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危机信息传播管理是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危机的爆发往往伴随着危机信息的传播与扩散,这一过程常因政府信息披露严重滞后导致权威信源出现真空,传媒管制政策的误区造成主流舆论失语,公众急于知情而缺乏回应引发流言产生与传播,网络舆论"把关人"机制的弱化加剧了危机的强度。在网络社会的背景下,政府应该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切实掌握危机信息传播的话语权;主动设置议程,有效控制危机信息传播的主导权;注重沟通协调,重建危机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充分发挥新闻发言人的作用,以有效应对危机。  相似文献   

2.
衡晓春 《法制博览》2014,(1):305-306
基于数字技术和网络环境下的微博、微信、QQ、手机短信等新媒体,以迥异于传统媒体的传播特性,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应积极转变观念理念,改革机制体制,改进方式方法,提高队伍素质,以应对新媒体传播对信息公开工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传播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面向世界各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为传播内容,以凝聚各方面力量和智慧为主要目的,旨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传播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传播具有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特性,拥有传播者、传播信息、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要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  相似文献   

4.
黄中想 《工会博览》2010,(7):217-218
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威力和舆论导向、文化导向、消费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不仅体现在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理念认同上,还突出体现在其生产的媒介产品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对社会公众的引导能力上。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的时代,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和新闻传播业空前繁荣的今天,面对公共危机,任何一级政府都已经无法全程垄断危机信息,而隐瞒危机信息的做法,对于危机处理有害无益。相反,适时而正确地发布危机信息,有助于动员社会力量共同面对危机,消弭危机的影响,也有利于决策集团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面对危机,政府危机公关应做到及时、全面、真实的信息发布,这是危机公关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体之一。因此为了保护信息原作者的权益,信息网络传播权这一名词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圈当中。因此,文章在此阐述笔者对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于静 《工会博览》2009,(11):74-75
2008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法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我国民主政治和宪政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自《条例》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大都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媒体等载体,对政府信息进行了公开。  相似文献   

8.
田磊 《南风窗》2010,(4):74-75
数字阅读的大潮带给中国社会的绝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未来的文化传播将会以怎样的形态来进行,什么样的机构会掌控传播链条,崭新的传播模式能在多大程度上摆脱政府严苛的审查机制抑或被政府更加有效地管制?这些都是需深度观察的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法治中国建设必须以执政党和政府强力推行和大力促进的方式展开。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法治文明基本规律和法治原则的人类普适性与法治模式和法律制度架构的具体特殊性的统一,坚持与民主中国建设和宪政中国建设协调统筹共同推进,坚持以法治政党建设为统帅、以法治国家建设为目标、以法治政府建设为核心、以法治社会建设为基础,坚持宏观与微观、整体与部分协调统一为行动策略,坚持以党政官员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及其能力培育为抓手、以树立司法权威为根本保障、以社会公正为着力点、以社会道德建设为精神助力。法治中国建设还必须高度重视国家智库建设,同时要高度警惕并坚决杜绝法治大跃进的思想和行动。  相似文献   

10.
国际传播中的"软权力"与信息控制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传播力与信息霸权 国际传播是指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而进行的跨文化信息交流与沟通.国际传播力是一个主权国家所具有的一种特殊力量,包括政府和民间拥有的传播力量的总和,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国家利益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和效力.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信息保护亟待立法及司法综合施策,目前存在保护制度失序、责任不清、可识别性界定方式单一且缺乏可操作的判定标准导致司法实践中的事实认定较难等问题。未成年人信息在属性特征、利益衡量等角度不同于成年人信息,基于监护关系和亲权关系,承载了未成年人和监护人的双重利益。在场景方面,面对信息业者对未成年人信息的利用的各种需求,建议立法和司法应秉持细化场景规则的理论,并引导行业自律,特别是教育者对未成年人信息的知情需求、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信息的保护需求、政府对未成年人信息的共享需求,亟待平衡私人领域和公众领域的内在张力。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信息建立统合式法治保护体系,破解未成年人信息保护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担当大国责任、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拓展新维度,传播好这一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对外传播工作的新使命,具有重要意义。传播好这一理念,需要坚持以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重要时间节点和场合为关键,全面主动设置议题,发挥高访外宣和新媒体功能,不断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力、引导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字资本主义的支配下,人的生存方式被彻底改变了。通过控制以信息通信技术和新媒体为依托的信息网络结构,资本也在隐秘地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人的生存状态,使人全面处于信息异化状态。对信息异化的资本逻辑批判,即是对信息通信技术、信息传播媒介因被资本控制而引起的异化现象的全面批判。传播政治经济学为信息商品化、劳动化和意识形态化背后的资本逻辑批判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信息异化的消弭只能通过彻底消灭数字资本来实现。面对数字资本主义,数字社会主义的存在是克服数字资本内在矛盾的真正力量,它将成为信息公有化和消灭信息异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革命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使得信息资本主义已经出现、信息社会主义正在兴起。信息生产力的特征与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内在的矛盾,而与信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具有本质上的契合。作为社会主义的一种子形态,信息社会主义具有解放信息生产力的巨大优越性。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包含着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建设,而"中国特色的信息社会主义"是集合了当代技术社会形态和经济社会形态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张芳 《国际展望》2012,(1):48-55,116
中国军事外交中的军事对外传播具有传播主题和平性、议题设置战略性、目标受众差异性、实施过程协调性等特点,并在中国军事外交中发挥着军事外交理念的传播功能、军队形象的塑造功能、军事外交舆情的检测功能。然而,随着中国军事外交步伐的加快、军事外交对象的丰富、军事外交视域的拓展,军事对外传播面临着由军队形象塑造到军事文化渗透,实现军事对外传播受众由自主认知到自觉认同的转变;由国家外交的军事外交到大外交中的军事外交,实现军事对外传播姿态的转变;由单向宣传到双向互动,实现素材运用由单一到多元的传播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过去半个世纪,大部分民族和国家的媒体都跃升到社会生活的支配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传播登上了中心舞台,传播政治经济学成为了一个动态的研究领域,并产生了大量激进的学术成果。传播政治经济学强调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媒体、广告和传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研究传播产业的资本主义结构如何创造产品以及媒体和文化在维持社会秩序中的作用。本文考察了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北美和欧洲的发展,并重点分析了左翼学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作者认为,对左翼人士来说,关注传播在实现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是他们现在应该关心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杨军 《南风窗》2008,(13):49-51
从SARS到汶川大地震,两次灾难推动了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进步。唯愿这样巨大的代价可以使信息公开成为社会常态。信息公开成为常态对于中国未来深化政府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的民主化和政治体制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政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洪明 《法制博览》2015,(6):19-21
从经济法视角看"法治中国"的价值目标,就是要看"法治中国"的实施能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及如何让中国经济更加健全的发展,包含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各项具体价值要求。文章探究了法治中国释义,分析了"法治中国"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意义,并进一步从分析当前困境的角度提出了经济法视角下的"法治中国"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国际传播力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西方媒体对中国议题的"泛政治化"传播使得中国国家形象屡遭"误读"而"失真"。中国国家形象的"客观现实"与西方媒体的"妖魔建构"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在国际传播中所面临的逻辑困境。从"防御型国际传播模式"到"主动型国际传播模式"的逐渐转换,有助于积极建构"和平发展"的整体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0.
卿红 《法制博览》2015,(6):10-12,9
法治城市建设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先期实践过程,在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法治中国在湖南株洲的地方实践是通过建设法治株洲来展开的,要着力建立法治规范,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打造法治政府,不断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全面实现城市管理法治化;要着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营造法治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