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金芳 《今日浙江》2008,(19):62-62
构建和谐社会,对“牢骚”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如何对待“牢骚”,值得说一说。  相似文献   

2.
最近,从一本刊物上读到这样一篇文章:日本九州一家百货公司,其营业额每年翻一番,年利润上百万元。其成功的秘诀就是老板长川先生注重收集员工和顾客的“牢骚”,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改正措施,从而赢得了员工和顾客的信赖。  相似文献   

3.
市场与牢骚     
市场与牢骚钟克钊一次,我同我的朋友议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看待人们的牢骚的问题,觉得有点意思,现摘要如下。我的朋友说:"有些人看到蔬菜涨了价,便发几句牢骚;自己的收入比别人低,便认为不公平,也发牢骚;甚至在公共汽车上被人挤了一下,也要发狠讲上几句;...  相似文献   

4.
牢骚是人们宣泄不满情绪的一种形式。导致牢骚产生的原因很多,可能因为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协调过程中,个人利益不能得到理想的满足而产生;可能因为在交往中,不能很好地处理同志关系,引起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也可能因为工作中出现失误,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批评,思想上一时无法接受而产生;还可能因为对领导或同事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和工作中的失误,感到不满而产生。牢骚大多是发泄怨气、背后议论,  相似文献   

5.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还要提高警惕。时下。经常听到战士们发这样的牢骚。牢骚里有真言:那就是战士休息权得不到保证的问题还很突出。近日,记者全程追踪几个单位的士兵生活,做了一些调查。  相似文献   

6.
“牢骚”一词,顾名思义就是一些人对某种事物不满、不平,但又无可奈何,遇到适合的环境条件便如鲠在喉,非一吐为快不可。对“牢骚”人们常取贬意,认为“牢骚”无非是大话、空话、讽刺话、过激的话,无价值可言。其实不然,俗话说,旁观者清。就说领导对待员工的牢骚话吧,不能一概否定为偏言激语。因为员工受到地位、知识水平、能力、岗位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不可能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有时就会用“牢骚”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意见。当然,发“牢骚”者中也不乏有人借机发泄私愤或起哄闹事。对触及利益而发的“牢骚”往往偏激,…  相似文献   

7.
《河殇》引起的一个反响是:它只是“高级牢骚”。冠之以“高级”,大概是因为这牢骚还是发得有板有眼、有根有据的缘故吧。但毕竟还是牢骚,原因是《河殇》并没有拿出一副对现实社会切实有效的“良方”。只批判,不提出具体的“药方”,批判也就成了牢骚。这里的“牢  相似文献   

8.
300多名下岗职工,上访三门峡市政府,他们带着问题、苦衷和牢骚,强烈要求有个结果……  相似文献   

9.
林子 《广东民政》2010,(9):58-58
很多民意是通过发牢骚的形式表达的。 发牢骚是精神受到压抑而排泄不满怨气的方式,在现实社会里,任何政策法规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而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尽可能的聆听人民群众的建议、意见,甚至于牢骚,使我们在制定政策法规时尽可能完美、尽可能贴近人民群众、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聆听人民群众的牢骚,是每一个开明政府所应具备的大度,是每一个领导所应具备的涵养。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某老板雇我给他干活,我在干活过程中被货物砸伤,造成下肢瘫痪。我住院期间与老板签订了一份协议,约定老板一次性支付我277元钱了结此事,以后互不相干。后我因看病花去很多钱,并造成终身残废,我现在觉得协议对我很不公平。请问,我与老板签订的协议是否有效?我能否向法院请求撤销该协议?  相似文献   

11.
不知从何时起.生活中流行一种“牢骚病”.染上这种病的患者长着一对“斜眼”,看什么都不顺;有着一双“歪耳”,喜欢“听风就是雨”:带着一张“大嘴”,整天牢骚满腹.怪话不断。这些人发牢骚大多是从私利出发.不考虑国家、单位和大多数人的利益,坐而论道,乱讲乱说.甚至有的牢骚跟小道消息及各种谣言混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同是殴打他人为什么要提起不同的诉讼?编辑同志:某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在去某饭店发放卫生合格证时,因发证与老板发生争吵,将老板打伤,受伤人去法院请求赔偿,法院让其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可该所一工作人员去某饭店吃饭,酒后因菜价与老板发生争吵,将老板打伤,伤者去...  相似文献   

13.
讽谏君王的大赋是汉赋正宗。然而,《吊屈原赋》、《长门赋》、《答客难》、《解嘲》、《归田赋》、《刺世疾邪赋》等这些抒写政治牢骚的名篇影响不小。汉代辞赋家的牢骚,大抵生发于作者才能压抑、生活困顿,以及社会的小人得志、用人不公,揭露了封建帝国盛世的阴影和末代的腐朽。汉代第一个发牢骚的辞赋家是贾谊,最后一个是赵壹。贾谊在文帝二年被守旧派排挤,担任长沙王太傅,在赴任途中过湘江时“为赋以吊屈原”①;赵壹的《刺世疾邪赋》作于熹平二年。②辞赋家的牢骚首先是政治才能被压抑,也就是“士不遇”。因为大臣谗害而文帝疏远…  相似文献   

14.
有幸品尝了一颗“酸果”,那就是蔡永胜老板的奇文──《私营企业主不是劳动者吗?!》(载《真理的追求》2000第11期)。蔡先生不好好当老板,偏要来打嘴仗,此一奇。既打嘴仗,却颠三倒四,不讲究逻辑,此二奇。话里话外明明是视工人为草芥,却又摆出牵挂人民疾苦的样子,此三奇。 其实,蔡老板的宏论并不新鲜。笔者就有这样的老板同学,所持观点与蔡老板同,甚至许多词语都是一样的。可能是“老板所见略同”吧!不过笔者还有更多同学和朋友,所持观点与蔡老板们正好相反。他们都是普通的教师、科技工作者、一般职员和工人,也有在…  相似文献   

15.
看过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人,大概谁也不会忘记靳开来,因为他敢发“牢骚”。据说,在日常生活中,“牢骚”之语时有耳闻。我们应如何对待“牢骚”呢?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看到其內部矛盾中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对任何事物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待“牢骚”我们当然也不能例外。牢骚,乃鸣不平之意也。看到不公平的事就要说一说,而且不用担心被扣上料想不及的帽子,这正是民主风气的体现,是正常的。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党员曾忧心重重地跟我诉说:“我总感觉人们中有一个不正  相似文献   

16.
郝志强 《今日广西》2007,(14):66-66
什么是老板?老板是资本的所有者,或是资本的代言人,这是常规的定义。此外,还有一个另类定义:老板是老拍板的人,老叫板的人,老板着脸的人。  相似文献   

17.
办公室是一个最难把握“距离”的地方,有时要神秘,有时要热情,有时要像温开水,有时要注意步伐随时调整焦距。与不同的人必须保持不同的距离,必须随时调整尺度、把握方位,以构成一幅“实用”但非“艳丽”的图画。 与上司的关系  尊敬时刻提醒自己,作为“雇员”,与老板的位置千万别错位,即使要提建议或者要批评老板,亦必须从老板可以接受的“尊敬”角度去“出击”,使老板在感到被尊敬的同时接受你的意见。   关心很多人以为老板是杰出人物,意志坚强,办事果断,雷厉风行,说一不二,似乎不需要别人“多管闲事”。其实,他们是…  相似文献   

18.
一位友人曾向我抱怨:我没钱,坐车只能挤公车,我没有房子没有老婆,我一无所有……一句话抹煞了多少希望。我微笑地看着他,听他发完满腹的牢骚。  相似文献   

19.
小保:我在广西南宁帮人打工,没与老板签订合同。2011年在一次施工中摔伤,致使多处骨折,住院三个月,医疗和生活费全由老板支付。现在我面临的问题是,出院后如何维权,怎么向老板要求赔偿?另外就是,我出院后,要半年以后才能工作,以后不能干体力活,怎样认定工伤?  相似文献   

20.
《干部人事月报》2009,(1):78-79
有位平常工作勤恳的老木匠,告诉老板想退休,要与家人共享晚年的天伦之乐。老板答应了他,但提出一个条件:造最后一座房子。老木匠答应了。想到反正是最后一份活了,老木匠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了,工作漫不经心、敷衍了事,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马马虎虎就将房子建好了。在他向老板交差时,老板将房子的一串钥匙递给他,说:“你在我这里工作了一辈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