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习近平关于幸福观的重要论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以及历届领导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得出的关于如何实现人民幸福的经验,发展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幸福观念,有着深厚的理论来源。习近平关于幸福观的重要论述是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人民幸福,从而达到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的;展现了其人民性、全面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发展问题,同时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实现人民幸福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奋斗幸福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奋斗幸福观中,奋斗具有目标性、实践性、革命性等特点,幸福具有公共性、现实性、发展性的特点,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精神动力。在跨越"三大陷阱"、克服"四种危险"、应对"四大考验"的斗争中,要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是科学的幸福观的奠基者,马克思的幸福观阐释了幸福的理论核心和实践路径。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探讨了人民幸福与社会和国家幸福的内在联系,丰富了幸福观的理论视域,并从资本逻辑的批判、异化劳动的消除以及自由时间的获取三个层次展开幸福的实践路径。新时代,我们有必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的幸福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实现人民幸福、促进社会和谐、完善国家政策等方面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钱美娜  王永贵 《求实》2016,(4):10-16
幸福是人类一直以来都追求的目标,每个时代也有着不尽相同的幸福观。与以往的幸福观相比较,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科学的、实践的、大众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幸福观,实现了主观性与客观性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在两个层面上的统一、劳动与享受在动态过程中的统一、个体幸福与社会幸福在历史进程中的统一。加强民生建设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论述奋斗对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价值,为人们深化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奋斗观提供了理论滋养和实践指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阐明了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价值旨归;“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价值追求;“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增进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明确了新时代奋斗观对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叶政  许壹言 《理论建设》2021,37(1):47-52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奋斗”与“幸福”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何要奋斗以及为了幸福该如何奋斗等问题。这些重要论述内涵丰富,系统阐发了奋斗与幸福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强调了奋斗是为了人民的幸福,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新时代的创造性发展,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为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供了思想启示,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思想。"共建共享"思想充分体现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党对于全体人民幸福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它是新时代提升人的幸福感必须确立的价值取向,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我国全体社会成员应当大力倡导和牢固树立的幸福观。"共建"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前提;"共享"是人民幸福的体现和核心;"共建"、"共享"两者的辩证统一是人民获得幸福的重要保障。"共建共享"思想对保证人民幸福的全面实现、社会的繁荣稳定、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幸福何以可能"为核心线索,重点阐释了马克思幸福观形成过程和其内在的思想逻辑。马克思在基督教和启蒙精神的影响下开始踏上思考幸福之路,经历了从追求主体的自由和个性解放,再到从异化角度思考人类不幸福的根源的求索过程,最终在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形成了以人民现实的幸福为最终归宿,以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为基本方式,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诉求的共产主义幸福观。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5,(6)
<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更是对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建设幸福内蒙古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建设幸福内蒙古主要依靠人民来实现,为人民造福。为此,必须弘扬马克  相似文献   

10.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幸福感整体上得到提升。但是,由于极端个人主义幸福观抬头、贫富悬殊差距不断扩大、社会正义遭受拷问、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民众幸福感的提升并没有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具有科学性、人本性和生态性,揭示了幸福的内涵、本质和实现途径。建设"幸福中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幸福观体系;以人为本,关注和改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创建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1.
个性话     
<正>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就是人民幸福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必须把武汉促进中部率先崛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变成创造幸福、分享幸福、提升幸福的过程,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数同步提升,努力建设民生幸福城市。发展GDP是政绩,提升GNH(国民幸福指数)也是政绩,而且是更重要的政绩。  相似文献   

12.
正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调研时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守的是人民的心。"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层调研时的讲话中,用得最多的词是"人民",反复强调的话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守住人民的心,就是要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7,(5)
我国自1978年开始全面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事业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几乎进入了一个按需所取的幸福时代,但人们的幸福感却并没有伴随物质的增长而增长。人们为了实现所谓的幸福,片面追求物质生活的最大化,忽视了幸福的最高境界是精神上的幸福,人们自觉与不自觉地进入了一个物欲横流且信仰荒芜的时代。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内涵入手,谈谈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本文简称"两个文明")建设中的意义和价值,旨在帮助人们正确看待幸福,追求幸福、实现幸福。  相似文献   

14.
<正>"幸福是什么?监狱里没有亲人,家里没有病人""贪官和贪财就是棺材,是死路一条""贪字拆开是今天的宝贝,明天不一定是你的"。前不久,南京新任市委书记黄莉新在该市纪委全会上的发言颇受关注。在她的发言中,"幸福"一词尤其直抵人心。官员幸福观不是一件小事。人生无非是不断努力追寻幸福的过程,有着怎样的幸福观,决定了我们会如何去努力实现幸福。官员的幸福观,往往是其从政动机之由来、执政行为的根源。正因如此,官员个人的幸福观,最终会对政治生态、社  相似文献   

15.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念,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和人类幸福思想的发展,强调人民是幸福的主体,追求幸福是人民的基本权利,富足、安全、民主、公正是测量人民幸福的基本指标,党的领导、发达的生产力和良好的制度是人民幸福的必要基石。人民幸福观内涵丰富、外延广泛。人民幸福亦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它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国的行动指南,是人民主体地位的集中反映,是监督国家权力的重要依据,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贯彻落实人民幸福观应该以加强党的建设为政治前提、以满足人民需要为基本原则、以新发展理念为行动指南、以推进民主法治为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生活幸福为导向,以独特的理论自信和实践创新对马克思主义人本幸福观作出了中国化诠释。人民生活幸福的命题立足现实的人的现实幸福,关怀人民的多重需求,谋福于广大人民。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相似文献   

17.
谢亦森 《求实》2012,(6):19-22
幸福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拥有正确的幸福观。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必须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才能有效防止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才能更好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就必须正确定位幸福,找准幸福感;合理追求幸福,找准"幸福之源";理智享受幸福,控制自己的欲望。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政绩观,明白为官做人的哲理,把自己的幸福定位在为人民谋幸福上,定位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伟大事业上,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才能为人民创造更多的幸福。  相似文献   

18.
陈成志 《世纪桥》2012,(11):32-33,62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幸福观,又是辩证的科学的幸福观,它以其幸福理想的崇高性、幸福主体的广泛性、幸福内容的完整性和幸福途径的实践性等特点,彰显出先进性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真”与“善”的辨证统一,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主导地位的根本依据。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指导下不断创造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新业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强大生命力和不容置疑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价值得以体现:它是以人为本的幸福观;它对幸福的科学论断必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传播;它对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关系的阐述,引导我们脱离低级趣味的物欲幸福,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境界;它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肯定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是人民幸福的源泉;它正确阐述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关系,为我们建设"幸福中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谷方 《前线》1963,(12)
幸福,是一个富有魔力的字眼。社会上各个阶级赋予它不同的意义,对它做了不同的解释,因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幸福观。有奴隶主的幸福观,地主阶级的幸福观,资产阶级的幸福观和无产阶级的幸福观。其中以无产阶级的幸福观最进步、最合理、最科学。雷锋同志的言行就是这种幸福观的生动体现。雷锋同志在日记中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