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永忠  董瑛 《廉政瞭望》2013,(21):48-49
“议行监合一”权力结构和等级授职制用人体制,是苏联模式的两大核心标志,也是苏共亡党的两大根本性原因。在“议行监合一”权力结构和从上到下层层任免干部的等级授职制的强力控制之下,前苏联形成了各种既得利益群体。这些既得利益群体在苏共亡党中扮演着各种角色。  相似文献   

2.
李格 《党的文献》2001,(5):85-89
194 9- 195 4年 ,是中央人民政府建立与完善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 ,国家采取的是“议行合一”的政府体制 ,即中央人民政府不但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它与 195 4年后的历届中央政府在组织职能方面有许多不同。“议行合一”的政府体制不采用内阁负责制。其间 ,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机构还作了几次调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 ,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系统和运作方式 ,都与建立时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3.
“议行合一”作为完整词语,最早出现在1949年的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的总纲的说明中,由董必武提出。“议行合一”根源于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总结,尤其是在由董必武担任主席的华北人民政府时期进行的积极的制度实践。这些实践从规范和经验两个层面影响着新中国制度形态的建构:规范影响的是从应然角度提供的制度可能性,而经验影响的是从实然角度进行的制度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经验对制度形态的影响更加直接。  相似文献   

4.
二十五年纪检体制改革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巡视来监督省委书记,用派驻来监督部长,应该说这与此前既不及时又不到位的监督相比,的确有明显的进步。我个人认为,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和强化党内监督来说,真正的“上策”,应该是对党委“议行合一”的领导体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权。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普遍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我国能不能照搬这种制度?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议行合一”制度)到底好不好?弄清楚这些问题,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1949-1954年是新中国的初创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央行政体制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议行合一"制.而是非典型的带有分权色彩的"议行合一"制.此外,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并非是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而是当时的政务院,1954年以后改称国务院.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2,(9):20-21
苏共的纯洁性不断丧失的过程,既是苏共蜕化变质、脱离群众的过程,也是苏共执政危机积累、加剧到爆发的过程。从总的发展趋势看,自斯大林时期起,苏联作为一种社会主义形态并没有朝着保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不仅总体上形成和固化甚至极端化了斯大林“议行监合一”权力结构模式和等级授职制的用人体制,而且丧失了苏共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推进权力结构改革的最佳机遇和条件,使苏共不断走向“四大危险”。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多年研究基础上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四点新认识.一是“人大”制度的权力配置形式.它既不是“三权分立”的,也不是“议行合一”的,而是根据中国国情所形成的一种“统分结合”的代议制新模式.二是“人大”制度的特色.它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制度载体与操作平台.三是“人大”制度的质底功能.它作为共产党执政条件下群众路线的制度体现者,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最有效的实现形式.四是“人大”制度的内在矛盾及其解决.人大制度现阶段存在着一个其所担负的使命任务的繁重性和它现有运行方式之间的简便性之间的不适应问题,需要在制度的不断完善过程中逐步解决.党的十三大、十八大都对解决这种不适应提出了方向和途径,即用逐步提高常委会专职委员比例的方式最终实现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专职化.  相似文献   

9.
牛国强 《先锋队》2010,(2):52-53
一是“村官”用钱村民批。实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对原始票据实行“三人联签”制度,核报的票据必须有经手人、村主任、理财小组成员的签字,对不合理支出不予人账。二是“村官”决策村民审。严格规范重大村级事务的决策程序,做到“会前沟通出题、村两委讨论确定、群众投票决定、群众代表监督查询、结果公示亮底”,达到了村务重大事项议而能决、决而能行、行而有果的目标。三是村务公开村民点题。  相似文献   

10.
推行村民代表会议常设制,是临河区新华镇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村级民主管理的有益探索,也是落实当前农村“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一备案”工作法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1.
最近,著名反腐学者李永忠撰文指出:“用巡视来监督省委书记,用派驻来监督部长,应该说这与此前既不及时又不到位的监督相比,的确有明显的进步。但是,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和强化党内监督来说,真正的‘上策’,应该是对党委‘议行合一’的领导体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权。”他总结回顾了纪检体制改革实践的经验,提出了富有远见的观点。特发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大监督司法制度就一直有着宪法的规范渊源,它经历了制度初创、制度建立、制度完善三个发展阶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议行合一"理论是我国人大监督司法宪政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理论体系是人大监督司法的主要宪政理论渊源。人大监督司法的同时尊重司法独立,是当代中国宪政的制度设计,也是宪政运行的现实追求。  相似文献   

13.
陈飞  陈建铭 《当代贵州》2011,(18):58-58
仁怀市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以来,积极探索“一事一议”建设工作新途径,完成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256个,让30万农民从中受益,有效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等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大监督司法制度就一直有着宪法的规范渊源,它经历了制度初创、制度建立、制度完善三个发展阶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议行合一"理论是我国人大监督司法宪政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理论体系是人大监督司法的主要宪政理论渊源.人大监督司法的同时尊重司法独立,是当代中国宪政的制度设计,也是宪政运行的现实追求.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0,(12):49-49
今年以来,河南省镇平县在全县农村推行村级重大事务“党员首议制”,明确规定对涉及各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有关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实施,都必须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先召开党员大会进行充分论证后,再提交村委会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决定,保证了农村党员的知情权、表决权和监督权,破解了农村长期存在的公益事业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家有二宝”是一段时间以来老百姓热议的话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完善生育政策迈出的重要一步,它标志着执行了33年之久的独生子女政策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7.
精简     
《廉政瞭望》2011,(12):65-65
一天,唐僧对三个徒弟说:“为师接到天庭,的通知,说鉴于取经队人浮于事,浪费严重,为节约开支,必须进行机构改革,精简百分之二十五的人员。按照这个比例,刚好是精简一个人。大家议一议,看精简谁最合适。”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政府事务规模的增长与行政集权化的发展,行政权力在现代国家政治系统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制的吁求也因此越来越强烈。从法理上讲,在我国“议行合一”的国家政权体系中,行政机关只是立法机关的执行机构。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行政机关发挥着非常活跃的统治和管理功能,在所有国家机器(人大与“一府两院”)中居于重要地位,承担着大量的行政立法、决策和执行功能。行政机关在从事大量社会经济活动的同时,行政权也从授权立法、兼行部分准司法权、扩大自由裁量权等方面得到了实质性的扩展,表现出广泛性、主动性的特点。因此,加大行政监督力度、改善行政监督结构、增强行政监督实效以保障行政机关准确、全面、高效地依法行政,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认同作为法律准绳的宪法权威性需要严格的修改程序作保障,同时宪法具有阶级性.从广义的政体概念看,马克思的宪法思想中包含着"议行合一"的政体观.这是马克思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所体现的宪法精神.  相似文献   

20.
新民主主义政权是一个关涉法治、平等、民主和人权等要素的多维聚合体,其法治理念主要有宪法的合法性,“议行合一”的人民性,法律运行的价值追求与务实性,法制意识、监督意识和司法意识等。新民主主义的法治理念源于革命导师的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法治运行中的具体体现,对当前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特别体现关于法治的实质意义与形式意义的关系及思维时态的转换、公民的守法义务与护法权利的关联、法治的价值追求与务实性的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