画卷。在第三单元“祭祀服装”和四单元“盛装”里,突出展现服饰的文化功能和精湛工艺。纺织部份的四个单元为“纺织原材料”、“纺织…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中国56民族以外,还有一些具有独特语言、服饰、生活习俗的其他待识别的民族。夏尔巴人分布在西藏靠近尼泊尔边境的喜马拉雅山区。  相似文献   

9.
’99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于1999年11月11日──16日在广西隆重举行,’99中国(南宁)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是艺术节最重要活动之一。这是一次本世纪末的服装盛典。站在二十一世纪的门前,将中国民族的传统服装服饰文化特色和国际流行时尚饰相结合,向世人展示民族服装服饰的独特魅力和变化,营造全新民族服装服饰的氛围。“民族·2000”时装表演就是这一盛会的华彩部分。“民族·2000”通过选取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丰富的服饰文化,充分展现各民族传统风情和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民族时尚。表演风格从古朴渐变到现代,从繁复到…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兴起的民族旅游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在后现代时期的传播和复兴,增强了个体的身份认同和集体记忆。以恩施土家族文化旅游为例,可以分为以吊脚楼为代表的物质性元素和以舞蹈民歌为代表的非物质性元素等两个层面。这两者共同构架了民族旅游的魅力与面貌,并进而以文化"符号"的形式实现本民族的"身份认同"和外民族的"文化传播",由此,构成了民族旅游及其审美文化的双重结构框架,并将继续在历史的延续和传承中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民族认同[1]危机这一世界性的课题,理论界提出了同化主义、多元主义和折中主义等解决方案。而土耳其的民族实践特别是针对长期存在的库尔德人问题所提出的"库尔德倡议"则为民族认同危机的解决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即对民族传统的现代制度化改革,使原有的民族认同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重构。这种思路对于我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将传统的心性文化纳入现代法治与民主的轨道以确立当代民族认同的基础,把德性纳入制度的框架以保障民族认同的重构,并使德性成为民主的诉求将有力地推动民族认同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进藏往事     
这是一个用牺牲和奉献奏响民族和谐大爱之音的爱国者群体。从上世纪50年代西藏和平解放至今,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和人民英雄前仆后继,奔向这片高天厚土,与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一道,为西藏的建设事业流血又流汗。事实上全国还有千千万万个孔繁森式的援藏干部,他们以鲜  相似文献   

13.
苗族服饰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独特的迁徙史、生活环境和观念意识,造就了苗族服饰的独特款式、图案和色彩运用,使之成为现实存续而包孕丰富信息的"无字史书"。从民族文化发生学、民族文化背景学、民族文化心理学、民族文化伦理学、民族文化美学角度来解读苗族服饰,能够获得对苗族传统文化的深入而全面理解,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提供坚实的知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都有其传统服饰,而现代艺术又使古朴的服饰成为高雅的时装。  相似文献   

15.
赵鹏 《思想战线》2011,(Z1):42-45
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整合既是多民族国家内部发展的需要,亦为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理想的现实要求。在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视角下,借"民族"的政治性解析多民族国家与民族国家的辩证关系,阐述"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以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具有深刻的政治意涵。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独特发展、旧西藏的特质与新西藏的跨越、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稳边固土的治国考量四方面的内容理应是这一命题的固有之意。实践证明,只有在有效维护稳定和确保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这一政治目标的前提下,充分照顾到西藏的特殊区情和以藏族为主的各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的情况下,西藏各领域的建设才能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当然也是谋划西藏下一步改革创新大计之时充分必要的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17.
《政策瞭望》2010,(10):2-3
嵊州地处古越腹地.历史上盛产蚕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嵊州已有领带服饰、丝针织服装、真丝家纺生产企业1900多家,形成以真丝为原料的纺织产业集群.先后被命名为"21世纪国际性领带都市"、"中国丝针织服装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8.
丽江古城纳西和汉文化的相互影响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福泉 《思想战线》2005,31(2):48-53
自明代以来, 一批又一批的汉族移民定居古城, 陆续接受了纳西人的语言、服饰及生活习俗, 同时也将内地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带入了纳西古城。在历史的进程中,藏、白等民族也有不少人定居古城, 与纳西人通婚。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互补, 使这座古城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成为一个突出体现了中华各个民族“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典型社区。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疗卫生机构的组建,奠定了西藏等边远民族地区公共卫生事业的基石。当地群众的制度记忆、发展需求结合建设者的路径选择促成了西藏卫生人力开发的制度变迁与机制建设。边远民族地区公共卫生事业区域性人力资源开发的合理途径应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依靠当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大力挖掘及有效配置内生性卫生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本投入与积累,产出内部效应及外部效应促进系统的持续增长。边远民族地区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开发的最终目标应是:实现民族地区公共卫生事业的自理与善治。  相似文献   

20.
纵观车王府收藏的描写当时社会现实的子弟书篇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官员、一般旗人男子及另类男子服饰进行了描写。这些人物形象的服饰各有特色,将清代服饰所具有的民族性、时尚性、兼收并蓄性表现得酣畅淋漓,为研究清代中晚期旗人服饰提供了说唱文学方面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